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行业房地产新三板市场股市期市债市研报宏观海外基金港股信息披露行情交流金牛奖新媒体
首页 > 新闻 > 重要新闻综合稿件 > 11月新闻 > 证监会整肃突击保壳 > 保壳千方百计

保壳千方百计

作者: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7-11-13 13:04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在所有66家*ST公司中,有28家处于亏损状态。另外,还有近10家公司净利润仅有不足1000万,在四季度随时有可能变成亏损的状况,这些公司都有着强烈的保壳诉求。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出售资产是最简单明了的突击调节利润方式,而就从近几年的案例来看,这一保壳的招式屡试不爽。

  近期*ST沈机(000410.SZ)便试图采用这一方式扭亏。10月27日,*ST沈机密集发布涉及重组的一系列公告——公司与控股股东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机集团”)签署附生效条件的《资产出售协议》,拟将部分非i5的传统机床业务板块资产和负债出售给沈机集团。

  据悉,此次被剥离缺乏盈利能力的资产和负债评估值分别高达70.08亿元和71.08亿元。根据会计准则,此次交易价预计在处置年末合并报表层面确认处置损益合计为9.14亿元。根据公司披露的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亏损7.8亿元,也就是说在这笔重组之后,公司的净利润将转正,脱掉*ST的帽子。

  不仅仅是*ST沈机,*ST中绒(000982.SZ)等多家公司也试图用资产出售的方式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如果说,资产出售动作明显,容易被市场关注到,那么通过会计手段调节利润则是相对隐蔽的一种手法。

  记者以“会计政策变更”为关键词查询了近期上市公司发布的所有公告,数据显示近期有非常多的公司变更会计政策。绝大多数公司均是因为财政部修订了相关准则后要根据新发布的文件进行调整。但记者也在其中发现了部分更改会计政策试图调节利润的公司。

  “会计估计变更主观色彩较浓,企业选择的自主性较大,而且并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利用这一手段调节利润。”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对于这一现象,常德鹏表示:“上市公司在法律法规框架内恰当安排交易、在会计准则的范围内合理进行专业判断和估计,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价值。但是,上市公司年末突击进行利润调节,会导致企业财务报告无法真实、完整地反映公司报告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记者也了解到,为了防止上市公司通过会计手段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证监会要求公司年审机构应当对重大非常规交易、其他高风险事项,以及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等予以重点关注,考虑其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恰当的会计处理和披露。

  面对上市公司花样百出的利润调节手段,证监会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记者了解到,证监会将强化对上市公司年末突击进行利润调节行为的监管力度。

  其中交易所将聚焦上市公司年末突击进行利润调节行为,加大“刨根问底”式问询力度,强化与二级市场交易核查的监管联动。而派出机构将视情况开展现场检查,发现违法违规情况,依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达到立案标准的,坚决启动立案稽查程序。


中证公告快递
及时披露上市公司公告,提供公告报纸版面信息,权威的“中证十条”新闻,对重大上市公司公告进行解读。


中国证券报官方微信


中国证券报法人微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