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公司掀起申报科创板热潮,其中的不少公司此前计划通过IPO或借壳冲刺资本市场失利,如今宣布转向科创板,包括西部超导、清溢光电、传音控股、贝斯达等。
业内人士认为,科创板上市条件体现了包容性,不少公司“改道”科创板希望分享政策红利。但科创板上市条件并不宽松,审核不会放松。
□本报记者 欧阳春香 傅苏颖
IPO或借壳折戟公司改道科创板
3月25日晚间,新三板公司西部超导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申请在科创板上市的议案。2014年,西部超导计划登陆主板市场,因与西北院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西部材料存在同业竞争,使得其IPO折戟。公司当年转向挂牌新三板。
从目前情况看,计划申报科创板的公司中不少此前曾尝试通过IPO或借壳等方式登陆资本市场。
以清溢光电为例,3月21日,深圳证监局披露辅导工作进展,清溢光电确定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并在科创板上市。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4月,清溢光电IPO被否。
2015年,清溢光电开始备战IPO,当时其保荐机构为国海证券。2017年4月,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向其提出了3个问题,其中涉及到清溢光电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及关联交易等情形。
被称为“非洲手机之王”的传音控股,2018年曾试图通过借壳方式登陆A股市场。2018年4月,新界泵业公告,拟以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传音控股的控制权。
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拟置入资产为传音控股不低于51%股份。去年6月12日,该重组宣告终止,原因是“交易各方未能就交易方案的重要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已经向上交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福光股份,此前经历了漫长上市路途。2016年,福光股份开始接受上市辅导。此后尝试过通过并购进入资本市场。2017年12月底,*ST厦华宣布拟以16.03亿元收购福光股份61.67%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不过,这项重组历经1年多,因交易各方就交易对价等核心条款无法达成一致,于2018年11月宣告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