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商所:持续创新探索服务实体经济模式 推动“油脂油料圈”建设

张利静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张利静)12月22日,“第十五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在广州举行。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外业务部(筹)负责人刘宇光演讲时表示,大商所将继续加强新工具、新品种研发,不断优化合约制度,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模式,推动“油脂油料圈”建设,为实体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据介绍,今年来大商所油脂油料板块品种交易规模稳步增长,产业客户比例逐年增加,合约连续性持续改善,较好发挥了市场功能。今年上半年全球农产品期货期权成交量排名中,豆粕期货、棕榈油期货位列前两名。今年前11个月,参与豆粕期货交的法人持仓占比达到60%,豆油持仓占比达到65%,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期现货相关性逐步增强,豆油和棕榈油的期现价格相关性为0.99和0.98,豆二为0.95,豆粕为0.89。豆粕、棕榈油、豆油等品种重点合约买卖价差、订单厚度大幅改善,做市合约流动性明显改善,投资者交易成本持续降低。

  刘宇光表示,在市场稳健运行的同时,大商所持续推进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探索。在降低产业套保成本方面,大商所推出差异化保证金政策、免收交割手续费及标准仓单充抵保证金手续费等措施,对产业企业套保交易减收90%手续费,持续让利和助力实体企业。疫情期间,以油脂油料期货为代表的品种进一步发挥价格风向标和套保稳定器的作用,对保障国家粮油供给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推动合约连续性活跃方面,在豆粕、豆油、棕榈油、豆二、豆一等18个期货品种上引入做市商,通过做市商持续报价为合约提供流动性。引导市场积极参与相应合约的交易,提高重点合约流动性。下调多个品种非主力合约手续费标准,通过一揽子活跃措施激励全市场交易者参与非主力合约交易,促进非主力合约流动性与连续性。

  在合约制度优化方面,11月25日,大商所顺利完成了首笔以进口俄罗斯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的非标准仓单期转现业务。对豆粕和豆油,调整交割质量,新国标实施后,大商所有针对性研究推进调整相应指标,使之更加贴近现货贸易。与此同时,根据现货市场发展情况,调整豆粕、豆油地区升贴水,促进豆粕豆油期货市场功能发挥。

  在深化产业和市场服务方面,大商所深化农民收入保障计划项目,持续开展“企业风险管理计划”项目,增加设立产融培育基地,实现基地带动企业和机构的培育,深化产融结合的市场服务目标。

  刘宇光指出,在加强场内建设的同时,为深化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大商所也在积极推进场外市场建设。自2013年开始,大商所研究部署场外市场建设工作,并于2015年正式开发上线大商所场外平台技术系统。在平台上先后推出商品互换、基差交易和标准仓单交易业务。

  12月15日,大商所推出非标仓单交易业务,组建黑色、化工品种圈,在DCE财讯通上线海港大宗、陕储粮现货行情,标志着大商所启动“一圈两中心”建设。开展大宗商品生态圈、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价格信息中心的“一圈两中心”建设,是大商所探索新时期期货市场发展成功之路、拓展服务实体经济广度与深度的重要安排,将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发展。

  对于下一步工作,他表示,首先,加强新工具、新品种建设,拓展服务实体经济领域。对于实体经济来说,上市的期货品种越多样,服务产业的领域越广泛;产业链的品种越丰富,产业企业风险管理的效率越高。加强涉农期货品种的研究和储备,推进生猪等期货新品种的稳步上市,满足饲料养殖大集团避险需求。丰富商品期权市场工具,为产业企业提供更为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农产品期权还可以为我国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提供新思路。

  第二,优化合约制度,提升市场运行效率,便利实体企业参与利用期货市场。在黄大豆二号上,继续争取政策支持,进一步为进口大豆参与期货交割提供便利。继续推进交割库的考察和设立;在便利产业套期保值、不断完善交割库布局、扩大市场容量等方面继续加强研究;优化期转现业务,从交割方式转变为交易机制,增加一开一平功能,便利客户灵活进行风险管理。

  第三,丰富服务实体经济手段,提供综合性风险管理服务。继续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龙头企业培训,发挥产业大会作用,利用好高校期货人才培育工程,丰富企业风险管理计划。

  第四,推动“油脂油料圈”建设,为实体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招收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压榨、贸易、饲料、深加工等上中下游产业链企业以及在油脂油料方面有专长的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成为场外会员,交易所与场外会员共同建设场外市场,共同分享场外市场建设成果。持续推动油脂油料行业更好发展,欢迎广大油脂油料产业链相关企业共同参与。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