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ETF之王”规模再创新高!上证50ETF一周吸金155亿 蓝筹白马投资价值显现?

林荣华中国证券报

  近一周来,“ETF之王”华夏上证50ETF“吸金”42.37亿元,刚刚成立的工银上证50ETF成立规模达113.5亿元,一周以来上证50ETF流入资金超155亿元。

  今年以来,主要指数ETF均呈现爆发式增长,在A股震荡下行趋势下,权益类ETF规模较年初增长1200亿元。有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在持续加码ETF。

  “ETF之王”再创新高

  12月12日,华夏上证50ETF收盘份额达到202.84亿份,打破了前一日创下的历史高点201.61亿份,再创新高。

  华夏上证50ETF今年以来份额变化

  近一周来,“ETF之王”增长很快。12月5日至12月12日,华夏上证50ETF份额增加17.51亿份,增幅7.84%。以最新收盘日净值计算,流入资金达42.37亿元。弱市之下,一周之内吸金42.37亿元非比寻常,其他指数ETF望尘莫及。

  12月7日,工银瑞信基金成立工银瑞信上证50ETF,成立规模达113.50亿元。这是市场上第6只上证50ETF,也是规模仅次于华夏上证50ETF的上证50ETF。同时这也意味着,近一周布局上证50ETF的资金达到了155.87亿元。

  113.5亿是什么概念?足以跻身权益类ETF规模第10位。目前权益类ETF规模突破百亿元的仅有10只,其中主要指数ETF占据8席,分别是: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5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安上证18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工银瑞信上证50ETF。

  不过,以最新收盘日计算,华夏上证50ETF的“王位”十分稳固,最新规模达413.06亿元,牢牢占据非货币ETF规模首位,比排名第二的南方中证500ETF规模高出115.07亿元。

  机构资金大举布局有深意

  值得注意的是,工银瑞信上证50ETF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显示,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为8037户,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为113.5亿元,以此计算,户均认购额为141.22万元。

  某公募基金分析师表示,工银瑞信上证50ETF的户均认购额达141.22万元,可以认定为有机构资金进入。虽然上证50ETF有股指期货和期权等衍生品进行对冲,但机构资金敢于大举布局,也意味着经过连续调整,当前上证50的长期投资价值被认可。

  事实上,不只是上证50ETF,今年以来相关指数ETF规模都在呈现爆发式增长。

  某指数基金经理李涛(化名)说:“从持有情况看,保险、银行理财资金、FOF基金以及部分私募基金是布局ETF的主力,这些资金的特点是相对长线。此外,也有很多个人投资者在场内购买弹性比较大、波动率比较高的ETF品种,或者在场外投资指数基金、ETF的联接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

  权益类ETF规模年内大增1200亿

  市场需求增大,基金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截至12月12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非货币ETF数量达32只,已创下单年度新高。在A股震荡下行趋势下,权益类ETF最新收盘日规模为3341.79亿元,较年初增长1200.74亿元,增幅56.08%。

  机构投资者为何持续加码ETF?

  李涛分析了三方面原因:

  一是指数估值处在底部区域,此时进场,长期持有的胜算很高。

  二是今年以来行业、个股出现黑天鹅事件的次数较多,指数投资流动性好,由于持仓很分散,单只个股仓位很低,即便个股出现爆雷也影响不大。

  三是随着外资不断流入,机构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占比提高,持股偏向基本面好、高分红、波动较小的蓝筹白马和行业龙头,这些个股很多都是指数成分股,投资ETF能够实现一揽子买入。

  此外,指数基金的管理费很低,长期累积下来同样能够拉开不小的差距。众所周知,股神巴菲特多次指责普通基金收费太高,吞噬了投资者的收益,并建议普通投资者投资指数。

  2008年,巴菲特曾经与资产管理公司Protege Partners LLC的一名创始人设下100万美元的赌局:该创始人认为,其挑选的FOF基金组合(含5只基金)十年内将获得高于标普500指数基金的收益;巴菲特则押注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的十年回报将超过该对冲基金的净收益回报。

  10年过去了,最终的结果是:标普500指数仅在2008年跑输该对冲基金,其余9年均获胜,并以8.5%的年回报率大获全胜。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