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QFII押中今年N多牛股 狂赚的套路原来是这样!

东方财富网

  以QFII为代表的外资,由于盈利能力出众,因此往往被视作A股市场的投资风向标。

  而随着中报的陆续披露,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发现,QFII重仓股中,出现了多只今年以来表现出众的大牛股!

  仔细研究QFII的布局特点可以发现,QFII往往能够在个股市场认同度不高的时候提前抄底潜伏,随后长达两三年耐心持有,往往能够捕获真正的大牛股,这与散户投资者往往热衷于追逐短线爆发的“妖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QFII上半年押中多只牛股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公布的中报数据显示,QFII资金持股数量在100万股以上的个股共计32只。

  其中可以发现,QFII重仓押中了万华化学、海康威视、华北高速、水井坊、科大讯飞、西藏珠峰、贵州茅台、老板电器、安琪酵母、云海金属等多只今年以来表现出众的大牛股。

  其中万华化学、海康威视、华北高速、水井坊等4只个股涨幅逾80%;科大讯飞、西藏珠峰、贵州茅台、歌尔股份、伟星新材、山东海化、老板电器多只个股涨幅皆超40%;安琪酵母、云海金属、福耀玻璃、汤臣倍健等个股涨幅超20%。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既有今年开局就爆发的一线白马蓝筹,也有二季度近期崛起的周期牛股,另外也有如科大讯飞这样的人工智能题材的概念牛股。

  而QFII重仓潜伏某只牛股,往往耗时两三年。比如水井坊是今年白酒股行情中最大赢家。

  但其实QFII早就提前扎堆潜伏,特别是2015年下半年股灾爆发,但从那时起,富达基金香港有线公司和瑞士银行刷先逆市建仓,位列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

  随后多家QFII蜂拥涌入,到2016年年报显示,有五家QFII重仓水井坊这只股票。

  持仓数量最多的是瑞士银行,持股数量为1478万股。美林国际、富达基金、摩根大通、阿布扎比投资等QFII持仓数量分别是575万股、565万股、455万股、379万股。

  而水井坊从2015年下半年至今,股价涨幅已经超越300%,重仓涌入的QFII可以说精准潜伏,赚的盆满钵满。

  QFII新进重仓哪些股

  历史数据也显示,QFII重仓股的表现大多好于大市。而从持股时间看,QFII投资往往抱着长期布局的态度,耐心等待公司业绩的逐渐释放。

  有业内人士表示,被QFII建仓并长期持有的上市公司,多数在QFII现身大股东名单之初,会显现业绩拐点。

  分析QFII的持股特征不难发现,其选股较为注重基本面、更偏向于价值投资的作风。

  而且QFII往往在个股不为市场关注,甚至不被市场普遍看好的时候,持续逆市买入。

  由于QFII往往倾向于逆市布局有业绩拐点预期的公司,因此QFII的新进重仓股尤其值得重视。

  最新中报数据显示,二季度QFII新进入中钢国际、新凤鸣、维宏股份和艾迪精密等4只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值得注意的其中两只是创业板个股。

  同时,万华化学被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新进,在此之前,该股已被另一家QFII机构挪威中央银行持有。启明星辰在被SUVA瑞士国家工伤保险机构新进前,已获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投资管理公司、高盛和瑞典第二国家养老金等4家QFII持有。

  外资加速抄底A股

  也有基金经理表示,外资不习惯炒股价赚价差,一年15%的收益就是比较理想的结果。但内地投资者一般很难接受这么低的收益率。

  但是,从长期来看,内地投资者也会逐步向价值投资靠拢,这是市场逐步成熟的表现。美国、中国香港的历史都证明,未来机构投资者的占比会逐步扩大,市场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也会越来越深入。

  而随着国际股市的估值越来越高,包括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在内的外资投行看多A股的声量也越来越大。

  高盛甚至使用“必须买”等字眼来形容A股的投资机遇。

  高盛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强劲,A股也有充裕的流动性,且收益率变动和国际市场相关性较低,目前估值正是投资者“战略”涉足A股的好时机。

  摩根士丹利则早在去年年底就开始重新看好A股,今年更多次表示继续看多A股,并将上证综指2017年年底的目标位从3000点上调至4400点。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累计批准932.74亿美元的QFII投资额度,较上月末的927.74亿美元,增加5亿美元;合计批准5482.41亿元人民币的RQFII投资额度,比上月末的5431.04亿元增加51.37亿元;累计批准899.93亿美元的QDII投资额度。

  截至6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境内人民币股票规模达8680.40亿元,该数据已连续6个月保持增长,首次超过2015年A股“牛市”时8504亿元的规模。

  毫无疑问,QFII正在加速进入A股,抄底好公司。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