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小市值价值成长仍具较高风险收益比

陆文凯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年初至今,全市场各宽基指数基本都实现了30%以上的涨幅,除了宽松的流动性、积极的资本市场政策配合外,核心驱动力依然是低估值;市场在经历快速上涨后,股权风险溢价脱离年初的历史底部极值,逐步向均值回归,但目前仍然低于历史均值,估值依旧具备吸引力,同时流动性、政策处在长周期友好环境中,虽然短期或有波动,但市场中长期趋势依然向好。
  今年以来的上涨主要是修复过去一年悲观情绪导致的错误定价,市场整体估值低估,因此风格趋势并不显著。在填平估值洼地后,中长期市场关注的重点会从估值修复转向盈利增长,承担一定风险去布局价值成长股会成为不错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仍处在降速周期中,虽然一季度经济数据以及顺周期上市公司业绩依然不错,但就此预期经济见底回升的判断或有所偏差,顺经济周期的行业公司目前仍然处在景气高点,一季度的快速上涨使得目前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较满,二季度基本面的不确定性风险仍然需要关注。
  回到年初,在历经2016年至2018年三年时间的中小市值公司下跌后,低于50亿元市值的公司数量超过2000家,占比超过60%,市值低于100亿元的公司数量占比超过80%,市值低于200亿元的公司数量占比则超过90%,这一数量占比处在近几年较高的水平,与2012年末接近;虽然上涨后小市值公司的数量有所减少,但从数量角度来看中小市值公司是目前市场的主体。
  按市值分组来看,年初市值低于100亿元的公司处在近10年来估值的最底部,市值500亿元以上的公司估值则是略低于历史平均。虽然小市值公司的估值还不具备绝对便宜的条件,但已经显著低于历史均值就会产生均值回归的动力。即使近阶段市场完成了一轮快速的估值修复,但仍然有相当部分公司的估值被显著低估。另一方面,2016年至2018年的经济上行周期主要源于全社会加杠杆的投资驱动,以及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价格繁荣;强周期的上游和后周期的消费均较为受益,大量处在中游行业的公司却面临着要素(原材料、资金)成本激增的不利因素,其中有相当多优质公司经历了估值、盈利的双杀,成为小市值公司。这些公司从营收和资产规模角度其实并不是小公司,甚至是各自行业的龙头,这些公司在周期底部获得了更高的市占率和行业地位,在供给侧改革趋于缓和,资金成本下行的大环境下,盈利水平具备较高的上行概率。
  并不是全面看好小盘股,但加强对于中小市值价值成长类公司的研究布局具备不错的风险收益比:鉴于中小市值公司样本量足够大,估值整体低估且离散度较大,加强中小市值价值成长类公司的研究布局具备不错的风险收益比。挑选其中受到经济下行周期影响较小、盈利在底部向上概率较大、估值低估的公司具备较高的投资胜率。同样的,大市值公司并不是不值得被看好,只是过去几年传统蓝筹定价较为充分,估值偏中性,并且大量存在于顺周期的上游和高景气的消费行业,盈利水平处于高位,面临一定增速下行的风险。这些公司一样很好,由于价格的原因,这些标的在风险收益比上可能比不上一些优质的中小市值公司。
  近几年外资持续加速流入A股,蓝筹白马得到外资的一致青睐,中小市值公司遭遇定价缺失,但笔者认为A股是全球重要的主权资本市场,市场参与者结构依然是以内部投资者为主,随着近几年市场的逐渐成熟,股票定价会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会更关注股东回报。
  就像外资的买入卖出无法决定牛市还是熊市一样,外资对于A股定价的影响更多也是平衡而不是主导。大小盘本身就是一个Smart Beta的重要因子,过去三年市场显著偏向大盘因子,众多小盘股的下跌仅仅因为它是小盘股,卖方买方大量出现放弃研究小盘股的现象,因此小盘股的定价很不充分;只要公司能够持续贡献股东回报,并且价格便宜,大小市值并不构成投资决策的决定性因素。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