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探索终结贫穷的最佳路径

邓宇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经济学的发展已从早期追求经济增长和经济政策等市场层面,转向关注贫困、收入平等等社会发展领域,经济学科的嬗变充分展现了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更加注重社会平等、民众福祉等人文关怀和伦理。事实上,全球化时代下各国的收入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不断侵蚀各国的发展根基。美国知名经济学作家安妮·罗瑞在《贫穷的终结》一书中分析了大量的案例,从各个地区的全民基本收入政策实践考察,探讨在这一政策背后各个国家的政治维度、知识谱系,并且提出关于全民基本收入的差异性所隐藏的深刻的政治、历史和社会语境。

  作者分析指出,全民基本收入政策在不同国家实践所产生的巨大差异具有根深蒂固的观念因素,更有这一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内涵。任何国家和民众要彻底摆脱贫困问题,终结贫穷,都需要付诸于政策实践,看清劳动力的本质属性,“不劳而获”并不可取。在推进扶贫政策时,更加重要的是通过全民基本收入政策培育更具积极性、启发性的就业市场,激活民众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更要考虑改变贫穷落后的处境所依赖的技术、政策、市场、创新等多种要素。

  本书的案例非常丰富,包括世界上较为贫穷的地区肯尼亚,具有发展潜力、贫困问题严重的印度,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地“硅谷”,这些地区在推进全民基本收入政策方面不遗余力,却取得了迥异的结果。全球化孕育出了遍布世界的产业链,在资源、技术、劳动力、资本等方面形成价值分工,进而延伸为收入的巨大差异。技术的进步虽然催生了大量新的产业、行业和就业岗位,却也无形中造成了失业潮,很多过去的密集型产业以体力劳动力为主,却在工业机器人时代被技术所替代,贫困问题不断蔓延。这便是作者所提出的智能时代的“技术性失业”,应对这种困局的有效措施仍然是全民基本收入政策。

  从实践来看,全民基本收入政策所宣扬的不仅仅是解决基础的贫困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现金补助、发放食物、提供临时住所等措施,为后续实施长期的扶贫计划奠定基础。

  读这本书很重要的体会是贫困的诱因极为复杂,既有原生性的贫困,如地理环境、生存环境恶劣,无法产生更多的收入来源;也有因为疾病等因素产生的贫困,同时还有科技进步导致的技术性失业。在探讨扶贫问题时,我们也应对此有更深刻、全方位的认知,评估贫穷等问题产生的多方面原因,将贫穷这一严肃命题置于收入平等、社会公平等政治经济层面。如本书一直倡导的理念,全民基本收入政策不是经验和理想,而是需要思考这一政策和项目实施的计划、目标和措施,将解决贫穷问题纳入到政治议题、经济议题和社会议题,统筹扶贫政策的实施。

  全球化时代,贫富差距问题并非发达国家“专利”,而是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中都有存在,具有普遍性意义。探讨贫穷问题也成为了经济学衍生的研究领域,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正是授予了三位关注世界贫困人群的经济学家,显示出世界对于贫穷这一长期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难题的重视和关注。

  作者最终没有给出终结贫穷问题的答案,而是将我们带入到一个充满差异性、自然性的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虽属不同的历史文化、政治与社会制度,却面临着共同的难题。全球化时代,贫困问题具有普遍性,终结贫穷终究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共同探讨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方案。不妨大胆设想,将全民基本收入理念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实施上,并且与全球治理有效对接,提升到新的高度。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不在减贫事业上有共识和共同利益,加强合作和交流,将是终结贫穷难题最佳路径。

  安妮·罗瑞走访了美国、韩国、肯尼亚、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掌握了关于全民基本收入政策落地的第一手资料,将全民基本收入的发展逻辑研究得十分透彻。但是作者并没有拘泥于理论的探讨,而是将写作的重心放在了考察全民基本收入政策和理念的具体实证上,通过看似毫不相连的案例,深刻诠释全民基本收入的概念、范畴和实施路径,极具启发性。从这本书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位充满人文关怀的经济学者的理想与追求,关注贫穷问题,呼吁公平和减少不平等现象,号召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在终结贫穷问题上达成共识,共同努力营造减贫的良好生态,最终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平等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