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陆家嘴论坛汇聚各方智慧 稳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陈雨康 证券时报

  2024陆家嘴论坛6月19日至6月20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期间,多名业内人士提出,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离不开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上海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头雁”,要在制度型开放上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持续扩大与国际规则接轨,不断完善与更高水平金融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控和监管体系。

  “世界上各个金融强国都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中国建设金融强国也必然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与高标准国际规则尽快接轨。”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示。

  回顾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就,刘金说,当前在金融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已有所放松,外资对中国的银行保险机构可以实现100%控股。在华的外资银行机构也经营稳健,资产和盈利都在不断增长,充分展现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积极成效。“下一步,稳步扩大金融领域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更多地从制度型开放入手。”

  “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成立10多年了,贡献了全国近一半的制度型开放创新成果,是改革开放真正的试验田。未来,我们希望能够赋予自贸区更多改革创新的自主权,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金融服务的对外开放。”刘金表示,“我们也看到,对标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我们还有差距,要提高相关制度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全球要素资源向上海这个国际金融中心聚集。”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致辞时说,上海将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指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发挥金融改革试验田作用,更好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补短板,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陈吉宁表示,上海将结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更好服务企业“走出去”。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指导下,创新跨境银团贷款等金融服务模式,联动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积极稳妥发展跨境金融、离岸金融,高水平建设再保险“国际板”,支持金融机构高效合规开展数据跨境流动。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组织和长期资本展业兴业。加快培育世界一流金融机构。更好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生态。完善金融法治环境,加快建设高水平金融人才高地,构建与金融开放创新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

  近年来,“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是上海推动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实践之一。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表示,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商品期货交易所特别依靠对外开放。对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来说,开放是必由之路,开放是手段。

  王凤海表示,目前上期所正在谋划深层次、高水平开放方案,相关品种逐步向境外投资者直接开放,同时探索提升跨境交割服务能力,便利交割体系,力争实现交割“走出去”,顺畅打通期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只有真正实现交割“走出去”,上期所才能真正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制度型开放要求不断强化法治建设。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表示,金融市场的法治建设是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根基。金融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破产等涉外案例数量非常多。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客观上要求不断完善法治建设。例如,上海金融法院在涉外司法保障以及金融市场案例测试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果。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