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国楼市调控超30次 多城房产整顿

在住建部于7月发布30城市巡查整顿房地产通知后,全国多城市密集开启了一轮房地产整顿。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本月各地政策累计已经出台了30次,年初至今更是超过了220次。

下半年调控力度将超过上半年

在住建部于7月发布30城市巡查整顿房地产通知后,全国多城市密集开启了一轮房地产整顿。据统计,全国超过80个县级以上城市在上半年发布了各类型的调控政策。

  在住建部于7月发布30城市巡查整顿房地产通知后,全国多城市密集开启了一轮房地产整顿。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本月各地政策累计已经出台了30次,年初至今更是超过了220次。

  据统计,全国超过80个县级以上城市在上半年发布了各类型的调控政策。从政策类型和调控方向看,今年的政策不仅仅局限在2017年就有的限购、限售、约束信贷等类型,相对2017年更是全面升级市场监管,并在6月底开始一轮历史最严格的30城市监管。从7月初开始,多个城市开始全面加码调控。据预测,预计2018年下半年的楼市调控力度将全面超过上半年,预计楼市升级的调控政策内容将不断出现,而从住建部等多部门开始的政策监管将是下半年市场的主要特征,市场的平稳将在政策推动下逐渐出现。(北京日报 陈雪柠)

楼市开始全面严打模式

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6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从数据看,房价上涨城市数量明显增多,楼市调控又开启了全面严打模式。

  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6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从数据看,房价上涨城市数量明显增多,楼市调控又开启了全面严打模式。

  70城中63城房价上涨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从新房环比来看,70个城市中,有63城上涨,4城下跌,3城持平。

  “上涨城市的数量明显是增多的,这是最近21个月以来房价上涨城市数量最多的一次。”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说。

  其中,10个城市上涨幅度较大,超过(含)了2%。海口涨幅最大,为3.9%,其次是济南(3.6%)、丹东(3.3%)、三亚(3.2%)。另外,西宁、青岛、福州、牡丹江、长沙、南宁涨幅也较大。

  下跌的四个城市是南京、无锡、蚌埠和平顶山,跌幅较小,均不超过1%。

  二手房的情况与新房类似,有67个城市上涨或持平,仅上海、福州、厦门小幅下跌。

  环比涨幅连续4个月扩大

  总体来看,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指数环比增幅连续4个月扩大。

  严跃进说,从当前房价指数来说,环比和同比增幅都在扩大。新建商品住宅房价指数环比增幅为1.1%,同比增幅为5.8%。这也说明房价上涨的动力还是比较强的。

  而此前两月的新房价格指数环比增幅均未超过1%,5月为0.8%,4月为0.6%。

  “从上涨城市数量和平均涨幅看,6月房价均处于高位,仅次于2016年8-9月。”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本次上涨主要集中在部分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相对平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同比看,4个一线城市新房价格持平,二手房价格上涨0.1%;31个二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分别上涨6.3%和4.6%;35个三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分别上涨6.0%和4.3%。

  从环比看,一线城市新房价格上涨0.6%,二手房价格与上月持平;二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分别上涨1.2%和0.7%;三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分别上涨0.7%和0.6%。

  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严跃进认为,涨幅较大的城市有补涨或炒作的因素存在。

  比如,海口受益于自由港建设等概念,所以市场炒作较多;济南属于偏弱的省会城市,有一定的受抑制后补涨现象;丹东则与此前的购房炒作有关。

  他指出,二线城市房价上涨与部分郊区房价上涨过快有关,尤其是规划较好的区域;对于三线城市来说,政策面还是比较宽松的,所以购房交易依然活跃。

  谈到房价上涨的原因,张大伟说,近两个月,有的城市发布人才政策,变相降低了限购门槛,使房地产市场供给更为紧张。并且,三四线城市棚改等政策带来的高峰期依然存在。

  “另外,一些城市仍然有买房即可以赚钱的财富效应。所以虽然调控力度较大,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情况依然较好。”他说。

  调控开启全面严打模式

  2016年8-9月房价全面上涨后,当年的“930新政”开启了持续1年半的调控。而现在,从2018年7月起,房地产市场又开启了全面严打模式。

  7月以来,已有20余城发布楼市政策或执法结果。

  例如,福建宁德市等个别城市设置了房价“涨停板”,宁德规定中心城区新房每年涨幅控制在6%以内。云南昆明和大理也出台了类似政策,为房价涨幅设定上限。

  住建部等七部门下半年还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

  重点打击对象有四个方面:投机炒房团伙、房地产“黑中介”、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虚假房地产广告。

  此外,住建部7月12日表态,要因地制宜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

  住建部有关司局负责人明确表示,商品住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地方,应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棚改安置政策,采取新建棚改安置房的方式;商品住房库存量较大的地方,可以继续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

  货币化安置是说拆迁之后不给房子给现金,拆迁户自己再去买房子,以后这种安置方式可能会变少。

  房价接下来怎么走?

  “在严厉调控下,楼市正在引导购房需求进行合理转移,下半年的重点依然是维持稳定发展局面。”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说,随着调控地不断深入,部分二线热点城市房价将得到有效控制,但三四线城市还将保持一定热度。

  张大伟认为,从调控趋势看,预计各地将继续发布密集调控政策,后续的价格上涨幅度将被抑制。

  中国社科院此前发布的《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5(2018)》指出,2018年将是本轮房地产市场低点,预计房地产价格全年平稳回落。

  “由于房地产紧缩调控政策不放松,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会率先探底。”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业强说,政策相对宽松、需求外溢等因素仍将支持三四线城市保持一定热度,但随着去库存政策逐渐退出,预计下半年三四线市场调整将会出现。(中新网 邱宇)

下半年楼市温度料再降

央行在下半年加息概率比较大,特别是当前基准利率已经严重偏低。如果下半年基准利率上调,必然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一定的利空,从供给端将增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成本,同时从需求端改变购房者的预期。

  昨日,备受瞩目的美联储3月份议息会议正式尘埃落定,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5%至1.75%水平,这是美联储年内的首次加息,也是鲍威尔就任美联储主席后第一次加息。对此,记者分别采访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心主任黄志龙和易龙智投首席分析师刘思源,针对美联储加息对国内股市、楼市所带来的影响予以分析。

  记者:针对昨日美联储宣布加息的消息,其实早已被市场充分预期。在您看来,支撑美联储3月份加息的因素都有哪些?年内能否实现四次加息?

  刘思源:美联储此次加息主要是从以下两个层面去考虑:“基本加息条件”和“未来加息需求”。其中,“基本加息条件”是指就业和通胀这两个美联储宣称加息的先决条件。具体来看,本月初公布的非农业就业人口增长数字超过30万,虽然同期公布的薪资增速稍弱于预期,但整份非农就业报告依旧可以证明美国就业市场保持相对繁荣的状态。其次,上周公布的美国核心CPI年率数据值为1.8%,虽然低于美联储2%的预期目标,但至少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此外,近日发布的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也高于预期,说明整体消费水平也符合美联储的加息要求;而“未来加息需求”指的是美联储还要综合考量“特朗普”税改给经济带来的提振作用,经济的复苏如果过快会存在潜在风险,需要通过加息的手段严控经济过热的情况。

  黄志龙:从2017年年初美联储加息三次的预测和最终加息的实际情况看,鲍威尔预计今年可能会加息四次,如果不出现国际经济环境重大的风险或危机,那么,2018年加息四次的概率并不低,至少加息三次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

  记者:除美联储宣布加息外,昨日央行开展的逆回购中标利率同样小幅上行5个基点,做出“跟随”加息的行动,这对国内股市和楼市会带来哪些影响?

  刘思源:昨日美联储加息对A股市场主要表现出两方面潜在影响:一是美元指数在加息后意外回落,间接推涨人民币在岸价格;二是刺激大宗商品价格变动。人民币升值会影响A股市场中对汇率较为敏感的造纸板块和航空板块。另外由于美元指数的回落,国际金银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反弹,因此会波及到A股市场中贵金属板块和有色金属板块的价格走势。但要注意的是,美联储加息仅在短线会对美元指数有作用,进而影响人民币汇率。但中期来看,美元指数依旧会维持小幅震荡,而人民币汇率也不存在大幅波动空间。

  黄志龙:此次美联储加息和国内公开市场利率上调,在短期内对国内股市和楼市的影响非常有限,但是更需要关注美联储加息节奏加快,可能会是国内资金市场甚至基准利率出现上调的重要外部因素,如果后期基准利率上调,可能会让国内股市和楼市造成较大的压力。

  记者:在您看来,央行在下半年加息的概率是否会上升,这种预期叠加银行利率上调是否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较大的利空影响?同时对供给端和需求端有何影响?

  黄志龙:央行在下半年加息概率比较大,特别是当前基准利率已经严重偏低。如果下半年基准利率上调,必然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一定的利空,从供给端将增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成本,同时从需求端改变购房者的预期。(证券日报 杜雨萌)

中国证券报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1-2024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