返回首页

腾讯二季度大赚340亿元!首度回应税收优惠取消传闻 强调不赚低龄儿童的钱

中国证券报

K图 00700_0

  8月18日盘后,腾讯控股公布2021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业绩报告。

  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2736亿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Non-IFRS,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672亿元,同比增长17%。二季度净利润(Non-IFRS) 340.39亿元,同比增长13%,是连续数个季度以来增速较低的一次,增速放缓明显。根据彭博一致预期,营收与预期持平,Non-IFRS净利润超预期3.7%,毛利率超预期0.8百分点。

  腾讯在财报中首次公布了12岁以下未成年用户流水数据,仅占其中国游戏流水的0.3%。腾讯管理层强调,不会赚低龄儿童的钱。

  企业服务业务增速出色

Image

  来源:腾讯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腾讯增值服务业务二季度同比增长11%至人民币720亿元。游戏收入增长12%至人民币430亿元,主要由于《王者荣耀》、《PUBG Mobile》、《Valorant》、《部落冲突》及《天涯明月刀手游》等游戏的收入增长所推动,部分被《和平精英》的收入减少所抵销。手机游戏增值服务收入总额增长13%至人民币408亿元。

  上海某券商传媒分析师李楠(化名)表示,腾讯二季度手游收入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没有重要新游戏上线。后续关注公司新游戏《英雄联盟》手游上线时间,预计年内上线。

  网络广告业务成为意外之喜。尽管教育行业的广告需求疲弱,但来自互联网服务及消费必需品等品类的广告主需求增加,以及合并易车的广告收入的贡献,仍推动了广告收入的增长。腾讯网络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3%至人民币228亿元。其中,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增长28%至人民币195亿元,该增长是由小程序作为落地页更多地被采用,微信朋友圈内视频广告增加,以及移动广告联盟的收入增长所驱动。媒体广告收入为人民币33亿元,与2020年第二季相比基本保持稳定,由于音乐应用的广告收入增加抵销了新闻广告收入的下降。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增速最为出色。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0%至人民币419亿元。腾讯称增长反映数字支付交易增长,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大幅增加,是由于公共服务及传统产业数字化以及合并易车的企业服务的收入贡献。

  华东某券商传媒分析师指出,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增速超36%的一致预期。该业务低基数及易车企业服务并表下增长或持续高于行业;数字支付在小程序带动下仍保持较快增长节奏。

  回应拥抱监管

  8月18日晚间,腾讯召开业绩会说明会,就市场关切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就互联网行业的监管问题,腾讯管理层表示, 全球互联网监管是大势所趋,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结构化监管在世界范围内是领先且严格的。政府需要互联网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公司也欢迎未来有更多监管出现在市场,因为这能更好提高公司的社会价值,规范公司行为,因此公司会充分融入和拥抱这波监管新政策。

  公司称针对未来监管已经有相关框架,因为有不同的监管主体,对不同行业、部门有不同的监管要求,要做更多的分析。“公司会持续保证业务是完全合规的,监管不影响公司长期的业务搭建,会持续在Saas、游戏和短视频领域发力,短期的业务结果也表明公司在正确的方向上。”

  此外,市场亦互联网企业的税收调整问题。据媒体报道,某互联网企业向投资者透露其部分业务将不再被视为重点软件企业,从而不再享受10%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或将对所有互联网企业产生影响。

  腾讯管理层回应称,从税率来讲,2021年上半年有效税率为11%,与2020上半年相同。根据Non-ifrs调整,2021年整个税率差别在3%左右。

  面对教育行业的变化,腾讯管理层坦言短期内课后辅导行业影响了广告收入增速,但该业务长期受益于小程序和视频号,会持续健康成长。

  首度公布低龄儿童游戏流水

  腾讯在财报中首次公布了12岁以下未成年用户流水数据,仅占其中国游戏流水的0.3%。

  在第二季度财报中,“双减、双打”也被明确提及,这是第一次有游戏厂商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规划纳入财报当中。据悉,“双减”措施已于8月初在《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两款游戏中开启试点,并逐渐面向全线游戏实施。

  腾讯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强调,12岁以下用户游戏流水只占0.3%,公司不会赚低龄儿童的钱。公司正在尝试和监管部门就此进行进一步沟通,如果政策达成,针对青少年的游戏监管会更有效,对游戏产业的指责也会逐步淡化。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