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私募“出海”需与时间赛跑

李炜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促进了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在此背景下,内地私募出海热情渐起。通过给两百家机构和专业人士提供“咨询”,我们认为私募出海需要注意三方面。

  “出海”潮起

  中国在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招商引资”大潮后,已经从一个资本输入国,变成为资本输出国。在此背景下,私募管理人肩负两个行业升级:中国管理人主动投资于全球市场;中国管理人将为全球投资人管钱。

  根据我们的“咨询”经验,大体有四类“出海”的理由。第一,已在海外的资金(投资人)需要管理人。第二,发现市场窗口急需入市。第三,投资策略需要境外产品或境内外产品配合。第四,公司发展的战略需要。前述一二种类型,属于短期急切需求发产品。而三四类,则是长期而言的全球化业务布局。目的是做短期的事情,还是做长期的事业,管理人应该从自身的优势出发认真考虑。一旦战略部署确认,后面的落地工作是一步到位,还是分几步走都是可依靠海外专业机构执行的具体事务。

  随着行业的升级,竞争的加剧,投资人的成熟和需求的分化,海外投资本身虽不是必须,但却会成为一个趋于掌握在专业管理人手中的选择权。

  “出海”后,国际化发展要求我们具备全球投资观,能够对接国际游戏规则(产品结构、法律语言、安全性等),具有合规架构的基金业绩记录,保护投资人/保护管理人的基金治理(合规、运营、风控),以及管理人团队“上可传情,下可达意”(既能用中英文专业语言向投资人表达理念和策略,又能够将策略原则落实执行在交易中)的能力。这些要求会进一步促进私募的规范化发展。

  与时间赛跑

  东英资管通过近千次的“出海”咨询总结得出,内地私募“出海”需要关注三方面。

  过去几年,我们经历的实操问题有这样几类:第一、时间意识方面:私募需要预留足够的准备时间,不同基金架构不同但通常需要3-4个月准备。如申请香港资管牌照则需要准备9-12个月。先拿牌照,还是先发基金,是私募出海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机构自己拿牌照是必要的,但不是必须的。私募也可以业绩为先,牌照只是入场券。这个入场券是自己现在有的,还是借别人的,还是后补的,都有配套的方案;第二、资金成本方面:私募选择什么梯队的基金行政服务商,价格差别很大。离岸、在岸律师是否都需要配备。不同基金架构本身也有成本差异。但原则上这些问题的答案取决于管理人最急需解决的需求;第三、风险方面:基金公司税务、管理人公司税务、基金独立董事制度等方面都包含不确定性。内地注册私募能否直接做为管理人或者投顾。再如CRS税务信息交换对于中国公民在海外投资的税务影响等问题,是随着新的市场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从而相关的处理方案也需管理人与专业机构探讨解决。

  在“出海”的大潮下,基金发行的时间点也是重中之重,如何看准进入市场的时间,尽快锁定投资人,决定了私募基金起始业绩记录。很多人低估了操作所花费的时间和财务成本,导致最后错过了最佳时间窗口。要顺利“出海”,私募还需与时间赛跑,方能打造全球认可的业绩记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