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混业经营是金融市场大势所趋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唐建伟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在商业银行中选择试点发放券商牌照的消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此时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是为了适应当前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形势,提升中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同时,混业经营已是国内金融市场大趋势。从试点的模式来看,很可能是商业银行通过子公司来开展综合经营的模式。随着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未来金融机构谁能胜出,最终将取决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适应金融业对外开放形势

  笔者认为,此时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一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形势,提升中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2020年4月1日起,我国取消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目前已经有7家外资控股券商成立,未来还会有外商独资券商申请成立。最新公布的2020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金融业对外资的所有股比限制全部取消。在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一方面因为外资金融机构大多是综合经营的,放开机构准入之后应该实行国民待遇,内外资机构一视同仁,此时允许商业银行获取券商牌照也是顺应这种形势。另一方面,因为国内券商整体实力与外资相比差距较大,比如在2018年中国境内全部130多家券商整体的营业收入及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只与美国高盛集团一家公司相当。相比而言,中国大型商业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已经连续三年包揽全球银行前四名,所以放开大型商业银行进入券商行业,打造“航母级”券商也是在开放背景下提升中国金融机构市场竞争力的必要之举。

  二是混业经营已是国内金融市场大趋势。一方面是因为欧美等经济体的金融机构都是混业经营的态势;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混业经营也是为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综合化金融服务需求。对投资者而言,一家金融机构开一个账户可以解决自己存款、贷款、理财、投资、保险等所有金融需求,既可以大幅降低投资成本,还可获得更加便利的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银行获准开展证券业务,可增加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助推商业银行轻资本化转型,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三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改善融资结构。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一直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间接融资占比也远高于直接融资占比。这种融资模式在工业化阶段确实发挥了信贷支持固定资产投资,进而支持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但随着经济转型,这种融资模式一是导致宏观杠杆率过高,债务风险持续上升;二是导致大量创新型科技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融资,整个经济的创新能力不足。为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必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占比。而放开银行的券商牌照,可以打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壁垒,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好支持和服务创新企业,提升中国经济的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需修订相关法律制度

  当前,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还存在一些障碍。一是法律上仍有障碍。2015年修订的《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与此同时,在今年实施的新证券法总则第六条也有相关的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不过“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句表述已为商业银行获得券商牌照留下空间,大概率将是由国务院特许的方式批准试点商业银行获取券商牌照。后续如果要大规模推开仍需要修订相关法律。

  二是监管上面临挑战。我国目前的监管体系仍是分业监管制度。如果进行混业经营,监管体系如何配合和完善?分业监管模式如何从目前的机构监管转向未来的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仍有许多挑战。在监管模式没有改变之前,预计商业银行试点证券业务也一定是延续现有的子公司模式,以避免对监管体系形成太大的冲击。

  三是公众对历史上混业经营造成问题仍心有余悸。上世纪90年代中国金融业就是混业经营的模式,当时商业银行普遍都开展证券、保险、信托、房地产、投资等业务,但由于当时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混业经营导致银行将大量信贷资金违规流入了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金融乱象。虽然当前金融监管体系相比当年已经明显改进,资管新规等政策制度的完善也可以在银行资金与股票市场资金间建立起有效的防火墙。但在混业经营过程中,如何有效防范内幕交易、利益冲突、市场操纵等问题仍是市场所担心的。

  金融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针对放开商业银行的证券业务对行业的影响,短期关键看政策如何落地。如果是一次性对所有银行直接放开证券业务,那可能会对整个行业形成较大冲击。为稳妥起见,监管部门一定是先选择几家银行进行试点,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后才会逐步推开。另外,从试点的模式来看,直接给商业银行母行发券商牌照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延续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通过子公司来开展综合经营的模式。还有一种模式就是允许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现有券商,对潜在的并购对象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利好。

  长期来看,商业银行参与证券业务可以做大整个市场蛋糕。商业银行拥有大量公司、机构和个人客户,拿到券商牌照,相当于在公司业务上打通了商行与投行,在个人业务上打通了理财与资管的通道,在金融市场业务上打通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通道,在金融资产业务上打通了债券与权益产品的通道。此举直接拓宽了整个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好事。不过,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各项业务的边界也会越来越模糊。未来外资金融机构、中资商业银行、中资券商之间在市场上群雄逐鹿,谁能胜出,靠的肯定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非原始的身份。当然,笔者认为,中国金融市场如出现“航母级”券商,大型商业银行的股东背景还是最具潜力和可能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