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全球数字安全博弈升级,产业区块链的机遇来了?

吴斯旻第一财经

  《数字安全法》实施在即,相关企业应如何维护隐私安全?

  “面对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的困境,打造以区块链和隐私计算为底座的多类平台将成为一种破局之道。”中国电信翼支付区块链研究院院长贺伟14日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表示。

  他表示,数据价值的发挥在于数据融合,但数据融合存在着成本高、风险大、数据留存等诸多问题,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行业监管条例的推出。“多方数据直接融合并参与计算的传统数据融合模式渐入死胡同。”

  业界普遍认为,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和匿名性等特征的区块链技术,有望搭建出新的信任体系。但由于发展尚不成熟,隐私保护不足、计算与存储能力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其应用价值。而隐私计算则成为弥补、解决区块链上述问题,促成其商业落地的有效补充。

  以区块链和隐私计算为底座,可以实现数据价值的“可用而不可见”。而该技术的商用和产业化发展,也离不开各行业数据安全需求的升级。

  “从近期一些热点事件中可以看出,大国间数字安全博弈在升级,针对数据安全的治理力度也持续走强。”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吴沈括在上述大会上表示,在此背景下,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而对于应用端,如何在技术层面提高数据安全、筑牢信息安全底座显得尤为重要。

  以4月份发布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为例,该办法明确,被审查主体为基础设施运营者。

  “区块链要服务实体经济,要服务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常务副理事长何宝宏13日在2021可信区块链生态大会上如是说。

  在他看来,以前的区块链,可以认为是“消费区块链”,而现在则转变为,要做“产业区块链”。

  根据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落地场景已从金融这个突破口,逐步向实体经济和政务民生等领域拓展。2020年,区块链产业链已初具规模产业,产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有超过80家上市公司涉足区块链领域,积极部署供应链金融、资产管理、跨境支付、跨境贸易等领域的应用。

  今年以来,产业区块链发展的政策持续优化。5月份,工信部、中央网信办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到2025年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先进水平,产业初具规模。

  7月12日,工信部公布的《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根据该意见,将针对数据安全共享需求,加速推动可信计算等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落地。

  地方政府也加快支持力度。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截止到7月初,全国已有33个省市出台区块链专项政策,如南京、上海等地方政府均开出最高1000万元的单项政策奖励。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经中央网信办备案的区块链应用系统共1229个,已建立起40余个区块链产业园,产业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初步形成。

  “但也应注意到,在产业区块链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应用区块链技术时,仍存在诸多挑战。”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副所长、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秘书长魏凯在前述可信区块链生态大会上指出,例如,创新风险高,建设成本居高不下,互联互通的问题难以解决,商业模式的持续性仍待挖掘等。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区块链在技术层面已经走到了前面。下一步,应当在区块链的治理和商业模式上深入探索、创新。”魏凯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