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上证50、上证180、科创50等指数定期调样

何昕怡 上海证券报

  5月3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证50、上证180、科创50、科创100等指数的定期调样结果。根据指数编制规则,上交所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决定对上证50、上证180、科创50、科创100等指数的样本进行调整,并于6月17日起生效。

  此次调整,上证50指数调入中国移动、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国核电、中微公司等5只证券;上证180指数调入浙能电力、太极集团、江西铜业等18只证券;科创50指数调入芯联集成、萤石网络、佰维存储等3只证券;科创100指数调入容百科技、禾迈股份、三生国健等9只证券。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调整后,上证50指数、上证180指数表征性明显提升,高股息率和高ROE特征增强,指数样本质量进一步优化。

  其中,上证50指数超大盘龙头代表性持续提升,高股息率特征凸显,指数样本质量进一步优化。上证50指数总市值约18.8万亿元,占沪市比例达到38.5%,较调样前提升1.3个百分点。成分股公司总市值中位数超1900亿元,对沪市龙头公司的表征性显著提升。成分股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1.7万亿元、归母净利润2.3万亿元,占沪市整体比重分别达到41.9%、55.3%,较调样前分别提升2.7、7.2个百分点,平均股息率达2.9%,较调样前提升0.2个百分点。

  上证180指数充分表征沪市核心资产,样本平均净资产报酬率超12%,央地国企权重超七成,是沪市上市公司的基本盘和压舱石。上证180指数总市值约28.8万亿元,占沪市比例达到58.7%,较调样前提升1.1个百分点。成分股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3.6万亿元、归母净利润3.5万亿元,占沪市整体比重分别达到65.0%、83.7%,较调样前分别提升1.3、0.9个百分点,样本平均净资产报酬率达12.2%,较调样前提升0.3个百分点。110余家成分股公司为央地国企,合计权重约74%,在境内主要规模指数中居首。

  科创50、科创100市值代表性和样本研发水平有所增强,“硬科技”属性进一步强化,良好表征科创板大中市值证券表现。科创50、科创100指数总市值分别为2.2万亿元、1.4万亿元,占科创板整体比重分别达到41.9%、25.9%,较调样前分别提升0.6、0.5个百分点。合并来看,科创50、科创100指数总市值覆盖率已达到67.8%,充分表征科创板大中市值证券表现。科创50、科创100样本公司2023年研发支出分别达到605亿元、480亿元,占科创板整体比重分别达到39.0%、30.9%,较调样前提升0.9、0.5个百分点。科创50样本研发强度中位数基本持平,科创100提升0.6个百分点至15.3%。

  从行业分布来看,科创50指数调样后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行业为主,权重分别为69.7%、11.6%和9.0%,科创100指数在行业分布上与科创50指数形成较好互补,调样后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行业为主,权重分别为34.9%、33.1%和13.7%。

  近年来,境内指数化投资趋势逐渐强化,上证、中证系列指数数量持续丰富,指数产品总规模大幅增长,有效发挥市场“稳定器”功能,吸引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支持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重点战略的能力不断提升,助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目前,上证、中证系列指数数量已超7500条,2024年以来中证A50、科创ESG指数的发布受到广泛关注,上证、中证系列指数产品规模增至2.4万亿元,近3年来规模翻倍,市场份额接近七成。其中,科创板指数产品合计约1500亿元,红利类指数产品规模超800亿元。

  2023年,全市场指数产品资金净流入超5600亿元,其中沪市指数产品资金净流入超4300亿元。2024年前3个月,全市场指数产品资金净流入超3600亿元,其中沪市指数产品资金净流入超2700亿元。近期,多只科创100 ETF及其联接基金陆续成立,接棒科创50持续吸引资金流入“硬科技”企业,精准有力支持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国家重点战略,上证红利全收益指数近3年累计收益率已达到约40%,红利类低风险、稳收益产品体现出较好的普惠金融特征,为中长期资金及个人投资者提供良好回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