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块链成为投融资新宠,但区块链在全球范围发展参差不齐,相应监管手段也在酝酿成型中,随着基于区块链的商业运作模式趋于成熟,其应用前景可期。
美国全球化加密货币资产管理公司Altonomy联合创始人李尤表示,在全球范围区块链投融资还处在非常早期阶段。现阶段的估值,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区块链投融资水平相对较低。
区块链领域创业公司绝大多数是通过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而不是借助首次公开募股(IPO)上市。截至4月上旬,比特币价格持续徘徊在7000美元至8000美元之间,代币市场融资出现很多消极信号。
李尤说:“后来韩国市场的活跃和比特币的回暖,又刺激了一轮从4月中下旬一直到目前的代币发行融资热潮。”
区块链的投融资在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以及北美比较活跃,在部分欧洲国家,如瑞士、英国和德国也比较活跃。
ICO是一种融资方式,公司借此发行自己的加密货币,通常是为了换取比特币。数据显示,2017年ICO融资额达到65亿美元。调查显示,人们普遍认为ICO市场风险非常高,今年已有众多新ICO项目倒闭。
李尤介绍,由于各国监管手段不够明朗,导致很多看好的资金处于观望状态。但总体来讲,比特币的绝对价格对区块链初创公司的影响在减小,而监管环境和金融市场活跃度的影响在增加。
现阶段,美国针对区块链有三个监管机构,分别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和美国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这三个机构对区块链创业公司发行代币的监管各有侧重。
李尤称由于加密货币带有证券、大宗商品和货币的多重属性,美国这三个监管机构分别从各自分工领域进行监管。比如对代币发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杰伊·克莱顿(Jay Clayton)今年2月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明确表示,所有代币都应该归属于证券,并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当时市场普遍认为,这是美国决心加大对代币进行监管的信号。
但克莱顿的主张并未得到广泛支持。事实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不久前承认,以太币和比特币不算是证券。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负责代币和ICO的官员上周表示,比特币和以太币不属于证券,不过部分ICO属于证券,将受到相关证券法的监管。这位官员承认,对于如何确定代币和ICO是否属于证券,人们有很多困惑。他说,监管目的是遏制欺诈行为。
美国财政部下属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的经济学家表示,金融犯罪执法网络主要从货币角度来监管代币,旨在反恐和反洗钱。这位经济学家说,从大宗商品的角度,他希望比特币的定价能更透明。目前,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比特币期货是基于比特币价格的参考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真正的现货交易的价格发现,所以金融犯罪执法网络最近开始着手调查市场操纵行为。
此外,中国有关区块链结合的概念涉及金融、房地产、旅游和企业服务等。事实上,不同行业基于区块链可以拓展出一系列成熟的商业模式。
李尤解释说,区块链本身的去中心化特质是基于各个主链不同的共识算法。商业模式与商业案例是建立在区块链之上的应用。在这方面,市场上有一些较成熟的商业模式,例如澳大利亚基于区块链实现点对点的可再生能源交易平台Power Ledger (POWR)。
通过这个去中心化的POWR平台,消费者可以进入遍布全球的各类能源市场,用在两种区块链数据层上运行的两种代币POWR和Sparkz进行交易。在智能债券技术提供保护下,代币POWR可以用于可再生能源交易和交割。代币POWR可以兑换Sparkz,而后者可以无阻碍地在能源交易市场进行买卖。POWR的首次代币发行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众筹项目,也是世界第14大众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