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生猪价格走低 养殖企业进入新一轮洗牌期

张利静 马爽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从生猪养殖企业了解到,由于猪价下跌、养殖场育肥空间有限等原因,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仔猪甩卖的现象。据介绍,目前我国北方市场二十多斤仔猪每头价格为100元,甚至出现新生仔猪白送的现象,而今年价格最高的时候每头一度达到了2000元。

  分析人士认为,短期来看,仔猪市场供大于求,相关企业应积极寻求避险手段来缓解景气下行压力。

  仔猪市场现低价

  卓创资讯生猪行业高级分析师王亚男近期也关注到了仔猪甩卖的现象。她说:“白送是极个别的现象,有点夸张,但市场上确实出现了超低价仔猪。”据她了解,目前主流仔猪价格为200元-300元/头,南北地区价格差异不大。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8月仔猪育肥盈利均值为-1166.64元/头,环比减少106.39元/头,同比减少2699.66元/头。

  李巍目前供职于一家生猪养殖企业。对目前企业的心理,他描述称,“企业不看好未来猪价行情,尤其是大企业外购猪苗热情开始消退。” 

  据了解,目前市场对仔猪跌价原因的认识较为一致。一是生猪产能恢复较快,供应不断增加,企业对后市信心不足,从而降低了对仔猪的需求;二是仔猪育肥成本较高,企业育肥面临亏损;三是前期大型养殖场投产母猪场较多,后期育肥能力有限,限制了仔猪采购。以上原因导致仔猪供应量明显大于市场采购需求量,价格不断走低。

  “又因前期种猪场销售进度没有跟上仔猪生产进度,导致出现仔猪积压的情况。而企业养殖围栏规模有限,通过甩卖仔猪可以缓解自身的养殖压力,从而出现了一些极端低价案例。”中信建投期货生猪分析师魏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短期内这种现象可能会持续,后期随着市场整体效率的提升以及能繁母猪数量的调整将有所缓解。

  低效企业加速出局

  据了解,今年以来,伴随着生猪价格不断走低,出售仔猪、自繁自养、外购养殖、二次育肥等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情况。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8月生猪自繁自养盈利均值-86.71元/头,环比减少163.16元/头,降幅为213.43%;同比较少3200.17元/头;1-8月均值为926.16元/头,同比降68.19%。

  “出售仔猪在6月出现部分亏损,7月、8月全面进入亏损;外购养殖仔猪在4月也开始陆续转为亏损,5月进入全面亏损。”王亚男说,目前生猪养殖企业虽然出现亏损情况,但处于“吃红利”阶段,因为有此前两年盈利兜底,不少养殖户即使在亏损时期仍未放弃养殖。

  从近期的能繁母猪、生猪存栏量数据来看,现在并未出现显著减量变化,说明市场上没有出现集中淘汰现象。“现在大家比的是谁能撑得久。”据猪企人士介绍,不少养殖户存在前期仔猪采购或母猪成本较高的情况,但现在猪价在下跌,“越养越亏”。

  “归根结底还是生猪产能供应上来了,导致价格走低,行业进入亏损周期,去产能已拉开序幕。”李巍表示。

  另外,从成本看,目前饲料价格的变化空间有限,总体上生猪养殖成本处于高位区间。

  “生产效能低下的企业将面临现金流风险。”李巍说。

  农业生产面临着利润周期的波动,行业洗牌通常发生在行业亏损时期。魏鑫认为,这一轮洗牌,想要依靠行情赚取投机收益的养殖模式亏损最为严重,低效产能将率先被淘汰。“目前行业竞争已经从散户向集团的竞争转向了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脱困需自救外援相结合

  从今年猪价走势看,据卓创资讯监测,1-8月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22.26元/公斤,同比下降36.80%。王亚男结合当前供需数据判断,未来生猪价格会持续维持低位。根据卓创资讯的数据模型测算,2022年5月猪价才有望出现此轮价格的低点,即价格拐点。“若持续亏损,市场或加速淘汰进程,届时价格低点可能提前出现。”她说。

  困境当前,企业如何自救?

  李巍从经营角度建议,企业可以优化猪群结构,淘汰低性能母猪,适当缩减产能,强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结合期货衍生品金融工具择机套保也是必要的选择。

  “生猪价格疲弱是产业需要持续面对的问题,生猪期货的出现已经对一些参与得比较早的企业带来了好处。生猪企业是否选择在期货上进行套保可能导致企业业绩分化。”魏鑫说。

  农业农村部近期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稳定生猪生产基础保障政策,继续加大对中小养殖户的帮扶。

  王亚男认为,对于中型养殖户来说,还面临资金方面压力。将此类养殖户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进行帮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行业很大压力。毕竟目前中小养殖户占比高达65%-75%。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8%。分析人士认为,8月猪肉价格下跌是CPI涨幅继续回落的主要原因。随着中秋、国庆“双节”即将到来以及政府猪肉收储工作的推进,猪肉价格有望回升,对CPI的影响也会有所减弱。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