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八成洋奶粉品牌系"伪洋奶"? 信息不对称是主因

周照南方日报

  美素丽儿中国经销商玺乐丽儿奶粉造假案,牵出一连串的进口奶粉产地疑问。记者获悉,随着洋奶粉需求的激增,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也在国外找生产商代工制造洋奶粉。然而,很多企业并不具备完整的奶粉加工以及封装的工艺。

  与此同时,国内奶粉生产商抱怨称,国家对本土奶粉检测有64项,风险监控更有几百项,国外进口的能检测20项就很不错了,对制造商连最基本的许可认证都没有,监管可谓“外松内紧”。

  “三四个月就搞出来”的“贴牌洋奶粉”,并且只“特供中国”。海外商标注册便利、国内外信息不对称、奶粉代购者恶意炒作,让“伪洋奶”在国内市场日益泛滥。

  靠私人关系拿代理权

  主持人: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美素丽儿”被曝非法改装奶粉事件的背后,是该品牌牵扯出的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品牌授权关系。这是一个孤立的个案,还是一种行业现象?

  刘明: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是瑞士玺乐集团中国大陆地区的总代理,美素丽儿奶粉由其全资子公司——上海玺乐美素实业有限公司负责总经销和市场运营,而这两家公司实际上是同一个老板。

  作为此次事件的“主角”,瑞士玺乐集团成立于1886年,是欧洲最大的食品集团之一,以经营果蔬食品及欧盟的高端婴幼儿食品为主,在当地较有名气。而玺乐丽儿的老板是一个台湾人,身家不菲,因为其父母与授权方瑞士玺乐集团的一位董事私交甚好,所以,本以建筑建材主业的他“不务正业”地做起奶粉代理生意。

  据了解,像这类依靠私人关系争取到海外品牌国内代理权的案例不在少数,很多外国人对国内市场不了解,要进入中国急于寻找合作伙伴,有的甚至不顾对方是否有同业经验,大胆与之开展合作。

  八成洋奶粉品牌系“伪洋奶”

  主持人:在“美素丽儿”奶粉外包装上以及玺乐集团的声明中均强调,其奶粉也产自荷兰菲仕兰坎皮纳乳品公司。但荷兰菲仕兰坎皮纳却声称,从没有生产过美素丽儿奶粉,其在中国的子公司为富仕兰食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运营品牌为“美素佳儿”,与“美素丽儿”没有任何关系。到底怎么回事?

  刘明:据我所知,美素丽儿由玺乐集团负责产品的研发,部分产品由荷兰菲仕兰坎皮纳公司代工。加上“Friso美素”这个品牌知名度很高,所以美素丽儿外包装上也强调“产自荷兰,并从荷兰原装进口”。

  陈媞:巨大的利润,“宽大”的监管,胆大的商家。这些都注定了中国的奶粉市场不同寻常。“美素丽儿”仅仅是冰山一角,藏在幕布下的“伪洋奶”还很多。

  王丁棉:如今,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洋奶粉品牌已经超过100种,其中有近80%的品牌是由中国商家变相生产,混淆视听的。

  陈媞:事实上,由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乳业进入门槛低,原料价格便宜,不少中国企业在当地注册一个品牌,就可以找个代工企业“挂牌”生产。不少商家宣称自己的婴幼儿奶粉是“100%原装进口”,实际上产品却并不在国外销售,而是基本都销往了国内市场。如雅贝氏、纽瑞滋等品牌的进口奶粉,其实在原产地都是没有销售的。新西兰善腾集团已经成为国内品牌需求最大的代工厂之一,有超过20家的“贴牌洋奶粉”由其代工生产。

  陈连芳:这种模式之所以愈演愈烈,是由于操作这些洋品牌的乳业人士大多对中国的法律法规了解颇深。再加上他们掌握的销售渠道以及人脉关系,往往三四个月就能搞出一个洋品牌。

  可凭原产地证书辨识

  主持人:那么,面对这些“贴牌洋奶粉”,消费者应该如何鉴别和应对呢?

  张力:国外的奶粉消费数量相对中国来说非常有限,如新西兰全国只有400万人口,而且出生率也不高,从商业价值来讲,不值得去运作,直接到中国来销售比较划算。因此很多进口品牌的婴幼儿奶粉,确实只“特供中国”。

  为了声称自己是瑞士进口的高端奶粉,国内商家往往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进口瑞士的一般奶粉,再对国内消费者宣传是婴幼儿专用奶粉。其实,这些奶粉在瑞士,要么是普通的成人奶粉,要么只被允许用做糖和巧克力的原料。

  陈连芳:由于国产奶粉和进口分装奶粉,都在国内生产,因此都带有国家要求的“QS”蓝色标识,而原装进口的奶粉没有“QS”标识。同时,凡是“原装进口”的奶粉,由于不在国内进行任何加工,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后,出具“卫生证书”。对于纯“原装进口”的奶粉通常会直接描述品牌名称,以及报检数量,以箱计数。如果所谓的“原装进口”只是进口奶源,那么相关的国外证书上或许仅写明“milkpowder(奶粉)”之类的字样,而不直接标注品牌名称。此外,原产国的原产地证书和卫生证书等,也能起到辨识作用。

  本期嘉宾

  奶粉行业业内人士 刘明(化名)

  资深奶粉销售人员 陈媞

  著名乳业专家 王丁棉

  淘宝奶粉代购 张力

  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 陈连芳

  本期主持人

  南方日报记者 周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