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商所:机构投资者是期货市场服务产业的“尖兵连”

林倩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林倩)11月12日,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主办的以“立足本源、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在上海举行。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简称“大商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伟军在为会议致辞时表示,机构投资者是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期货市场对实体经济风险的承接能力和服务水平。从国内期货市场实践看,机构投资者是居民财富管理的拿钥匙人,还是期货市场服务产业的“尖兵连”,是市场交易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引领者,是推动市场监管理念、制度、机制和监管方式改革的重要力量。新的形势下,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期货市场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大商所在致力于产业企业培育和服务的同时,也高度重视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和发展,通过推动产融合作促进产业企业和投资机构的良性互动、协作共赢。根据王伟军介绍,特在“十三五”期间,在市场多元开放转型发展过程中,大商所通过自身在五大方面的突破和发展,为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创造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和良好生态。

  一是产品、工具体系建设的突破和发展,为机构投资者拓展了广阔的市场参与空间和渠道,特别是成为特法资管等专业投资机构进入市场的磁力。二是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的突破和发展,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风险管理新平台,促进了龙头企业、券商及风险管理子公司等机构业务创新发展。三是交易制度和机制的突破与完善,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友好的交易环境。四是产业服务模式的突破和发展,为机构投资者服务实体经济畅通了道路,并催生做强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期现服务机构和大宗商品服务商。五是对外开放格局的突破和发展,境外机构的参与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市场投资者群落,全球视野和理念、策略与交易技术也促进了境内机构投资者交易能力的提升。

  王伟军指出,在上述要素的集成下,目前机构投资者已成为大连期货市场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出大商所全新的市场参与格局,也成为市场服务能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今年前十月,法人成交和持仓占大商所市场的35%和55%,其中特法和资管占大商所成交持仓的9%、14%。从专业机构开户数量看,今年前9个月,大商所特法、资管有效客户数达到1.74万个、同比增长23%,其中公募基金有61家、占公募基金总数40%左右,证券公司87家、占证券公司总数的60%左右。包括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券商在内的做市商合计39家。

  王伟军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按照“四个敬畏、一个合力”要求,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国际步伐,围绕产品开发、技术驱动、生态圈建设三大主线,加快建设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境内境外连通的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努力为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各类市场参与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是丰富产品体系,加快上市生猪、辣椒、航运、废钢等期货品种和豆油、棕榈油等期权工具,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多参与标的。

  二是围绕大宗商品生态圈和交易中心、价格信息中心“一圈、两中心”目标,积极拓展场外市场服务体系和参与者生态,在现有场外品种上研究推出非标仓单交易。

  三是多路径提升市场国际化水平,推动尽快在棕榈油等品种和铁矿石期权等工具上引入境外交易者,在主要品种和工具上引入QFII和RQFII,持续提升市场价格的国际影响力。

  四是持续优化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通过“一品一策”,进一步提升品种合约连续活跃和定价能力,研究推出现金清算合约和大宗交易,完善市场机制。

  五是持续强化自律监管和风范防控,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按照“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方针,推动监管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深化科技监管,全面提升监管效能,有效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近期结合形势,大商所进一步强化了对农产品期货的监测监管,并借鉴国际惯例,研究在个别品种上实施高频交易监管新举措。

  六是以大商所DCE交易7.0系统平稳上线和运行为契机,在数字经济变局中持续推进前沿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发挥技术引擎作用,服务、支持和引领业务,以新技术推动市场在产品、交易、服务方面的突破,提升交易所对参与主体的服务能力。

  七是适应疫情常态化,加大反哺会员与市场力度,深入做好产业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培育服务工作,拓展丰富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开展大宗商品业务的场景和路径,进一步提升市场实体经济服务水平。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