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港股未来可期 科技产业领跑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实习记者 覃泽俊)2017的上半年,港股经历了美元加息周期以来的最大牛市,从年初的21400点涨至今天的27500点,涨幅为28.5%。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促进了内地资金和香港市场的良性互动,港股低估值和低换手率的现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观。以科技股为龙头,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次轮领涨板块带动指数一路上行。

  港股活跃:牛市走出前半程

  国信证券资产托管部举办的“港股互联互通私募基金沙龙”上,港交所高级副总裁周晓殷认为,相比之前的港股牛市,今年上半年的港股投资者发生了重要变化:首先是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比重增加,个人投资者逐渐淡出二级市场;其次,非本地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个人投资者占比较低,且主要来源于大陆;最后,港股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升至历史新高。

  以投资者来源分析,中国内地已经取代美国,成为资金的第二大来源;亚洲地区的投资者交易占比逾三分之一;欧洲市场对港股关注度有所回升,达到13.3%。从成交额上看,中国内地交易额下降率低于英、美;亚洲市场过去十年的总交易金额年度复合增长率为正,而英、美、欧洲等地区为负。值得一提,欧洲投资者2016年度的成交金额增长在10%左右。

  中融基金的国际业务部总监付世伟认为,此轮港股牛市的形成,南下资金的快速流入是重要原因之一。恒生指数与港股通净流入在图形上呈现了一个正相关的过程,即二者的曲线互相交叉,形成箭头向上的走势。此外,付世伟表示,港股此轮牛市只是行将过半,未来一至二年内仍有上升空间,2018年有机会升至32000点。

  科技股领涨:紧跟趋势投资产业

  如何判断科技股的估值?这是许多普通投资者的困惑之一,国信证券TMT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学恒道出了自己的投资秘籍:投资产业,而不是投资公司或某只产品。

  互联网公司估值的最大难点在于不确定性。技术、商业模式、团队与产品体验都是估值时难以量化的概念。从营收角度分析,互联网公司的特点是先有客户,再形成稳定模式,接着才有收入,最后才有利润。

  剖析商业模式可以发现,互联网平台的马太效应非常显著,龙头企业拿走大量利润,甚至一段时间内产品处于市场垄断期。而资产方面,互联网企业普遍是轻资产路线,具备边际投入递减、产出递增的特点。以公司上市后的股价变化分析,互联网公司的市值特点是波动极大,长期持有的收益不如判断行业拐点操作。

  从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周期来看,抬升期有新产品出现,至繁荣期甫现新产业,随着老产品优化调整进入衰退和萧条期。以投资实践经验显示,在产品覆盖率达16%至45%期间是最佳持股周期,整体跨度为2至5年。抓住公司处于平台期的个股,能够最大程度的规避收益率不高的初创、用户和成熟期,以及有可能带来较大投资损失的转折期与衰败期。

  对于接下来2019至2023年的投资机会,王学恒认为主要抓住两大板块。新硬件领域主要为汽车领域的辅助驾驶、汽车联网;物流领域的仓储分拣运输机器人;安防领域的安防镜头及组件;消费品市场的VR、音响、个人健康配件等;能源领域为分布式光伏及充电桩联网控制;电信领域的5G基站。

  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主要运用场景,如医疗行业的基因测序、药物研发及病例筛查;金融行业的智能投顾、综合理财及防欺诈筛查、反洗钱;政府方向的大规模天气及战争模拟;电力行业的调度与分配等。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