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牛杰出基金经理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曹乘瑜 余喆
多年以前,当众多基金经理面对这家家电上市公司转身离去时,刘天君决定要“多呆一会儿”,这一呆就是七个春秋。七年间,他服务过三只基金的持有人,为他们获取了近三倍的超额收益,也为自己捧回了五座金牛奖杯,他也从刚当基金经理的青涩小伙,变成了嘉实股票投资总监。
七年过去,这家家电企业仍然是刘天君旗下两只基金的主要重仓股,他成了全行业持有该公司最久的基金经理。而这家公司之后的表现,几乎成了他投资白马股的象征。可是,刘天君语出惊人:“它并不是我定义里最好的股票,只能算是次优的。它不是组合里利润最丰厚的。”
不过,他又说,“这只股票让我睡得着觉。”他觉得,这样的白马股虽然不怎么“性感”,但可以作为组合里的“主食”。尤其当研究比别人深入,可以找到其他投资者没有发觉的预期差时,白马股仍然可以赚到大钱。“实践证明,它几乎没有在任何一个年份跑输过。”
七年里的二十次会面
2006年研究这家家电企业那会儿,刘天君刚刚上任基金经理。许多比他资历更老的基金经理对这家公司不屑一顾,因为它显得“有点土”。该企业掌门人拒绝当时时髦的大卖场模式,坚持看起来并不符合社会化分工的经销商模式。对基金经理来说,这就像是“拿着土枪PK洋炮”,并不符合一个完美的成长股特征。
刘天君也没有觉得这家家电企业很特别。“这并不是我的定义里最好的股票,只能算是次优。”但是,为什么看起来没有希望赢的营销模式,该公司管理层要这么坚持?他还是决定要多看看。这和他的性格有关——“我不是个唯一论者,很多公司跟我讲过天花乱坠的故事,我也不一定信,但我并不会一开始就否定它。”他一遍遍地去看行业中其他公司的商业模式,又去反观这家企业。“一年内,我们研究员和基金经理至少去了十次。”他发现,这个家电企业当时已经具备了行业大佬的地位,产品质量高。更关键的是,经销商的模式并不算坏。“这家公司让自己形成了孤岛,就像乔布斯的苹果,反倒过滤掉很多风起云涌的新模式冲击。而它的内部循环又不是死水一潭。”与此同时,大卖场会拼命压榨电器商,将账期拉得很长,在退换货等方面要求苛刻,而电器商由于竞争力不够强,不敢和苏宁、国美顶撞。
随后的七年里,他在持有过程中仍然不断地调研,与管理层面对面的沟通至少有二十次。随着了解的深入,他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这家上市公司经销商的淘汰率、更换率很低。一直到目前为止,他们把与经销商的利益体系维护得比较好,高管的个人能力,组织架构的管控是超一流的。他们走的是别人没走过的路,赚的是很不容易赚到的钱。”刘天君说。
就这样,一个次优选择,长期留在了刘天君的重仓股名单上,也成了他个人投资哲学的代表。回看嘉实成长和嘉实优质的季度重仓股持仓,这家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时间停留在里面。倘若简单地去看它的股价,多年持有似乎是个并不出彩的选择。2008年至今,股价并不是直线向上,中间也经历了反复,直到去年最后一两个月才创出历史新高。而刘天君投资的其他股票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都属于标准的成长型企业,业务和结构很清晰,股价不停创新高。
但是刘天君并不担心。由于对所调研的公司的动态非常了解,刘天君总能先市场一步感受到企业的变化,几乎能与公司同察冷暖。2011年年底,刘天君察觉到,这家企业正在面临出口竞争格局上的大变化。当时,该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收缩战线,意味着它不再需要低毛利地卖产品。而国外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几乎是刚性的,由此可以推算,公司的利润将巨幅增加。当时几乎没有人觉察到这一变化。季报显示,2011年四季度起,嘉实优质和嘉实成长收益对该上市公司逐渐增仓,其中成长收益将这一股票占基金总资产的持股比例从5.51%提升到2012年四季报时的8%。Wind数据显示,自2011年底以来,该公司股价持续上涨近50%。
一只不那么“性感”的股票就这样成了刘天君的传奇,这只股票就是格力电器。他坦承自己并不痴迷那些高估值高增长的成长股,虽然“性感诱人”,但是在他看来如同红烧肉,不能当主食,多食伤身。相反,一些白马股则如粗茶淡饭,它们流动性好,价格低,也有预期差的空间,因此他能容忍稍微不理想的瑕疵存在。
“应当允许企业不那么优秀,并不追求一开始就有多大把握,既然公司各项基本情况,治理结构、经营态势、行业格局都符合投资的想象和要求,如果能够发现其中的预期差,将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刘天君说。在他看来,一只股票不可能年年都表现很优秀,优秀的基金经理要及时在小年时降低持股比例,大年时则加大比例,这样才能拉开距离。
在众多机构云集的白马股上,想要找到预期差并不是易事。预期差不同,对一只股票信心不同,下的注也会不一样,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刘天君觉得,在调研时应该放低身段,“多接地气”。
“你不能拿个电脑,坐在星巴克里把报表算得溜熟就是最好的研究员。”他说。研究周期股出身的他在做研究员时,就和很多钢厂的厂长、车间主任成为了好朋友,甚至可以切磋很多技术细节,也因此发现了很多财务报表上看不出来的深层次差异。即使到现在,已经做了投资总监的他,在遇上自己兴奋的股票时,也仍然保留着“接地气”的调查方式。“除了去上市公司实地调研,我有时会去采集一些公司发展或者是经营的新闻报道,观察非公告的信息,包括用户论坛等非传统证券研究的资料。”他说。
就像刘天君去年买入的一只汽车股。为了弄清楚这家企业好在哪里,他会到它的用户论坛上查看粉丝的情况。他发现,这家车企的粉丝就跟苹果的果粉一样非常坚定,这让他对这家企业的可靠性有了新的认识。在之后的研究中,刘天君发现这家企业的经营态势、利润增速和新产品等各方面很符合他对一个传统行业龙头的定位,管理层进取心很强,注意经营质量,稳中求进,对经营的边界也非常清晰,这几乎是又一个格力的翻版,“这种公司我是非常感兴趣的。”
他买什么股我们不关心
刘天君的能力,机构投资者也非常认可。“我们有着很好的沟通,天君和我们的研究员经常在一起,透明度非常好。说实话,他买什么股票,我们并不关心也不需要知道,只需要了解他的方法论。”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部投资经理如是说。他透露,从基金泰和,到目前的嘉实成长收益,刘天君的基金一直是他们的核心投资品种。
方法论源自认识论。在担任基金经理之后,刘天君逐渐将自己的投资策略定位在低估值高增长的成长股上,也就是所谓的GARP策略(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当然他也不完全拘泥于此,考虑到A股的交易习惯,他仍然在他的股票组合里保留着一些高估值的成长股。2012年,嘉实成长收益的四季报里出现了部分静态市盈率较高的成长股。刘天君表示,估值的阶段性高企不一定合理,但符合A股市场长久以来的偏好——对高增长的股票给予高估值。因此短期而言,这些股票的确定性也较高,自己会对这些资产有限度地配置。“这部分资产会有一定比例的配置,它不会是我最睡得着觉的资产,但有可能是带来最丰厚利润的资产。不过我会控制比例。”
看得出来,这是一个量力而行又顺势而为的人。投资比例仅仅是他表现的一点,在行业配置上也是如此。他明确地表示,行业上他会首选一些容易赢利的“顺风”行业,但是并不排斥当下“逆风”的行业。“我是个接纳度比较高的人,心态比较平和,在我这里没有绝对论。”刘天君说。正是这样的心态,在调研中,让他可以跳出自己个人经验范围。
“其实整个嘉实都注重成长,但内部的方法论很多,天君的方法是灵活的成长,”上述险资经理告诉记者,“他的脑子比较灵活,会突破框架去思考,会去承认市场,敬畏市场,适应市场,投资理念上能有微调。他的行业均衡非常适合我们,这样在市场波动时出现行业偏离时,单位风险下的收益并不会有偏差。”
刘天君从来没把自己当作股神。已经做了投资总监的他,毫无顾忌地承认,自己直到现在也经常有特别崩溃和困惑的时候,也仍然会有情绪波动,阶段性地会有追逐市场的冲动。但是他有个习惯,经常梳理投资心态。
“李安不是有说电影之神嘛,我觉得有一个股市之神或者证券之神,它老在逗你玩,你越着急上火,恨不得一天赚几倍,市场就可能让你栽个大跟头。永远不要藐视市场。追来追去,还不如静下心来做自己擅长的事,把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梳理一遍。”刘天君说,“冷静下来,都不会太差。”
他敬畏市场,也敬畏人性。比如投资者的短期行为,在他这里得到的理解多于抱怨。“如果是一个小波动,他赎了又买回来。没必要去抱怨客户。”他认为,客户申赎是一个阶段性的行为,但是在大势上对基金的选择是不会错的。在投资不够顺畅的时候,他会主动调节与客户的关系。
2007年11月1日,一个叫“嘉实持有人”的投资者为基金泰和写了一篇文章。刘天君看到后认真地写了一段500字的回复,坦诚地谈了谈自己对调仓的理解,一些失误和教训,以及自己的一些解决策略。他甚至诚挚地邀请博主来与自己当面交流。2009年,他的两只基金跑输市场,嘉实优质基金的规模从50多亿降到最低30多亿,然而随着业绩的回升,三年后基金规模变成90多亿,逆市增长了近两倍。
我不是挣钱狂
对于许多公募基金经理来说,都盼望着战胜市场,主题、黑马都是追求赚钱机会,焦灼、兴奋都令人殚精竭虑,可能的丰润回报持续点燃着他们的斗志。刘天君参与其中,却不想做“斗士”。“我不是挣钱狂”,他表示,自己愿意做一个拿着网在河里捞鱼的渔夫。不论是对自己、对别人、对眼前的机会,他都不愿“涸泽而渔”。
“我就在这个河里走,可能今天没走到鱼多的那个水域,可能是季节或时点没到,但总能捞到鱼。”他希望,自己的投资组合中的60%-70%能让自己睡得着觉,这也是他不会竭尽全力投资高估值成长股的原因。
“我不是看到10个机会都要吃到的那种人。我会选一两个最好的机会去做。”刘天君表示,自己追求在心态上比较愉悦的投资状态,希望投资能做到让大多数持有人基本满意,对公司的利益也有所帮助。“不是我不上进,而是没有必要把投资做成耗尽心力的感觉,我希望给持有人带来持续的回报,源源不断的。”
对于自己所经历的失败,他把它们视做充电的机会。他坦然的承认了自己在一些股票上的失误,以及在2009年市场判断上的失误。他认为,当积累的东西释放得差不多的时候,就需要一次挫折,这是一种充电,只有阶段性的充电,才能实现人生的突破。
正所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位基金经理的从容平和,不是来源于他对市场弊端的麻木,恰恰来自于他对市场的理解和接纳。这让他既不沉溺,也不挣扎于市场中。
2012年3月,在刘天君进入嘉实即将满十年的时刻,那位名为“嘉实持有人”的投资者又写了一封信:“我一直在关注曾经给我带来丰厚回报的基金经理。包括天君。我依然还持有着相当数量的嘉实泰和与嘉实丰和,是为了纪念那段曾经改变许多人一生的辉煌时代。刘天君后来管理的开基,我也时常去看看他写的季报和组合情况。熊市这么多年了,我们投资者在成熟,基金经理也在成长。刘天君应该比06年时能力要强大很多。我希望刘天君一直在公募基金做下去,这将是我们普通投资者的福音。”
清醒的人,历久弥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