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南方基金史博:明年市场机会大于今年 更看好绩优蓝筹股

方丽中国基金报

  投资经历超17年的南方基金总裁助理兼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是业内为数不多的投资老将,史博直言自己更倾向于在成长和估值中寻求平衡。对于2017年市场,史博用两句话概括:机会或大于今年,看好绩优蓝筹股。他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增长方式发生转变的大背景下,重点看资金的流向和宏观经济走势。投资者可关注电子行业、人工智能、汽车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消费品等领域。

  三类个股创新高

  风格偏理性保守

  中国基金报记者:A股已进入2016年最后一个多月,您如何评价今年的A股市场?

  史博:回顾今年A股市场运作看,年初一次暴跌导致很多投资者情绪受到重创,因此A股出现超跌。而3月份市场情绪转暖后出现了一定程度上涨,是这一超跌的反应。但从全年来看,仍是一个整体震荡的市场格局。相比往年市场最大特点是A股的波动率有下降趋势,同时A股交易量跟去年相比有明显萎缩。

  市场平淡,但也有不少个股演绎精彩行情,尤其是5、6月份,约有几十只股票创出历史新高。其中包括三类个股:第一类消费类个股,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一些优质消费品公司。相对来说,消费类股票在全球资本市场都容易被投资者认可,这类公司基本功非常扎实。第二类是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公司股价创出新高。第三类是一些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如何看待深港通开闸?

  史博:深港通开闸对市场的影响相对来说会小一些,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深圳具有特色的公司,尤其是传统、国内独有的消费品公司,如传统中药类公司会比较有意义;另一方面,对一些中小市值公司存在一定压力,因为香港市场中小市值公司估值普遍比A股市场低很多。

  明年相对看好绩优蓝筹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认为2017年A股市场将会走出怎样行情?

  史博:相对来说,我认为2017年A股市场机会大于2016年。今年国庆节后出现明确的政策信号,就是对房地产市场予以一定调控。因房地产对中国宏观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在房地产限购新政背景下,预测明年会加大基建投资的力度,以保持经济相对平稳的增长。在这种背景下货币政策可能会有所收紧,但整体而言仍然是比较理性、比较中性的货币政策。

  随着中国货币保持这一增速,2017年整个市场无风险收益水平还将逐渐下降,尤其是固定收益市场和理财市场的收益率。未来固定收益类产品的资产荒或许会越演越烈,会导致一部分资产向权益市场转移,相对来说更看好明年市场,会比今年更为乐观一些。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此背景下,您认为应该关注哪些行业或者板块?

  史博:目前这样偏理性和保守的投资风格还将延续,相对来说,更看好绩优一线蓝筹和二线蓝筹,这些公司对长期投资者吸引力比较强。

  长期投资者大概有两类:一类是比较保守的,偏爱低估值、高分红股票,比如公用事业、银行、家电等行业;另一类则更激进一些,希望公司质地又好未来又有成长性,更愿意选二线蓝筹公司,比较好的有电子行业、人工智能、汽车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等板块,或有一定的机会。

  在成长和估值中平衡

  中国基金报记者:能否谈谈您的投资理念?

  史博:我更愿意在成长和估值中寻求平衡,一方面重视公司成长,另一方面也希望用相对合理的估值和价格买到有成长性的公司。

  基于这个基本的投资理念,我非常重视产业发展趋势,尤其是在一个大产业发展趋势下细分行业的发展趋势,更偏爱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目前二级市场投资者更愿意发掘一些未来的龙头,或者坚定持有现有龙头。因为从公司发展来看,维持龙头地位在3至5年,甚至在行业变动不大的情况下,龙头地位维持10年20年都可以,投资这种公司风险相对较小。

  哪些行业符合上述要求?第一比较看好消费类公司,尤其是能够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的消费类公司;第二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业企业。目前中国制造业机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电子元器件行业,这个产业已逐渐由日韩向台湾转移后,正向中国全面转移,这个行业可能出现一系列比较优质的上市公司;另一方面是和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相关的行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越来越多的公司掌握了相应技术,这些技术优势逐渐体现出来。而如智能驾驶、人工智能等,最优秀的技术可能不在中国,但是中国不少企业已具备一定的国际并购能力,可把技术收购过来加以结合中国相对低廉制造业成本和整体制造业优势,形成比较优异的消费品,这些公司也会获得比较好的发展机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