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本届财新峰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证监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各位领导与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行了战略部署,证监会系统和证券期货行业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新传媒围绕改革再出发这个主题,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领导和媒体人士共聚一堂,交流观点、碰撞思想,非常有意义。借此机会,我就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我国资本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有活力和效率的一环,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资本市场是中国的改革方向。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指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为新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道路。
近年来,证监会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资本市场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方向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的根本监管使命,不断强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努力实现资本市场稳健运行,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是深化多层次市场体系改革。去年以来,我们在确保市场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新股发行常态化,IPO家数和融资规模均居同期全球前列。推进新三板分层制度改革,将区域性股权市场纳入了多层次市场体系,并统一了监管规则。推进交易所债券市场数量和质量的协同发展。稳步扩大“期货+保险”试点,期货市场在发现价格、管理风险和服务宏观决策方面的功能持续发挥。
二是扎实推进“四梁八柱”性质改革。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着力堵塞制度漏洞,补齐监管短板。持续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优化调整再融资制度,完善红筹股回归政策,简化并购重组审批程序,规范股份减持行为,强化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合规风控和流动性管理,建立完善看穿式监管机制,出台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完成《证券法》修订二读,推动全国人大财经委审议通过《期货法(草案)》。
三是稳妥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推出沪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认,目前运行总体平稳。A股成功纳入明晟(MSCI)新兴市场指数,证监会加入OECD公司治理委员会,上交所理事长当选为世界交易所联合会主席,几家交易所完成对巴基斯坦交易所和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交易所的入股,熊猫债发行规模稳步扩大,7家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管理人完成备案。在刚刚结束的中美两国元首北京会晤后,有关部门披露,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股权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股权比例不受限制。这次大幅放宽外资准入是资本市场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部署的重要举措。
四是大力推进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去年以来,我们逐步校正理念,回归监管本位,大力推进依法监管、全面监管、从严监管,真正让市场的纪律立起来、规矩严起来。强化稽查执法,坚决整治市场乱象,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发行、虚假披露、忽悠式重组等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公开曝光。清理整顿非持牌、非金融业务,规制通道类资管业务。平稳有序化解邮币卡类、贵金属、微盘交易等风险,配合央行防范化解代币发行融资(ICO)风险。建立健全以“监管会员为中心”的交易行为监管模式,得到市场参与各方的广泛认可。
五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是一篇大文章。去年以来,我们在服务“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和国企混改等方面,大力推进以产业整合为重点的市场化并购重组,支持国有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出台“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指导意见,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完善创业投资基金的差异化监管安排,拓展新三板、创业板对新经济新业态的覆盖面。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方面,对国家级贫困地区的企业IPO、新三板挂牌、公司债券发行、并购重组,开辟“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效果和反响良好。
各位来宾!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了明确部署。和我国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融资需求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仍然是金融体系中的一个短板。下一步,证监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围绕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深化改革三项任务,努力建设现代化的、既具有中国特色、更富有全球竞争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一是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服务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的立业之本,也是防范风险的根本举措。着眼于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继续稳步推进股票发行制度改革,拓展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股权融资渠道。发挥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完善和改进交易所债券市场制度、机制基础上,积极推进债券市场品种创新,更好满足不同企业的发债需求。引导期货市场健康发展,为实体产业提供更好的定价管理和风险管理服务。
二是紧紧围绕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按照党中央关于金融开放的顶层设计,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举措,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有利于增强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风险的开放新机制。落实细化放宽证券行业外资准入的政策。推进境外上市备案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沪伦通的论证工作。完善QFII、RQFII的相关政策。加快建设国际化的原油期货市场,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铁矿石期货交易。支持交易所和行业机构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展金融创新,为跨境贸易、投资、并购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
三是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扎实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党的十九大对金融改革开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解决影响和制约资本市场发展和防范风险的难题,必须深化改革。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深化资本市场的改革要求,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新三板市场改革,推进市场精细化分层,研究差异化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和监管制度安排。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退市制度改革,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积极引导各类长期资金有序入市,大力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推动修订《证券法》和制定《期货法》,推动出台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等行政法规,努力提升依法治市水平。
四是把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维护市场稳定运行。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三大攻坚战。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为我们防控资本市场风险提供了根本遵循。防控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当前维护市场稳定的任务仍很艰巨,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部署和要求,充分依靠和尊重金融委办公室牵头的稳定协调机制,坚持底线思维和“一盘棋”思维,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既防止“黑天鹅”事件发生,也防止“灰犀牛”风险发生。继续强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充分发挥交易所一线监管作用,坚持零容忍、全覆盖,强化稽查执法,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和乱办金融行为,净化市场生态。
五是督促行业机构聚焦主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肩负着服务实体经济和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责。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要加快转变发展模式,做优主业,做精专业,规范公司治理,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中创造价值、服务社会。要完善以分类监管、内控合规为核心的规范运作机制。健全支持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强化专业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政策体系。适应证券基金行业扩大开放的新形势,支持优质证券基金公司做优做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资银行。稳步推进基金中基金(FOF)发展,推出养老目标公募基金产品。更加重视私募基金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创业投资基金对创新驱动战略的积极作用,从健全制度、完善规则、优化环境等方面发力,支持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引导更多的资金有效流入创新创业活动和实体经济领域。
明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证监会系统将会同资本市场有关各方,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奋力开创新时代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