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学习《决定》每日问答丨为什么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是我们党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深刻洞察媒体发展趋势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明确了主流媒体改革的目标任务、重点和要求,对于更好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推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给我国主流媒体带来新的重大挑战。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截至2023年底,我国网民达到10.9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占比99.9%,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视频用户10.67亿,即时通信用户10.6亿,网络直播用户8.16亿,微信月活账户13.43亿,微博月活用户5.98亿,短视频、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新应用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主平台,互联网平台企业坐拥多种新兴媒体和传播平台,对主流媒体形成巨大冲击。只有推动系统性变革,加快适应新技术新应用,主流媒体才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第二,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的迫切需要。伴随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就业方式深刻调整和变化,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元,舆论场日趋复杂,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积极的和消极的相互交织,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激烈。特别是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相互嵌入、相互影响越来越深,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舆论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这就要求我们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强化互联网思维,全面挺进互联网这一主战场,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定音鼓”、“风向标”作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

  第三,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迫切需要。适应信息化和全媒体时代发展大势,党中央作出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战略决策,要求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主流媒体在我国新闻舆论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反映群众呼声心声、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主流媒体应继续在其中发挥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加快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新形势,构建以主流媒体为主导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在系统性上下功夫,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流量和效果说话,用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全方位推进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运营模式、话语体系、媒体形态、平台技术等变革。特别是要推进主流媒体技术革新,建立有利于新技术使用、新应用创新的体制机制,探索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以先进技术驱动媒体转型,重构媒体融合发展技术底座。要在构建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真正建立适应全媒体时代的组织领导机制、运行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遵循全媒体生产传播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中要统筹处理好中央主流媒体和地方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和新办新兴媒体、主流媒体和融媒体平台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