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货币调控精准有效 5月新增社融有支撑

彭扬 欧阳剑环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5月金融数据发布在即。专家预计,5月政府债发行明显提速将支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或迎来小幅反弹。往后看,在“精准有效”的要求下,未来货币政策工具有望发挥更有指向性、更具针对性的积极作用。

  信贷结构需持续优化

  综合业内观点,当前市场对5月新增信贷规模的预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分化,但都提示对“企业强、居民弱”的信贷结构需加以注意。

  部分专家认为,5月新增信贷有望连续第二个月实现同比小幅多增。

  “5月新增信贷有望达到1.5万亿元左右,同比多增约1400亿元,有望连续两个月实现小幅多增。”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主要是考虑到目前银行信贷额度较为充裕,投放动力可能增强。另外,上年同期新增信贷基数也偏低。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指出,鉴于稳经济、扩内需的政策持续出台,尤其是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稳步推进,新增信贷规模仍具备多种因素支撑。预计5月新增信贷1.55万亿元,同比多增约1900亿元。

  也有专家认为,5月新增信贷或呈同比少增。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预计5月新增信贷在1.0万亿元至1.2万亿元之间,同比略有所减少。“当前居民、企业扩表意愿不强,商业银行对公、零售贷款定价下行趋势未现拐点,项目储备消耗叠加新增投放乏力对月末新增信贷形成一定压制。”他分析称。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预计,5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约8100亿元,票据融资仍将是新增信贷的重要支撑项。新增信贷规模不及往年同期,一方面是受经济复苏进程影响,另一方面则与金融“挤水分”有关。结构上,“企业强、居民弱”格局仍在延续。

  社融增速或小幅反弹

  多位专家表示,5月政府债发行提速料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构成重要支撑,因此,5月社融数据或较为乐观。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5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在政府债发行的支持下或迎来小幅反弹。从政府债券看,5月最后一周地方债发行提速,当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预计超过万亿元。结合信贷规模看,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预计为2.53万亿元,对应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为8.6%。

  “预计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2.3万亿元,从而结束上个月为负值的情况,同比也有望多增约7000亿元。”王青认为,尽管受城投债发行严监管及地产债发行市场环境较为严峻等影响,5月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有限,但去年同期为约2300亿元的负值,这也会推动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多增。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的预测更为积极。他预计,5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或触底回升至8.9%左右。

  M2方面,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受银行存款流向理财产品、信贷贡献下降等因素影响,5月末M2同比增速可能继续下行。华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冠南预计,5月末M2同比增速或小幅回落至7.1%附近。

  更突出精准有效

  记者了解到,包括5月在内,金融业增加值季度核算方式优化调整仍会对金融数据,特别是信贷数据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挤掉“水分”,有助于盘活原来的空转或沉淀资金,也更清晰地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实际支持力度。

  “当前政策面重点是盘活存量贷款,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好‘五篇大文章’。”王青说,“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可适度淡化对信贷总量关注,重点观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对重点领域有效需求的满足程度,其中包括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绿色贷款等的增速。这也是今年货币政策‘精准有效’的具体体现。”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党支部日前刊文表示,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好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整合优化现有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养老金融、数字经济“五篇大文章”的支持力度。

  此外,关于降准降息,鲁政委表示,降准降息均有空间,但降息或优于降准。当前金融体系主要挑战是“资产荒”,而非“负债荒”。能够激发融资需求、缓解“资产荒”的降息,其有效性和迫切性均强于更有助于解决“负债荒”的降准。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