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有注意到,如今,首发申请企业在临门一脚之际,被按下“暂停键”的数量越来越多。据统计,自去年10月份新一届发审委履职后,先后已有26家首发申请企业遭暂缓表决或取消审核。
综合来看,IPO申请企业取消审核的原因不外乎两种:第一种情况是企业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比如原本将于7月10日上会的浙江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7月3日上会的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第二种情况是企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比如原本将于7月5日上会的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5月22日上会的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等。
上述两种情况中,第一种情况一般后续会继续上会接受审核。至于最终是否能获得通过并顺利登陆A股市场,还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总体来看,这类企业获得通过的几率相对较大,比如,7月17日过会的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前就有过“取消审核”的经历。
至于第二种情况,则是要暂时与IPO说“再见”了,比如,前面提到的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出现在了“终止审查”名单中。
笔者认为,IPO申请企业在上会前夕被按下“暂停键”的数量增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发审委对于IPO的审核愈发严格,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为资本市场输送符合要求的优秀企业,促进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发展。这是对资本市场负责、对所有市场参与者负责的重要体现。
其实,不光是被按下“暂停键”的企业数量增多,被否企业的数量也大幅增加。统计显示,自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已有79家企业遭到否决,通过审核的仅为114家。
有分析认为,自新一届发审委成立并履职以来,不仅提高了对业绩标准、持续性等方面的关注度,更对规范性问题、内控、信披乃至环保等各方面进行了严格审核,这不仅使当下IPO过会率偏低,出现多起“临门取消”现象也可以预见。
另一个原因,与今年2月份证监会上市部发布的一则问答不无关系。
证监会称,将区分交易类型,对标的资产曾申报IPO被否决的重组项目加强监管: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俗称借壳上市),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对于不构成重组上市的其他交易,将加强信息披露监管,重点关注IPO被否的具体原因及整改情况、相关财务数据及经营情况与IPO申报时相比是否发生重大变动及原因等情况。
可以肯定的是,监管层严控IPO被否项目绕道重组问题,一方面是让符合标准的企业可以IPO尽快上市,另一方面让质量相对来说不够优质的企业知难而退,撤回IPO资料或走并购重组道路,这样既可以解决“堰塞湖”问题,也提升了上市企业质量。
自大发审委成立履职以来,不仅提高了对业绩标准、持续性等方面的关注度,更对规范性问题、内控、信披乃至环保等各方面进行了严格审核,这不仅使当下IPO过会率偏低,出现多起“临门取消”现象也可以预见。
7月17日,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宇信科技”)等5家企业上会受审。与其它四家相比,才过会的宇信科技年内先后经历暂缓表决、取消审核,此次上会已是“三进宫”。
实际上,“临门取消”已逐渐成为当下A股IPO进程中一个常见的名词。
数据统计,自去年10月新一届发审委履职后,先后已有26家次首发企业临上会前遭暂缓表决或取消审核,若再加上临时取消审核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的小米集团,则数量达到27家次。
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A股IPO“临门取消”现象频繁出现的背后,一方面源于大发审委的从严审核。数据显示,截至最新,自其履职以来,已有79家企业遭到否决,通过审核的仅为114家。以此计算,大发审委任内的IPO通过率仅为59.07%。
另一方面具体至不同的公司,原因又各有差异,甚至一些特定行业出现了相同的情况。7月3日和10日,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青岛农商行”)和浙江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丰农商行”)先后因“尚有相关事项需进一步核查”,宣布取消审核。
“自大发审委成立履职以来,不仅提高了对业绩标准、持续性等方面的关注度,更对规范性问题、内控、信披乃至环保等各方面进行了严格审核,这不仅使当下IPO过会率偏低,出现多起‘临门取消’现象也可以预见。”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说。
27家次“临门撤退”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能够在A股成功上市不仅是对企业自身实力的肯定,也将有利于企业日后的发展,因此即使耗费数月甚至数年时间IPO排队也在所不惜。然而随着IPO审核趋严,“临门撤退”的现象却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自去年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A股已先后有27家次(宇信科技等2家为多次上会,剔除重合企业则为25家)企业在首发上市或发行CDR时取消审核或遭到暂缓表决的结果。
具体来看,27家次“临门撤退”的首发企业中,有12家次遭到暂缓表决,其中半数拟在沪市主板上市,另分别有2家次和4家次的首发企业拟分别在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
15家企业遭到取消审核,其中除小米集团原拟发行CDR外,其余14家次中,有8家次拟在沪市主板上市,拟在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分别为2家次和4家次。
以证监会行业来看,以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制造业,成为“临门撤退”次数最多的行业,达到11家次;排名第二的则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5家次,涉及企业包括博拉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
时间上,今年1月是“临门撤退”次数发生最多的月份,共发生8家次类似的情况,包括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遭取消审核或暂缓表决。排名其次的是去年10月下半月和去年12月,均有3家次。
这一规律似乎也与大发审委履职以来,IPO过会率的变化情况相吻合。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今年1月,证监会共安排50家次企业首发上会,但最终仅18家企业成功过会,过会率仅有36%。去年12月过会率则为60%,与今年2-6月的过会率相近。数据显示,今年2月-4月,IPO过会率均为58%,5月为63%,6月则为56%。
“首发企业无论是被否决还是遭暂缓表决、取消审核,涉及的问题都可能包括经营能力的持续性、企业会计及财务问题、信息披露、内控体系、合规性等,首发办法的定量标准很少,定性标准很多,这一点需保荐人综合判断,对一系列因素进行综合考量。”7月17日,上述北京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说。
21世纪资本研究院梳理统计发现,自大发审委成立履职以来,在发审会上常存在超纲问题,即在固有的“业绩为王”基础上,发审委委员也更将目光投向了企业未来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财务指标的合理性、募投项目、内控、信披等多个层面。
“对IPO企业的经营能力将不仅聚焦于‘现在’,也将投向‘未来’,对公司上市后出现的业绩‘变脸’情况,将对中介机构进行追责。”7月17日,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
具体原因各不相同
尽管首发企业“临门撤退”的大背景是一样的,即大发审委履职后的从严监管,但具体至不同行业的企业,各自原因却并不完全相同。
以连续取消审核的两家银行——青岛农商行和瑞丰农商行为例,二者分别在7月3日和7月10日宣布,因“尚有相关事项需进一步核查”为由,取消了原本定于当天上会受审的事项。
21世纪资本研究院注意到,上述两家农商行均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且两家银行先后取消审核,也打破了去年以来银行股上会100%过会率的纪录。
7月17日,瑞丰农商行有关负责人对21世纪资本研究院表示,当天作出取消审核的决定,原因在于目前正处于半年度的时间节点,需要进一步补充材料,待材料补充完整后,将再度申请IPO上会。
“正如证监会官方披露的,会补充一些财务数据方面的材料。”上述瑞丰农商行人士说,“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补充完后就会继续谋求上市。”
不过,瑞丰农商行上述解释并不能释疑外界的疑虑,原因在于近日一份有关贵阳农商行的评级报告。稍早前,中诚信国际公布的一份对贵阳农商行的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由2016年末的4.13%大幅提升至19.54%;拨备覆盖率锐减至34.15%,远低于监管要求。
“目前还不清楚贵阳农商行的事情是否影响到此次两家银行取消IPO审核。”深圳一家中型券商金融行业分析师表示,“据说监管层对农商行的整体监管思路将有大的调整,这也许是取消此次农商行IPO审核的原因之一。”
证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除上述两家外,目前在A股IPO排队的农商行还有其余7家。
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对21世纪资本研究院表示,农商行IPO潮掀起的背后,是国家对“三农”政策的倾斜,也是监管部门的积极态度,但能否成功上市,依然在于其如何解决好客户的信用风险高企、公司治理是否完善优化等多个方面。
与上述两家农商行相比,今年5月21日宣布撤回材料,从而取消次日上会审核的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则更多归因于自身。其内部人士表示,取消审核的目的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而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一方面净利润规模较小、利润较低,另一方面存在应收账款较高的问题,因此对上会的前景并不乐观。
此外,小米集团取消CDR发行审核的原因,更多在于其与监管层之间就公司估值问题产生的分歧。
21世纪资本研究院了解到,作为首家申请发行CDR的企业,监管层在满足企业自身高融资需求前提下,也表态出高定价则可能出现“破发”的考虑,从而将影响A股市场情绪的情况发生。
但也正因此,小米集团最终选择暂缓发行CDR,先于H股IPO上市。不过截至目前,小米集团表示发行CDR未有具体时间表。
多家“二次上会”成功
正如瑞丰农商行有关负责人表态,在公司将有关材料补充完整后,会再度谋求IPO上市一样,自大发审委履职以来,已有多家企业经历多次上会后成功登陆A股。
根据统计,自去年10月中旬至今,加上刚过会的宇信科技,已先后有10家首发企业在遭遇“取消审核”和“暂缓表决”后,成功登陆A股。
具体而言,多次上会并成功通过IPO的10家企业中,最终有7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包括东方环宇(603706.SH)、伯特利(603596.SH)等;另各自有2家在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挂牌交易,分别为宇信科技、明德生物(002932.SZ)和奥飞数据(300738.SZ)。
与之相对应的是,也有2家企业在“二次上会”中遭到发审委否决,分别为博拉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拉网络”)和重庆百亚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21世纪资本研究院梳理发现,首发企业“二次上会”的背后,为发审委所关注问题的焦点,依然是业绩背后的成长性以及诸多细节性问题。
以奥飞数据和博拉网络为例。二者具有颇多相似性,同为新三板挂牌公司、在去年10月25日大发审委履职后的首场发审会中同时上会,也同时被暂缓表决。但最终奥飞数据成功在去年12月第二次上会时过会,博拉网络则不幸在11月时遭到否决。
对于博拉网络被否的原因,发审委主要将问题聚焦在了公司业绩的可持续性上,其中包括公司业务模式和技术两个方面,以及存在的净资产收益率显著下滑现象。
博拉网络人士则指出,上市被否在于公司在一些问题上未解释清楚。但公司盈利能力并不会有太大问题,因此也将在条件成熟时再度启动IPO申报程序。
与博拉网络类似,奥飞数据在发审会会议中,同样被问及业绩发展的真实性与可持续性。数据显示,奥飞数据2013年仍属亏损,2014年盈利后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但被发审委质疑“营业收入持续大幅增长的真实性及合理性,与净利润增速存在明显不匹配的原因”。
同时,在博拉网络与奥飞数据的发审会中,发审委同样关注到了两家公司员工薪酬的问题,希望二者能够结合行业平均水平,分析存在的合理性。
上文提及的北京投行人士称,从最新透露出的监管层向券商投行部门下发的“最新IPO审核51条问答指引”来看,IPO审核标准更加量化和细化,涉及范围更加宽泛,将首发企业各个方面均纳入审核框架,覆盖了IPO企业存在的方方面面。
“总体而言,对于‘二次上会’的企业来说,第二次上会过会的概率要远大于一次上会的企业,因为如果存在大问题,在首次上会时就会遭到否决。当然,细化来看就是如何在监管范围内充分沟通,满足相应的要求。”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7月12日,港交所同时有8家企业上市,而且8家企业高管都要同时敲钟,最终港交所让每两家共用一面锣,每家公司一个人敲。
这是今年上半年中企在港股上市热潮的一个缩影:6月21日,同程艺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6月26日,找钢网招股书在港交所公布;6月28日,宝宝树拟赴港IPO;6月29日,猎聘在香港上市;7月3日,沪江教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7月9日,小米在香港上市;7月12日,八家公司同时登陆港股,其中三家互联网公司;7月13日,51信用卡在香港上市。
不过,据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中企IPO数量大幅下降,仅约为去年同期水平的一半,环比降幅也接近50%。募资规模相比IPO发生数量,下降幅度较微。港股市场成为今年上半年最大的亮点。
A股市场趋缓趋严
进入2018年,A股IPO过会率维持较低水平,审核企业家数持续放缓。受政策影响,大批企业主动撤回IPO申请,排队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同时,“独角兽”IPO活跃,极大程度上拉升了上半年的IPO募资规模水平。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案例数量环比下降43.1%,募资规模环比下降12.32%。
在过去半年中,全球各交易板块中企IPO数量总体保持低位,整体发行呈下行态势;1月共36家中企上市,即成为上半年IPO企业数量最高值。就募资规模而言,仅6月募资额高达553.2亿元,远远超越其他月份,源于6月份上市的工业富联募资额(271.2亿元)即占到上半年整体募资规模的17.41%。
纵览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可谓A股市场趋缓趋严,H股迎来IPO大年,IPO市场节奏迥异。
2018年上半年,A股IPO数量大跌,共有63家企业IPO,仅为去年同期水平的四分之一。募资规模为922.87亿元,虽下滑幅度不大,但这得益于工业富联(601138.SH)近300亿元的募资额的拉动。2018年6月8日,工业富联上交所上市,发行股票19.7亿股,发行价格13.77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271.2亿元。工业富联从递交招股书到最终成功上市仅用时4个月时间,而从A股历史IPO募集情况来看,工业富联IPO募资总额排到第12位,并成为近3年来最大的一桩IPO。
投中研究院助理分析师王慧颖表示,一方面,A股市场新股发行常态化和从严监管已双双步入正轨,IPO过会率稳定于较低水平,排队企业数量直线下降,IPO“堰塞湖”现象正在快速消解。另一方面,审核明显向新经济企业倾斜,为其上市预留出市场空间。
她指出,2018年上半年,A股IPO市场冷清,6月募资规模异军突起,源于当月3起50亿元以上IPO的集中进行;上半年平均募资规模显著高于往年水平,得益于过审企业质量提升,募资额较大,IPO批文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太抬升了平均募集资金规模。
港股市场一家独大
港股市场IPO数量走势自2017年以来一路上扬,今年更是实现“井喷”,共有82家企业在港股上市,募资规模为378.93亿元,迎来真正的IPO大年。
王慧颖表示,A股市场当前从严监管大方向短期不会改变,上市难度增大;而港交所除时间、成本等原有优势外,进行的“同股不同权”机制改革也吸引了大批具有融资需求的中企选择赴港上市。
其预测,2018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火爆,更是吸引了不少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市场预测下半年还将有至少五家融资超百亿港元的公司和十家独角兽企业赴港上市。
2018年以来港股上市的新股破发率居高不下,其中包括众安在线和平安好医生这类新经济的代表企业。IPO“井喷”造成市场“过热”,资金面承压、资金过于集中于明星新股以及估值炒高等因素,最终引发了“破发潮”。
有投资人接受证券时报· 创业资本汇记者采访时表示,港股发行价采用市场询价机制,跌破发行价代表市场对公司价值的看法。他同时也称,破发并不可怕,破发是相对A股的概念,A股市盈率基本23倍,打新超倍破发概率极小,港股上市破发是较为常见的。
另一名投资人则表示,港股市场相比之下更加成熟,人们对于定价更多的依赖于实实在在的业务基础,讲故事越来越行不通;并且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到顶,原有的业务增长基础难以获得市场认可。
“此次上市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大多集中于2010-2013年,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增长红利在融资过程中得到较高的市场溢价,而现阶段增长红利枯竭,企业增速难以达到预期,因此在二级市场所能够得到的估值定价看低。另外从资金面来看,由于近期互联网企业集中上市,市场资金容量通常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不同企业的筹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该投资人说。
A股IPO“堰塞湖”水位急速下降
2018年上半年,制造业优势明显,数量遥遥领先(32起),IT和建筑建材紧随其后(分别16起)。2018年以来,港交所和内地监管层为争取新经济企业的政策频出,IT、互联网等行业企业当仁不让成为政策红利的受益者。
制造业超越金融跃居为募资规模最高的行业,一方面由于今年金融股融资额度相比往年不高,另一方面工业富联对制造业起到加持作用。
据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半年共52家具有VC/PE背景的中企实现上市,共有205家VC/PE机构实现账面退出。受A股新股发行数量锐减的影响,IPO退出的机构受投资者数量也随之缩水,2018年上半年IPO账面退出回报规模大幅下滑,但相比去年同期仍有所提高,这主要是受上市优质企业平均回报金额较高的影响。
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IPO账面退出回报601.76亿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为1.71倍。
截至2018年6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及发行存托凭证企业322家,其中已过会27家,未过会295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88家,中止审查企业7家。
与往年相比,今年IPO过会率再创新低,严格的监管引发企业大规模“撤退潮”:2018年上半年,共148家公司撤回IPO申请,超过2017年全年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79.25%。与此同时,截至6月29日,今年仅新增67家报会企业,而去年同期数量为225家。IPO“堰塞湖”水位急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