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三板公司成批撤回IPO申请 业绩是主因

周宏达 王天然第一财经日报

  不行就早点撤,已经成为拟上市企业的最佳选择。

  周三,新三板企业阳光中科(838982.OC)和上海凯鑫(834957.OC)公告终止IPO(首次公开募股)并撤回上市申请材料,这使得今年以来主动撤回IPO申请的新三板公司达到了19家,超过了去年全年。

  随着IPO审核趋严、过会率下降,确实有部分排队企业知难而退。不过,第一财经记者多方了解到,近期拟IPO企业成批撤材料,不少是因为业绩下滑、盈利规模不足,或是管理不够规范,所以选择主动撤回申请材料。

  撤回IPO申请后,昔日受到资金“集邮”炒作的新三板企业,如今可能遭遇暴跌。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终止IPO仅仅是因为还差几百万元净利润,即将再次上报,可能是一个好的抄底机会。但如果是因为管理不规范、业绩不真实,或者是业绩下滑而撤材料,投资者就要当心了。

  利润规模不足知难而退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40家IPO排队企业终止了上市审查,新三板公司达到了19家。这一趋势从去年底开始出现,仅去年12月就有40家拟上市公司终止IPO。

  此前,因为审核严格、过会率低,部分排队企业有意错过上会大考。不过,第一财经记者多方了解到,近期成批的拟IPO企业撤回材料,不少是因为不满足“最近三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条件而被劝退的。

  已经排队9个月的阳光中科在公告中解释称,公司终止IPO是因为“上市计划调整,决定暂缓上市进程”。但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阳光中科终止IPO与监管层窗口指导有关。

  数据显示,阳光中科2015~2017年扣非后归母公司净利润累计为9458万元,距离1亿元还差500多万元。而上海凯鑫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合计只有4300多万元。

  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1亿元净利润规模目前来看是项硬指标,无论拟上市企业是否在新三板挂牌,窗口指导已经从IPO初审阶段传递到受理阶段,并进一步传导至券商IPO辅导和承接项目阶段,“如果券商手上的项目没有达到1亿元的净利润要求,也不会浪费时间精力,在辅导阶段就会劝退拟上市企业。”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成功过会的企业都符合近三年扣非累计盈利超过1亿元的条件。

  不过,也有少数企业接到“提示”,却不主动撤材料。有知情的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企业当初申报的时候没有这一硬指标,现在已经为上市投入了很多成本,假如自身管理规范,收入确认也严谨,可以闯一闯。”

  但该市场人士还表示,不满足盈利规模的企业假如硬闯,风险会很大,可能会面临更加严格的审核。一旦被否决,3年内都很难上市。

  根据证监会今年2月发布的新规,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能筹划重组上市。这也被市场解读为不合格的拟上市企业主动撤材料的重要原因之一。

  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院指出,2017年中报继去年年报低于市场预期之后,拟IPO企业业绩再次表现不尽如人意。在拟IPO阵容迅速扩容的情况下,市场将会遵循优胜劣汰法则,未来新三板已申报IPO企业撤回申请材料、已上市辅导企业中止上市辅导的案例仍将会继续增加。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