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猪价企稳回升 养殖企业盈利能力修复

杨梓岩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猪周期”拐点已至。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生猪销售价格持续回升。从各大上市猪企陆续披露的4月销售数据看,猪企盈利能力修复,行业正重回养殖盈亏平衡线。今年一季度,生猪产能调控成效显著,能繁母猪存栏量回落至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

  业内人士认为,综合供需情况来看,市场供应阶段性过剩局面将逐步改善。预计5-6月猪肉消费量增长将支撑猪价开启上涨行情。此外,多位上市猪企高管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利用生猪期货工具稳定生猪养殖收益、引导合理安排产能取得良好效果。

  猪企盈利改善

  今年以来,生猪出厂价格企稳回升。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监测,2024年第19周(即2024年5月6日-5月10日),16省(区、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19.58元,环比微涨0.2%,同比上涨6.2%。

  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均值为109.05元/头,较3月上涨87.82元/头,较2023年同期上涨252.62元/头。

  从上市猪企披露的4月销售数据看,商品猪销售均价自2023年12月以来处于上升通道,猪企盈利能力修复。

  牧原股份4月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4.80元/公斤,较3月上升3.93%,相较2023年12月13.42元/公斤的销售均价上涨10.28%。温氏股份4月销售肉猪248.29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46.75亿元。毛猪销售均价15.18元/公斤,环比上升3.05%,同比增长5.71%。新希望下属子公司4月商品猪销售均价15.13元/公斤,环比增长5.51%,同比增长6.55%。

  同时,猪企控成本效果显著。牧原股份表示,今年4月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为14.8元/公斤,相比3月下降0.3元/公斤。公司饲料成本下降,生产成绩改善。4月,成本在14元/公斤以下的场线出栏量占比达到30%左右。未来,公司将做好管理,持续对一线员工和管理干部进行培训和赋能,缩小不同场线的成本差异,实现整体养殖成本下降。

  温氏股份日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得益于疫病防控效果显著及饲料原料价格下降,公司养猪成本控制较为理想。4月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降至7.2元/斤左右,环比下降0.2元/斤;公司16个省级区域养殖单位中,7个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低于7元/斤。

  生猪产能回调

  去年以来,生猪产能持续回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一季度全国猪肉产量1583万吨,同比下降0.4%。

  日前,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能繁母猪存栏量看,3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3992万头,同比下降7.3%,相当于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4%,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

  “从中大猪存栏量看,3月末全国规模场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下降3%。中大猪存栏对应2个月内的生猪出栏量,这预示着二季度生猪上市量将有所减少。”雷刘功表示。

  本轮“猪周期”磨底漫长,产能调控成果来之不易。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22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90万头。2023年1月份开始,能繁母猪存栏量进入下降区间。截至2023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减少到4142万头,降幅为5.6%。可以看出,与过去几轮“猪周期”动辄超过10%甚至20%的变动幅度相比,本轮“猪周期”能繁母猪增减变动幅度明显收窄,存栏量始终保持在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所确定的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之上。

  “综合供需情况来看,市场供应阶段性过剩局面将逐步改善。”王祖力表示,供应方面,前期产能调减效果将在今年二、三季度逐步显现。需求方面,根据季节性消费规律,5、6月份猪肉消费量通常比3、4月份多出5%至10%,可以支撑猪价开启上涨行情。

  利用期货工具

  对于本轮“猪周期”,牧原股份董秘秦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21年至今,猪价运行特征以及整个行业都出现新变化,很难就两年多的变化总结出新的规律。”

  行业变革愈加难以把握,市场主体对行情研判的难度显著增加,生猪期货的价值和意义愈加凸显。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我国首个活体交割期货品种——生猪期货,自2021年1月8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以来,其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日益显现,越来越多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参与套期保值,在稳定生猪养殖收益、引导合理安排产能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中粮家佳康、牧原股份、唐人神、新希望等企业均已参与生猪期货套保,且均成为大商所产融培育基地,带动更多产业链企业参与期货市场。

  “我们的生猪养殖体量比较大,生猪期货上市初期,只进行了一小部分的套保。近两年,随着公司生猪期货团队的成熟,我们参与生猪期货套保的规模稳步增长。”秦军表示。

  借助期货市场,不少猪企得以合理安排产能。中粮家佳康食品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芳芳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生猪养殖有自己的周期,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期货合约的价格调整养殖规模,生猪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对于产能调控十分实用。

  “希望通过生猪期货工具的介入,在生猪行业形成有效的参考价格,改变原来现货市场定价模式,引导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价格形成机制的转变。”秦军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