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合理划分公共服务支出责任
中国证券报:城镇化涉及农村人口迁徙,而城镇经济发展成为吸引农村人口迁移的关键点。应如何盘活城镇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
韩俊: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盲目攀比城镇化速度。如果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统计意义上的城镇化率,则会面临巨大风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努力做到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公共服务提供和人口集聚相统一。所谓人口城镇化,就是让农民进城,将农民真正变成新市民的城镇化。实现人的城镇化,就是要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吸纳农民工进城定居,促进发展成共享。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城镇化质量是不高的。现有城镇常住人口中有2.34亿农民工及其家属,不到4个城镇常住人口中,就有1个是流动人口。农民工在城镇“就业不稳、家庭不全、居住不定、服务不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没有普遍地、均等地惠及农民工阶层。新一届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新的提高,民生满意度明显提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指数研究”课题组2013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51067人进行的民生满意度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城乡居民对就业质量的满意度还较低,选择“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只有30.2%。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中国证券报:如何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之间和个人之间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韩俊:这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之间公共服务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没有建立。以我们调查的广东省为例,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达337.8万人,占全国的20%以上。根据广东省教育厅测算,如果将目前民办学校的162万义务段随迁学生的3/4转入公办学校就读,年度生均公用经费需支出43亿元,年度教师开支需支出130亿元,合计173亿元,另需新增学校建设用地2.2万亩,一次性建设投入200亿元,而中央的奖补2011年只有5亿元,与实际需求差距太大。由于按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财政分担机制尚未建立,地方表现了在流动人口服务上“不得不做,不可多做”的复杂心态。因此,必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在农民工公共服务支出上的责任。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从中央财政讲,要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要考虑农业转移人口的公共服务支出因素,与各地吸收和承载外来人口的数量挂钩,与各地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工作努力程度挂钩。从地方财政讲,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各项民生支出为重点,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投入,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