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私募出海需有的放矢

李炜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为专门孵化运营证券投资基金平台东英资管的管理者,近年来笔者感到,一方面国内顶级私募正展示出全球影响力,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内地私募在全球拓展业务。基于过去两年为两百家机构和专业人士提供了有关“出海”咨询的经验,笔者认为私募在考虑出海问题时需从自身需求出发,提升出海效率。

  私募出海四大理由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我国资管行业日趋规范。随着游戏规则明晰,私募大军发展壮大。其中涌现了一批具备国际眼光的私募机构。这些私募机构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私募管理人出海潮起。伴随私募出海,私募行业正进行两个升级:第一、中国管理人主动投资于全球市场。第二、中国管理人将为全球投资人管钱。

  笔者获得的大量反馈显示,私募出海大体有四类理由。第一、部分海外资金需要内资私募机构作为管理人;第二、私募机构发现海外市场存在窗口急需入市;第三、私募机构的投资策略需要境外产品或境内外产品配合;第四,私募基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安排。不同出海理由带来不同的出海需求,而针对不同的出海需求,私募机构需采取不同出海策略。

  有的放矢

  前述四种出海理由中,第一、第二种类型是基于较为迫切的需求。而第三、第四类,则属全球化业务布局要求。针对短期急切需求和长期需求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针对第一、第二类需求需更注重时间安排。针对这种需求,笔者建议,在成本能够负担的前提下,尽力去向专业机构借力。此外,私募需尤其重视时间安排。不同基金架构不尽相同,但通常需要3-4个月准备。若申请香港资管9号牌照则需准备9-12个月。私募出海的时间安排上,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先拿牌照,还是先发基金。笔者认为,机构自己拿牌照是必要的,但可以不是必须的。业绩为先,牌照这一入场券是采取先借别人,后续补上。这两种情况都有可以配套的方案。

  针对第三、第四种需求私募则需从长计议,仔细计划。从笔者接触到的案例看,将出海作为长期部署的私募多数秉承“立足中国,投资全球”的理念。这类私募在出海时除了面临上述谈及的时间安排、先拿牌照还是先准备业绩记录外,还面临公司架构等诸多因素。

  针对这类私募,选择什么梯队的基金行政服务商至关重要。不同梯队的行政服务商,价格差别很大,私募需要根据自己的预算、公司的长期规划做出选择。此外私募公司在出海时还需要决定离岸、在岸律师是否都需要配备。此外,私募在出海时也许对基金公司税务、管理人公司税务、基金独立董事制度做出安排。

  需要注意的是,海外公司架构方面细节问题确定之后,私募在海外展业依然面临不确定性。例如,如内地注册私募能否直接作为海外私募的管理人或者投顾,这里涉及到内地监管要求。再如,CRS税务信息交换对于中国在海外投资人的税务将会产生何种影响,是随着新的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问题,管理人需与专业机构探讨解决。

  总而言之,私募出海需要考虑背后成本、信息、资源等问题,而基金发行的时间点也是重中之重。如何看准进入市场的时间,尽快锁定投资人,决定了私募基金起始业绩记录。据笔者观察,很多私募在出海时往往低估了自己操作所花费的时间和财务成本,导致最后错过了最佳时间窗口,后来者可努力避免之。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