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 > 新三板 > 新三板头条

政策“组合拳”破解新三板流动性沉疴

分享到微信2016-10-17 07:32 | 分享到: 作者:王小伟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从9月开始,以做市指数为代表的新三板市场走出一波温和反弹行情,尤其是国节前市场出现16.18亿元的单日成交总量,创下8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绵延近乎一年流动性冰点的新三板市场开始出现复苏特征,市场人士预期,四季度新三板市场有望开启“暖冬”行情。

  流动性掣肘以及由此带来的定价体系扭曲,一直被看作是新三板“成长中的烦恼”。正因为如此,本次新三板市场出现的成交量和股价回暖迹象格外引人关注。在多位市场参与方看来,新三板交易信心的回升,主要源自政策利好预期升温。近期,从国务院的顶层设计,到股转系统的细化举措,新三板相关政策开始密集发布。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多位券商私募人士以及监管者了解到,在提升市场流动性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中,除了做市商扩围正式落地外,还可以大致梳理出未来新三板其他利好政策“红包雨”的基本架构及可能的实施窗口。倘若一揽子政策红利落地步伐快于预期,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沉疴”有望加速破解。

    私募机构参与做市

  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运南将相关政策预期称之为“幸福来敲门”,“各级管理部门近期不约而同地发布涉及新三板的政策,足以说明新三板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具有足够份量。在积极为新三板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同时,多部门均表示积极研究解决新三板的流动性困局,探讨和布署相关配套政策。这种预期使新三板‘二次创业’及重振雄风指日可待。”

  在诸多配套政策中,做市商扩围的落地首当其冲。继9月12日公布私募机构申请条件及评分标准后,全国股转系统9月14日发布《私募机构全国股转系统做市业务试点专业评审方案》。这意味着私募机构参与做市业务的构想走向实质性实施阶段。

  广证恒生相关研究人员指出,私募机构参与做市,是继分层后新三板市场又一个重大政策,标志着新三板做市制度走向新的篇章,为盘活新三板流动性以及未来进一步制度改革做好了铺垫。

  “做市商扩围将对整个新三板生态带来重要影响。”暖流资产权益部研究总监鲁强指出,随着做市商数量扩容和做市业务竞争加剧,做市商和挂牌公司将面临双向选择。一方面,做市商数量的增加将推动现有做市商提升服务质量;另一方面,私募机构带来的价格发现职能,将给部分优质标的带来更多流动性,并持续吸引增量资金。

  由于私募机构做市试点的启动,业内对于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改善预期明显升温。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分析说,“私募机构注重价值投资,相比于券商更注重做市本身盈利与否。私募做市可能会参与一些自己投资的企业,即使做市不赚钱也愿去做;同时,私募投资具有较强的定价功能。尤其对于优质企业来说,这些企业价值被低估时,私募参与做市有利于股价企稳。”私募机构遇到好的投资标的通常会大举买入,这有利于推升新三板创新层被低估的30-50家龙头企业股价,交易逐步活跃。而外围资金看到新三板赚钱效应后,可能逐渐入场。

  但也有部分机构认为,受限于私募自有资金,做市商扩围对新三板市场的整体流动性影响有限。广证恒生研究人员分析指出,根据股转系统首批筛选出十家私募机构的规划来看,假设这些私募机构投入资金与初始库存股资金投入前十的做市商平均水平持平,仅提供77.79亿元的一次性流动性。这部分资金很快会以库存股的形式沉淀下来。截至2016年9月29日,新三板1631家做市转让挂牌企业总市值约1100亿元,从绝对值上看,这部分沉淀于库存股的一次性资金,对于整个做市市场流动性影响不大。

  但这种担忧并不影响业内对于私募做市普遍的肯定。广证恒生认为,私募做市试点是全国股转系统优化新三板做市制度的开始,在审慎的基础上,预计未来全国股转系统仍会持续补充和完善做市制度。“这种完善或包括引入规范做市商报价、引导积极做市的激励机制;逐步放开做市商参与主体类型,做市商进一步扩容;完善交易机制与市场建设,为做市商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工具;参照美国对做市商资金来源、财务风险等监管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等多个方面。”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