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8年5月16日(周三)上午10:00,在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出席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孟玮: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改委5月份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先向大家通报五个方面情况,之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孟玮:第一方面,关于经济运行情况
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经济运行数据。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4月份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向好的态势。这里,我向大家通报三方面数据情况。
一是发用电情况。今年以来,全国发用电量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从发电情况看,1-4月份,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9%,其中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3 %、6.5 %、22.6 %和26.4 %,水电受来水影响,发电量同比下降2.6%。
从用电情况看,4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延续一季度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7.8%,较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比3月份增速提高4.2个百分点。1-4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较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1-4月份,一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都达到两位数,分别增长11.0%、14.6%和15.0%;二产用电同比增长6.9%,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8个百分点。二产用电中,增长较快的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和汽车制造业,分别为24.3%、20.9%和17.5%;三产用电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长23.9%,房地产业用电同比增长18.4%,公共服务及管理组织业用电同比增长16.9%,批发零售业用电同比增长1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1%,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长12.1%。
孟玮: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情况。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4月份,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个,总投资517亿元,其中审批14个,核准1个。主要集中在社会事业和高技术等领域。
三是当前价格运行情况。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温和上涨,涨幅处于合理区间。居民消费方面,4月份CPI环比下跌0.2%,同比上涨1.8%,1—4月份平均同比上涨2.1%。从构成看,当月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环比基本持平,CPI环比下跌主要受猪肉、鲜菜等鲜活食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据我委监测,截至5月14日,36个大中城市猪肉零售价格比4月初下跌5.7%,15种蔬菜综合平均零售价格下跌10.9%。工业生产方面,4月份PPI环比下跌0.2%,同比上涨3.4%,1—4月份平均同比上涨3.6%。从行业看,多数行业出厂价格环比走势平稳,统计的40个工业行业中,35个行业出厂价格环比涨跌幅在1%以内。从重点工业品看,当月平均钢材、煤炭价格比上月有所下跌。但最近几周,随着市场需求回升,社会钢材库存水平逐渐下降,钢材价格已止跌小幅上涨,5月14日四种主要钢材均价比4月初上涨4.8%。
孟玮:总的来看,当前价格总水平平稳运行,上下游价格走势趋于协调,重要工业品、农产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这与我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是相适应的,反映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供求关系趋于改善,经济运行内在的稳定性有效提升。同时,也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积极主动推动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孟玮:第二方面,关于重点领域改革进展情况,介绍四方面工作进展
第一,关于产权保护工作。今年以来,我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贯彻落实,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近日,我委组织召开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会议,研究了2018年产权保护重点工作,明确了10方面重点任务。在这里,我重点通报四方面情况。
一是涉产权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涉及产权保护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清理范围、清理职责和清理要求。这是我国首次在产权保护领域进行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范围之广、力度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对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营造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委将加强统筹指导,跟踪进展情况,对清理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将及时研究提出解决之策,今年12月底前,将会同司法部对各地区、各部门的清理情况进行汇总上报。根据《通知》精神,对此次清理不及时、影响产权保护任务措施有效落实的,要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二是推动甄别纠正涉产权纠纷案件。去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宣布依法再审的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再审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争取尽早宣判。今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将推动涉产权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工作取得更大突破,争取再公布一批有代表性、有全国性影响的典型案件。
三是推动地方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问题。我委将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门指导推动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个人之间、市场主体之间的产权纠纷问题,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集中攻坚,真正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使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同时,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帮助合法产权受侵害者追回损失。
四是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我委将会同人民银行等单位开展产权保护领域政务失信专项治理行动,建立健全因政府失信导致企业产权损害投诉和赔偿机制的政策措施。
孟玮:第二,关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推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现新突破,日前,我委印发了《2018年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点任务》,围绕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城乡融合、全面开放、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改革,明确了12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8年重点工作。下一步,我委一方面将认真梳理总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好的经验做法,及时向其他地区复制推广;另一方面,将加强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依托第三方机构对改革进展情况开展年度评估,对于积极推进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试验区,进行通报表扬,对于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将督促整改。
第三,关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8年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为确保此项重大改革顺利实施,近日,我委会同商务部印发《关于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版)全面修订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清单草案(试点版)》的修订工作。此次修订,将在认真总结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按照定位准确、合法有效、统一规范的原则,根据“放管服”改革总体进展、经济结构调整、法律法规修订等情况,遵循统一修订标准进行,待形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征求意见稿后,将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和各地区意见,拟于6月底前按程序上报国务院。
第四,关于增量配电业务改革。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业务,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我委会同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规范开展第三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了97个项目作为第三批第一批次增量配电业务单位试点。截至4月底,我委已批复了292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第一批、第二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正在加快推进。近期,我委还将批复第三批第二批次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
孟玮:第三方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情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联合奖惩机制实施成效不断扩大。已累计签署36个联合奖惩备忘录,在法院执行、税收征管、安全生产等多领域持续发布更新“红黑名单”,推进联合奖惩措施落地见效。截至4月底,全国法院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1054.2万人次,累计限制购买飞机票1114.1万人次,限制购买高铁动车票425万人次。市场监管总局累计吊销市场主体1848万户,公布经营异常名录457万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3.3万户。在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中,有近250万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相关红黑名单信息,我们已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向社会公开,在招投标、政府采购等过程中广泛查询使用。
同时,我委也已将信用信息嵌入政务服务大厅行政审批系统,实现“逢报必查”、“逢办必查”。目前累计对123家“黑名单”企业采取不予推荐项目、企业境外发债申请不予备案登记、取消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等联合惩戒措施,申请项目涉及资金约150亿元。
第二,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总量持续增长。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各类信用信息166.6亿条。“信用中国”网站归集发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8042万条。此外,“信用中国”网站开通个人信用分链接查询功能,汇总包括央行征信信息、信用服务机构信用分、地方信用分、电信运营商信用分等4类14个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渠道,方便公众查询个人信用状况。
第三,信用立法进程加快推进。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法律制度,我们加快推进信用立法步伐。目前,信用法、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管理办法均已形成初稿,正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
孟玮:第四方面,关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情况
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方面,有关省市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口合作有关工作部署,近期,北京市与沈阳市、吉林省与浙江省分别召开对口合作工作座谈会,明确了2018年对口合作重点工作。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大庆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江苏省徐州市、山西省长治市等10个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进行通报表彰,并要求我委牵头落实具体激励措施。按此,我们已制定了实施办法,拟优先支持上述10个城市在老工业基地振兴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方面先行先试,并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
孟玮:第五方面,介绍两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第一项是关于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4月份,我委召开了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清费减负有关工作进展。其中,大家非常关心《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的任务目标。此前,我们已经推出第一批措施,从4月1日开始执行,涉及降价金额430亿元,可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每千瓦时4.3分,绝大多数价格主管部门已印发落实文件,电网企业也按规定严格执行。近日我委将正式印发文件,结合增值税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对电网企业实施留抵退税政策,再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涉及降价金额约216亿元,可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每千瓦时2.16分,此项降价措施自5月1日起执行。至此,累计降幅约7%。
第二项是“十三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情况。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今年1月以来,我委会同有关方面有序推进“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成立了中期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工作会议,推动建立了部门和地方工作协同推进机制。“十三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包括自评和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将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银行等合作单位开展。自评方面,将通过实地调研、专题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广泛听取社情民意。日前,我委启动了面向企业的问卷调查和面向公众的网络调查工作。其中,企业问卷调查侧重于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等方面情况,正在通过部分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向3000余家企业发放问卷。公众问卷调查侧重于了解公众对公共教育、医疗健康、就业收入、住房保障等12个方面的感受、愿望与期待,并通过我委门户网站、“两微一端”以及人民网、新华网、财经网等网络媒体向社会公众展开调查。我们将认真研究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将其作为起草中期评估报告的重要参考。欢迎广大企业、公众及社会各界能够积极参与。
孟玮:我先介绍这些。下面,欢迎媒体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经一年了。请问,这个论坛的结果落地情况怎么样?另外,外界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前期信息和运作不够透明,偏袒中国企业。请问,您对此怎么评价?
孟玮:谢谢你的问题。去年5月14日到15日,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形成了一系列成果清单。一年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有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这里,我向大家提供五个方面的数据来说明。
一是政策和规划对接不断强化。中国已与8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3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去年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共形成了279项成果清单,目前已经有255项转为常态化工作,有24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早期收获。包括大家知道的雅万高铁、瓜达尔港、中俄原油管道复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取得了早期收获,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有序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了8000列,通达了欧洲14个国家和42个城市。
三是贸易与产能投资合作不断深化。我们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了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了7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270多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
四是金融服务领域合作得到加强。丝路基金已签约了19个项目,承诺投资70亿美元,支持项目涉及总金额达到800亿美元。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各商业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
五是人文交流逐步扩大。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倡议,同60多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一带一路”框架下,双向旅游交流的规模超过了2500万人次。这是我回答的你的第一个问题。
孟玮:关于你提到的有关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始终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和市场化运作,我们欢迎世界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目前已有不少西方跨国公司参与其中。
“一带一路”共建的项目主要是商业项目,是企业的市场行为,采取何种运作模式,以及如何公布项目前期信息,是由项目业主单位来决定的,并不取决于中国政府,但是政府会建议企业尽可能公布项目前期信息,同时,也会向社会及时公布所获知的有关项目信息。
在此,我们还要进一步重申,中国倡导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共建“一带一路”的市场很大,足以容得下各国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其中,共同把“一带一路”蛋糕做得更大,使全世界人民共同受益。谢谢。
人民网记者:近期,我们看到有不少城市出台了一些政策来吸引大学生落户,有一些城市还打出了一些像“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之类的口号。请问一下,怎么看待这个现象?这个现象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国家的劳动人口尤其是高学历劳动人口,已经不足以支撑大城市的发展?
孟玮:你提到的这个现象最近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里,我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国劳动力人口不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从现在劳动力人口总量来看,目前我国16岁-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仍然保持在9亿数量级。近年来,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逐年提升,劳动力素质在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规模也较大,应该来讲高校毕业生还面临着一些就业的压力。
孟玮:对于如何看待近期以来有关地方政府出台的“引才引智”措施,我想谈这么几点认识:
第一,体现了传统城市发展观念的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随着各大城市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增的就业岗位多、人才需求量大,对人才的竞争成为必然,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人才新政,支持大学生落户,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是对过去“重物轻人”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念的一个调整。
第二,既要“引才引智”更要“用人留人”。常言道,“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对一个城市来讲,我们既要吸引人才落户,更要把这些人才留在当地,实实在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怎么样把这些人才留下来,关键的一点从政府角度来看,还要持续改善我们的营商环境和政府服务,不断优化城市社会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为这些人才干事创业营造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
第三,人才的引进要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紧密结合。地方政府出台的这一系列人才引进的举措,还是要突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着地方的需求来制定政策,来做到人才的引进与本地区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这样才能够实现人才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同时,还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方发力,政府重要的是应该为人才引进搭台,同时还要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
孟玮:当然,我们也看到,从我国目前的结构现状来看,我国高学历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和经济布局、产业集聚还不够协调,产教融合的程度也还不够紧密,存在着结构性就业矛盾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一步,我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为推进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人才等要素合理流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同时,我们也将持续劳动人口的流动和空间分布的问题,加强新时代人口流动趋势的特征研究,积极谋划人口减少区域的发展问题,及时提出完善人口流动的有关政策建议。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记者:近期,相关单位公布了2018年我国一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虽然较2017年进一步下降,但是,从横向比较看还是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请问,国家发改委在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方面有哪些新举措?谢谢。
孟玮:谢谢你的问题,我也注意到近一段时期以来,有关社会物流降本增效的报道也比较多。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进入下降通道。201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实现“五连降”;2018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14.5%,但仍高于主要发达国家8—9%和新兴经济体11—13%的水平。可以说,这既与我国产业结构和人口、产业空间布局有一定关系;也反映出我国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推动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我委重点开展了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进一步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今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在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基础上,针对物流领域“简政、减税、降费”问题,研究提出一批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其中,降低交通运输业增值税率、扩大物流企业仓储用地税收优惠范围等政策已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5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增值税率已降至10%。目前,我委正在协调推动其他政策措施的出台,为物流业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开展的工作,就是积极开展物流创新试点示范。为激发物流领域的创新活力,我委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示范物流园区、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骨干物流信息平台试点等工作,推动现代物流业在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创新突破、率先发展。近期,我委召开了“全国物流创新发展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试点示范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还组织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分赴河北、江苏、浙江、河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深圳等9个物流降成本工作突出的省市开展集中报道活动,宣传他们在推动物流降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的创新举措,推动形成示范效应。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再推出一批新的简政减税降费措施,同时,继续通过适当形式对试点示范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各位媒体朋友,如果在这个方面需要报道的话,可以和我委新闻办联系,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记者:我们注意到,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于很多老百姓反映的一些高铁站离城区太远、配套不完善、定位偏高等问题,请问将如何推动解决?在高铁站周边开发建设过程中,如何防范地方债务风险?谢谢。
孟玮:我们注意到,刚才你提到的这个文件公布以后,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可以把高铁的情况给大家先介绍一下,让大家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铁运营网络,运营里程占世界三分之二。近年来,各地依托高铁车站推进周边区域开发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些地方在促进交通、产业、城镇融合发展方面积累了好的经验。与此同时,在高铁站周边区域开发建设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老百姓反映“高铁很近、车站很远”。我们也注意到《意见》出台的第二天,央视新闻1+1栏目也对此以做了一个专题节目。还有老百姓反映“车站很新、服务跟不上”、“占地不少、利用率不高”等,这些问题在一些地方高铁的周边区域开发建设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都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为此,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这个意见,就是要指导相关地方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因地制宜、规范有序推进高铁车站周边区域开发建设。关键是把握好“引导、规范、集约、融合”这8个字。
孟玮:“引导”,就是坚持规划引领。严格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统一布局,合理确定车站周边开发建设的功能定位、规模和边界,有序推进开发建设。
“规范”,就是规范高铁车站选址和规模。处理好高铁通达性和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之间的关系,按照便民原则,新建高铁车站选址尽可能在中心城区或靠近城市建成区,确保人民群众出行便利。同时,按照经济适用原则,合理确定高铁车站建设规模。
“集约”,就是树立和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分阶段、分步骤推进高铁车站周边区域开发建设,对大城市来说,初期开发的重点是新建高铁车站周边2公里以内的区域,适当控制预留远期发展空间;对中小城市来说,要避免“盲目造城”。同时,积极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节地技术和好的模式。
“融合”,就是促进站城一体融合发展。推动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时,要同步规划和推进城市功能布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孟玮:关于你提到的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有关地方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强成本收益分析评估,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节奏,防止脱离地方财力实际搞开发。另一方面,依法规范举债。严格执行预算法和担保法,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严禁以PPP等形式违规变相举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对于列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范围的高风险地区,原则上不得举债搞建设。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中央批复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规划文本也已经对外发布。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这份规划纲要和别的城市或者区域规划比起来,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下一步,将怎样推进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谢谢。
孟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好雄安新区规划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和河北省等方面密切协调配合,汇聚国内外知名专家,在深入研究论证和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编制形成了新区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文本大家都看到了,与别的区域或城市规划比起来,《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科学构建城市空间布局。雄安新区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改变单中心“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实行组团式发展,各组团之间既相对集中、特色鲜明,又紧密联系、功能互补,使生产、生活、教育、医疗等有机衔接,实现创业就业与居住功能均衡。
二是着力避免“千城一面”。新区将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会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整个城市设计上,始终坚持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以中为主,依托白洋淀清新优美的生态环境,利用城镇周边开阔自然的田野风光,随形就势,平原建城,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
三是促进产业优化发展。积极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优质北京非首都功能,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从一开始就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严格产业准入标准,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业、中低端第三产业。对于新区三县原有的传统产业,也将进行改造提升,推进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以上这些只是新区规划的三个突出亮点,还有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下一步,我们将与河北省、各有关方面一道,以创造“雄安质量”为使命,保持历史耐心,既积极推进,又稳妥有序,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推进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
凤凰卫视记者:我想问一下,有关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相关措施会何时出台?另外,港珠澳大桥目前的建设情况如何,后续还有哪些如何安排?谢谢。
孟玮:这是三个问题。关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目前规划纲要正在制定过程中,很快会出台实施。其他相关的政策措施,也大多处于制定过程中,将会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关于港珠澳大桥。这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共管的大型跨境交通基础设施。总体看,目前各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大桥主体工程已于今年2月完成交工验收,具备通车试运营条件。珠海连接线工程已于2017年底完成交工验收,珠海口岸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完成,目前正在查验设备安装调试。香港连接线工程已基本完工,香港口岸正抓紧推进旅检大楼建设、内部装修、消防验收等工作。澳门口岸和连接线工程建设已经总体完成,正在开展口岸设备安装调试。
在做好大桥建设收尾工作的同时,大桥运营准备的相关工作也在抓紧开展,特别是对于车辆管理、日常运营管理、突发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跨界通行政策,正在抓紧制订。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和指导有关方面做好工作,确保大桥顺利通车、安全运营。
中新社记者:最近有一些机构研究显示,到2020年,中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主题公园市场。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现有的主题公园存在着一些同质化现象,想请问一下国家发改委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将有哪些政策措施?谢谢。
孟玮:主题公园的话题也是近一个时期比较热的话题。总体来看,我国主题公园市场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主题公园概念不清、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有些地方出现了房地产化倾向和债务风险,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为推动解决这些问题,前一阶段我委会同有关部门专门出台了《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聚焦几个突出问题开展工作:
一是针对盲目发展、同质化竞争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区域人口规模、城市化程度和旅游市场条件等因素,严格科学论证,统筹研究本区域主题公园项目的数量和布局,严格控制新建、扩建特大型主题公园。主题公园项目选址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要防止一哄而起、盲目发展、同质化竞争,防范地方债务、社会、金融等风险。
二是针对盲目建设、房地产化倾向等问题,要进一步严格规范、严控风险。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严格用地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招拍挂等方式取得土地;二是严守生态红线,严禁违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选址建设主题公园;三是严格核准程序,严格执行有关投资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四是严控房地产倾向,从严限制主题公园周边住宅用地比例和建设规模,防范“假公园真地产”项目;五是严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稳妥把握主题公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节奏。
三是针对中华文化挖掘不足、长远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要进一步丰富内涵、提升质量。鼓励将中国元素融入到主题公园游乐项目中。提高科技含量,促进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壮大市场主体,注重品牌建设,积极培育文化内涵丰富和有市场影响力的主题公园企业。
谢谢。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日前,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品牌日活动反响热烈。请问,相关活动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好的推进中国品牌发展?谢谢。
孟玮:谢谢。中国品牌日活动刚刚落幕,我想可能也有不少记者朋友参与了品牌日活动报道的工作。为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品牌发展的决策部署,5月10—12日,我委联合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市人民政府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和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
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活动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对做好品牌发展工作、办好2018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作出重要批示。胡春华副总理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来自全国各地的596家品牌企业、12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3家中央企业、18家品牌中介服务机构参加展会。展会期间组织举办了18场特色活动,吸引6.4万余观众观展,应该说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通过这次活动,展示了我国自主品牌发展的成就,交流了推动品牌发展的成功经验,扩大了自主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凝聚了促进品牌强国建设的社会共识。
孟玮:推动品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日之功。既需要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也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夯实质量基础。着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服务能力,引导企业创造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一是强化创新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推动供给结构的升级来满足人们群众的新需要。
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加快健全相关立法,及时修改完善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一些规定,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品牌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四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等违法行为。强化信用监管,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这次博览会和论坛期间,来自120多家中央、地方新闻媒体的350多位记者朋友,从不同角度对博览会和论坛进行了全面深入报道。借此机会,向各位媒体朋友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孟玮: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发布会由中国网同步图文直播,希望大家继续关注中国网,也关注发改委的微信微博和客户端,谢谢大家!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