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央结算公司举办的“2018年债券年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从理论上而言,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可能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价值发现”,也就说如果外资机构集中投资某种产品可能会给境内的投资者带来某种启示。
Aberdeen Standard亚太主权债投资主管Kenneth Akintewe告诉第一财经,2018年上半年,包括他们在内的大部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券都有所增持。
记者注意到,在过去的半年内国债收益率迅速下行,十年期国债年初一度触及4%的高点,而截至本周已经下行至3.51%,“聪明钱”的价值发现功能已经初现。
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境外机构持有9152.57亿元中国国债,连续17个月维持升势,较2017年6月底更是翻了一倍。星展银行高级经济师周洪礼发现,中国国债绝对收益率较高是外资增持的主要动力,而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市投资爆发性的增长,始于2017年7月“债券通”的开通。
除了国债以外,中国商业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也成为了外资最青睐的投资品种之一。根据上海清算所公开披露的数据,截至2018年上半年,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同业存单2038亿元,这一数字为去年同期的8.74倍。(第一财经)
美国的债主们正在抛售美国国债。
7月17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数据显示,5月底外国投资者所持美债比例从去年同期的43.69%降至41.59%。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正以7年来的最快速度抛售美债,5月俄罗斯已从美国财政部每月公布的33家主要美债持有国名单中消失,不再是美债主要持有者。
其实,俄罗斯在减持美债大军中并不孤单,还有全球十多个国家纷纷减持美债。
具体来看,土耳其的美国国债持有量已从2017年11月的近620亿美元减少到2018年5月的326亿美元,而德国也将其持有量从2018年4月的860亿美元减少到2018年5月的783亿美元。
尽管5月第二大海外持有国日本增持美债176亿美元,但在此之前日本已连续3个月进行减持,每个月的减持规模接近100亿美元,这令其美国国债的总持仓降至201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与2017年同期相比,日本减持美国国债规模高达803亿美元。有分析指出,日本持续抛售美债毫无疑问是其向美国加征关税亮剑的方式之一。
另外,美债的“大买主”英国、爱尔兰、瑞士、卢森堡以及美国的近邻加拿大、墨西哥也在抛售美国国债。按减持占比计算,爱尔兰在4月抛售175亿美元美国国债,减持比例超5.5%;墨西哥也减持了33亿美元,减持比例高达11.7%。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吕随启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投资者减持债券有两大原因,一是债券发行方的经济效益变差,债券价格下跌,一直持有会蒙受损失;二是债券持有方面临财务困境,需要资金释放流动性。这同样适用于美国国债。目前,美国经济显然不差,因此原因一不成立。其他国家与美国相比,经济处于相对弱势,再加上美联储加息使得资本回流美国,造成许多国家流动性紧张,因此需要减持一个前景较好国家发行的债券,释放流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4月下旬的美元大幅上涨导致不少新兴市场国家本币连续走贬,印度、菲律宾、墨西哥等国都不得不抛售美债筹集美元干预汇市。
吕随启补充道:“一个国家受危机的冲击越大、流动性越紧张,减持美债就越多。”(国际金融报)
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最新发布的周度报告显示,在截至7月18日当周,该机构追踪的全球债券型基金吸引到50亿美元资金净流入,全球股票型基金则遭遇9000万美元资金赎回,全球货币市场基金流出超过140亿美元。分地区而言,上周全球资金继续流入美国和日本股票型基金,规模较此前一周有所减少,同时继续流出欧洲和新兴股基;资金流入美国、日本和新兴市场债券型基金,继续流出欧洲债基。
资金流出欧洲市场
EPFR数据显示,在截至7月18日当周,美国股票型基金净流入22.7亿美元,不及此前一周的44.1亿美元;日本股票基金仅流入8.5亿美元,规模同样不及此前一周的19.8亿美元;欧洲股票基金则净流出8.8亿美元,这已经是欧洲股市连续第9周净流出,但好于此前一周净流出38.4亿美元的情况;新兴市场连续第6周净流出,规模为18.2亿美元,此前一周净流出10.7亿美元。资金从中国股票型基金中流出,金额为5.6亿美元。
与此同时,在截至7月18日当周,美国债券基金净流入42.9亿美元,规模不及此前一周的55.3亿美元;新兴债基净流入6.9亿美元,规模也不及此前一周的7.7亿美元;日本债券基金转为净流入8335万美元,好于上周流出1亿美元的情况;不过,上周资金继续流出欧洲债券基金,规模为3.5亿美元,此前一周为净流出2.4亿美元。
EPFR经济学家卡梅隆·布兰特指出,从上周数据来看,欧洲成为较为明显的“输家”,这可能与其各方面的不确定性相关。展望未来,欧洲的经济表现、货币政策前景都将成为影响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
新兴市场前景现分歧
EPFR报告同时指出,尽管新兴市场股市出现资金外流,但债市则持续吸引资金流入,目前机构对于新兴市场前景也存在分歧。
花旗银行指出,此前流入新兴市场的资本正加速撤离,短期内投资前景并不明朗。摩根士丹利(50.27, 0.42, 0.84%)也削弱了对新兴市场资产类别的投资推荐,理由主要基于美元走强。联合信贷银行表示,全球贸易发展的放缓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严重恶化,从而给风险资产带来冲击,特别是新兴市场可能受相关风险威胁最大。
但瑞银等机构却表现出乐观展望,瑞银新兴市场首席投资官马里斯卡尔表示,在美元走强、利率提升的大背景下,基准贸易指数年内已经下跌了7.7%,并创自2013年以来最差劲的开局,但这些风险或许会在未来数月内消退。未来美元将陷入弱势,利率路线将更加清晰,这些因素或将刺激新兴市场股票在未来6个月内增长10%至15%。
马里斯卡尔强调,在众多股票市场中,在香港上市交易的中国内地科技及消费品公司是极具吸引力的。此外,巴西、墨西哥以及俄罗斯的债券也显得十分便宜。(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