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百度打造“AI生态型公司”

一季度营收有望再超市场预期

董添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月18日,百度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03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达69亿元,连续四个季度超市场预期。其中,百度AI新业务稳健增长,百度智能云第四季度营收实现了67%的同比增长。在财报中,百度首次将自己定义为“AI生态型公司”。

  AI商业化进程加快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百度作为领先的AI生态型公司,将抓住云服务、智能交通、智能驾驶及其他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市场机遇,同时“在基础研究、基础技术和底层创新上下硬工夫”。

  据了解,百度已经构建了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不仅驱动了自身业务的不断进化,同时通过技术融合对外赋能,为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新解法”。在AI技术的驱动下,百度智能云、百度Apollo、小度助手等陆续将AI能力向各行各业输出,商业化持续落地。

  财报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百度智能云凭借差异化的AI解决方案优势实现了同比67%的高增长;Apollo智能交通已与北京、广州、上海、重庆等城市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0年12月,小度助手语音交互总次数达62亿次。

  此外,百度还在2021年1月宣布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并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能汽车公司,支持其快速成长。

  同时,经过十余年的不懈投入,百度已经形成了以百度大脑、飞桨平台作为底层支持,百度智能云、智能驾驶和小度助手、移动生态等为上层建筑的完整AI体系。在这套AI生态体系的建设下,百度多项AI业务在行业取得领先地位。

  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2020人工智能中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百度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三年蝉联第一;IDC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2020H1)》显示,在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百度智能云市场份额排名中国第一,这是百度智能云连续三次在AI Cloud市场排名第一;全球知名调研机构Navigant Research将百度Apollo列为全球自动驾驶领域四大“领导者”之一……

  获投资机构看好

  财报显示,百度三大增长引擎已经形成:在广告业务基本盘稳中有进,为百度发展提供充足现金流的同时,百度的AI业务市场空间广阔,并已经开启规模化商业落地。另外,百度的智能驾驶迎来商业化拐点,智能云增长也在不断提速。业内人士指出,随着AI解决方案、云计算及互联网的不断融合,百度的非广告收入未来十年有望加速增长。

  随着智能驾驶等AI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加速落地,资本市场也看到了AI商业应用的广阔前景,百度也迎来了价值重估。在此背景下,百度股价持续攀升,2021年以来已累计上涨42.75%,市值也一举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在百度AI业务的强劲表现之下,机构投资者纷纷看好百度的投资前景。据统计,自2020年三季度财报以来,为百度AI业务进行单独估值的券商数量明显增加。其中,为智能云业务估值的券商由3家上升至14家、为Apollo估值的券商由5家上升至14家、为DuerOS估值的券商由0家上升至4家。

  其中,国际知名投行瑞穗发布的最新研报将百度自动驾驶业务的估值从200亿美元上调至400亿美元;有“女版巴菲特”之称的凯瑟琳·伍德通过旗下的方舟投资(Ark Invest)持续买入百度股票,并在2021年多次加仓;价值投资网站GuruFocus的分析师则认为,百度在2021年将会利用其强大的技术基因及打造的行业壁垒,在目前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领域继续取得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在AI生态体系持续开花结果的同时,百度仍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百度核心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达21.4%,研发投入强度位于中国大型科技互联网公司前列。目前,百度已连续三年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方面蝉联中国第一。百度AI开放平台汇聚开发者数量达265万,成为中国领先的软硬一体AI大生产平台。

  另外,百度发布的业绩指引预计,2021年一季度,公司营收总额将介于260亿元到28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5%到26%,其中核心业务营收将同比增长26%到39%。相较于市场平均预期的257亿元营收,百度的2021年一季度业绩指引也大幅超出市场的平均预期。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