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夜游为夏日消费添动能

人民日报

 日前,2024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现场发布了“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消费指南”,一系列夜游玩法陆续“解锁”。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已达345个,它们基于自身文化、历史、人文风情、地域特色等,植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旅业态,因地制宜举办特色文旅活动,打造具有文化魅力、主客共享的文化体验地、旅游目的地。这些集聚区逐步成为文旅消费最活跃的区域,日益成为各地经济的新增长点。

  炎炎夏日,人们纷纷选择在凉爽的夜晚休闲。看夜景、观演出等夜游活动丰富多彩,不仅避开白天的高温,还带来别样的体验。夜游的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为夏日消费增添新动能。

  活动丰富玩法多

  7月28日晚,在浙江横店影视城梦外滩度假区,一场“店BA明星篮球挑战赛”吸引了众多游客,球员来自热播剧《少年白马醉春风》的演员以及综艺《我在横店打篮球》的嘉宾,他们与现场数千名观众共同享受篮球运动的激情。

  横店影视城充分利用影视元素,打造充满浓郁影视特色的夜游场景。广州街·香港街度假区以夜间沉浸式影视主题体验为主,推出行进式演艺秀《走进电影》,游客是观众也是演员,根据剧情发展和场景切换,一边逛景区,一边沉浸式体验,如身在拍摄现场。自7月1日以来,已有60多万人次的游客来到横店,与影视工作者和市民一起感受夜横店。

  为丰富夜游体验,海昌海洋公园每日开放夜场并推出夜间演艺、巡游、音乐节等活动。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夜场举办烟花盛典、无人机表演和机甲大巡游;郑州海昌海洋旅游度假区的夜游活动包括无人机梦幻星空秀和海洋夜校科普动物演艺。这些活动吸引了更多游客。

  欢乐谷旗下的多家主题公园推出精彩的夜游活动,让游客体验与白天不同的乐趣。深圳、成都、上海、武汉、天津、重庆、南京、南昌的欢乐谷、玛雅海滩水公园和玛雅乐园举办“夏浪狂欢节”“万物生电音节”“EV电音节”等十大音乐节。6月29日至今,欢乐谷的夜场成为年轻人消夏纳凉的热门选择,已接待游客约260万人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全国多家景区推出夜场活动,打造与白天不同的游玩体验场景。夜游成为暑期旅游的一大亮点。

  城市休闲看点新

  “在成都的民谣小院,听着小曲儿聊天。”“吹着青岛的夏夜海风,坐在八大关附近的酒吧里喝一杯……”在大众点评笔记频道,“城市夜游指南”等相关话题频频登上平台热榜,近两周相关笔记攻略数环比增幅超过50%,话题参与人数增长近80%。

  暑期多个城市的夜游热度持续攀升。同程旅行统计显示,重庆、北京、长沙、西安、苏州、上海、南京、成都、广州和厦门等城市,以其独特的夜间魅力,成为今年避暑夜游热门城市。

  从灯火辉煌的景区地标到热闹非凡的夜市小巷,从舌尖上的夜宴美食到震撼心灵的夜间秀场,北京夜游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为持续丰富暑期晚间游园活动,北海、香山和中国园林博物馆打造了园林中的“夜游、夜探、夜宿”活动。

  夜幕降临,上海的外滩、南京路、新天地等地游人如织,部分景点推出了主题夜游、夜场项目等。近日,电视剧《繁花》黄河路拍摄地——上海影视乐园“黄河路”对游客开放,成为上海暑期游热门打卡地。

  在热门旅游城市的街区、商圈逛夜市、赏夜景、看演出,成为许多游客的夜游方式。同程旅行数据显示,重庆洪崖洞、长沙南门口小吃街、北京南锣鼓巷、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海新天地、苏州十全街、南京夫子庙、成都春熙路、广州上下九步行街、厦门中山路步行街等地的夜游热度高。

  文化体验趣味浓

  夏日夜游不仅消暑,也能体验文化新场景。浙江乌镇推出丰富的夜游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夏日荷灯展呈现出一场国潮花灯艺术盛宴,为游客带来梦幻般的夜间体验。乌镇仲夏夜演出季汇集话剧、音乐剧、纸偶儿童剧等多种形式的演出,为游客奉上精彩的表演。这些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娱乐结合,提供新的娱乐方式和体验,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游客在雅致的亭台水榭中,欣赏“灵水牡丹亭—乌镇西栅曲会”,品茶、听昆曲,开启一场深度的文化体验。

  乌镇暑期夜游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还受到入境游客的喜爱。今年以来,景区接待入境游客达4.3万人次,提升了中国水乡夜游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和大型沉浸式实景马战《岳飞·郾城大捷》两大夜间演艺带火了河南清明上河园景区的夜游。近年来,景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丰富夜间消费场景,打造出以“好吃、好看、好玩”为主题的“大宋不夜城”。“夜游清园”再现了北宋时期夜间经济的繁荣景象,带给游客强烈的视觉享受。景区把现代科技元素融入传统文化景观,推出打铁花之盛世大宋、国风大巡游、大宋也疯狂、篝火晚会、盛世如莲、民俗绝活等夜间演出,将夜市文化与市井生活、非遗展示、夜间休闲相结合,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宋代文化的独特场景。(记者 赵珊)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