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权益产品发展正当时

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中心 高道德 陈瑶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A股市场迎来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这会对我国公募基金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通过分析中美两国基金市场环境和美国共同基金发展特征,我们在市场对标中找到答案——中国权益产品发展正当时。

  一、中美市场对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为接近

  我们主要从中国当前经济环境、制度红利和产品结构等维度出发,锁定美国历史上与中国当前相似的阶段。

  经济环境:供给侧改革,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中国当前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均实行了对供给侧结构的改革。从美国改革后的效果来看,虽然短期内出现市场利率高企、财政赤字攀升等现象,但在经过近10年的改革阵痛期后,美国经济于90年代再度起飞。回看中国,虽然当前经济总体保持稳定,但下行压力较大,也处于改革后的不适应阶段,待结构转型完成,中国未来经济再度腾飞可期。

  制度红利:养老金入市

  1982年,美国政府着手推动个人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即401K计划。在计划实施之后的十余年里,401K迅速发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美国诸多雇主首选的社会保障计划。也正是在1982年以来近40年的时间里,401K计划不仅助推美国经济发展,促成20多年的超级大牛市,还源源不断地为美国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资本供给,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共同基金行业(特别是股票型基金)的发展与壮大。1993年,股票基金资产规模达7406.7亿美元,约占共同基金总资产的35.80%,取代货币基金回归共同基金主导地位,并在之后长期保持优势。

  从美国基金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养老金入市给股票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无穷动力。2017年,我国也拉开了基本养老金投入资本市场的序幕,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基本养老金产品可以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等权益资产的比例上限为基金资产净值的30%,意味着未来将有大量资金长期持续流入股票市场,在助推实体经济的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中国A股的长期上涨空间,这对于我国权益基金的发展无疑是最大的利好。

  基金产品:调整结构,稳中求新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面临着共同基金规模发展不均的局面,货币基金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源于美国当时刚刚实行利率市场化政策,市场利率尚未达到绝对有效程度,致使货币基金相比存款有着显著的超额收益,对偏稳健的投资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里根政府上台前后,高失业率和高通胀正使美国深陷“滞胀”泥淖,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促使众多投资者并不看好股市,在这段时间里,股混型基金的规模发展相对缓慢。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诸多改革措施,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401K计划。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共同基金数量和种类已经有着巨大的发展,为了迎合投资者专业化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的需求,第一只共同基金FOF成立。

  对比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现状,我国目前也正处于调整结构、稳中求新的进程之中。为了抑制货币型基金异常扩张,调整公募产业结构,监管部门自2016年以来陆续出台诸多政策,同时我国的公募市场也对FOF敞开了大门。这一进程与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的美国较为接近。

  综上,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的公募基金市场环境和美国80、90年代最为接近,通过分析美国80、90年代之后共同基金行业的发展特征,对我国未来公募行业发展存在一定借鉴意义。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