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港股通为公募基金海外投资打开另一扇窗

证券时报

  自2015年4月份以后,基金公司再未获得新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境外投资额度,不过,沪港通和深港通的相继开通,以及同时投资港股和A股的沪港深基金的放行,为公募基金投资海外市场打开了另一扇窗。

  今年以来,多只沪港深基金收益超过30%,不受额度限制的沪港深基金为拓展国际业务打开局面。与此同时,如何把握两地市场投资机会,也给基金公司投研机制的整合带来挑战。

  基金公司

  扎堆布局港股通

  沪港深基金今年在业绩和首发规模上的亮丽表现,激发了基金公司创设热情。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今年以来,共有61只沪港深及港股通基金上报,加上2017年以前未获批的基金,目前仍有超过60只沪港深基金待批。

  从基金公司角度看,东证资管对该类基金品种最为积极,今年以来共上报了包括东方红睿玺沪港深三年定开在内的9只沪港深基金,其中有8只获批。平安大华基金、中欧基金今年以来也分别上报了4只沪港深基金,华宝兴业基金、汇添富基金、银河基金均上报了3只沪港深基金。除股票、混合等传统类型之外,高股息类的指数型沪港深基金也有颇多基金公司上报。

  沪港深基金年内业绩表现也可圈可点,东方红睿华沪港深、东方红沪港深两只基金今年以来净值上涨已超50%,嘉实沪港深精选、银华沪港深增长、广发沪港深新起点等15只基金今年以来净值涨幅超30%,沪港深基金已经跻身基金收益排行榜的最前列。

  “沪港深基金不受QDII额度限制,为国际业务部打开了局面。此外,部分保险机构受公司内部规定限制,不能投资QDII,部分资金因此绕道沪港深基金。”上海一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介绍。

  激烈竞争之下,早前在沪港深基金上有不错销量的基金公司已经备感压力。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0月底该公司又发行新的沪港深基金,但预计很难追赶上半年的同类品种的首发规模,“同档期有好几家公司旗下沪港深基金发行,即将发行的沪港深基金在银行渠道只争取到了5天的发行档期。”

  基金公司借势突围

  港股通开闸给了QDII额度有限或没有QDII资格的基金公司弯道超车的机会。

  东证资管目前并未发行QDII产品,但该公司目前已成立8只沪港深基金,今年基金半年报中合计资产净值超过200亿元。

  “东证资管在投资风格上偏向价值投资,随着公司规模扩大,A股市场难有足够多的低估值品种,香港市场正好可以与A股市场互补。”上述上海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如是评价。

  前海开源也是另一家沪港深基金先行于QDII的基金公司,该公司目前已成立21只沪港深基金,是发行沪港深基金数量最多的基金公司。

  从半年报看,一些绩优沪港深基金港股配置比重非常高,甚至超过了90%,在今年的低估值大盘股叠加港股牛市的大背景下,业绩不俗。而基金公司则趁势密集发行沪港深基金,开发出细化品种,迅速上市销售,以求做大市场份额。

  人员配置、投研整合

  均面临挑战

  产品扩容首先带来的是投研人员的缺口。根据此前发布的新规,80%(含)以上的非现金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的基金产品,基金管理人应当配备不少于2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至少有1名为基金经理) 。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未来仍会对外招聘,以扩充沪港深基金经理队伍。华南一位沪港深基金经理也透露,今年以来接到猎头招聘电话明显增多。

  “最大的挑战在于基金经理要熟悉内地、香港两个不同的市场。”上述华南的沪港深基金经理称,港股现在的普涨行情很难区分基金经理水平高下,但未来两地市场估值最终会趋向统一,基金经理选股能力更能决定基金业绩表现,这就要考验基金经理投研能力。

  上海一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也谈到了理顺投研考核机制对公司未来发展沪港深基金的重要性:“沪港深基金经理若是采取双基金经理制,谁来决定A股和港股配比?优秀的A股基金经理也未必愿意在沪港深基金里管一个小的组合。”

  与此同时,基金公司海外投资部与A股投研团队的融合也在部分基金公司中进行。

  “以往海外投资部负责跟踪美股港股表现,A股市场由公司权益投资部研究员覆盖,未来两个投资团队要整合成一个大的团队。”上述华南沪港深基金经理称。

  嘉实基金及广发基金等大型基金公司则采取母公司海外投资部加上香港子公司研究团队的战略。目前,嘉实基金母公司在北京有一个7~8人海外研究组,另外还联手香港子公司的投研力量。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