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实习记者 王兴亮 记者 张晓琪 黄莹颖
中科招商一系列“清仓式减持”折射出A股炒壳生态已发生剧变。IPO提速、并购重组审核趋严、资金看空导致“壳行情”一路下滑,去年十月份开价百亿的壳老板已开始打折出售。业内人士表示,壳市场将现分化趋势,资产较差的壳股将被大量挤出,只有少数资产干净、负债率低、整合难度小及员工人数少的优质壳股仍受追捧。
壳费隐形下降
王辉(化名)是广东某私募机构负责人,早前收购了一块资产,一直想将其运作借壳上市。去年以来,他陆续接触了近十家壳公司,但一直没有谈妥,原因是“壳价太贵”。
“原来我们以为收一个‘壳’的成本也就三十四亿元,这是去年初的行情,但到了十月份,居然翻倍到七八十亿元,更有甚者开价百亿。”王辉表示,自己接触的上市公司有一些重要股东是职业炒股的,他们对买壳方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直接导致壳成本上升。
据王辉透露,后来他干脆退而求其次,将资产打包转手给上市公司,“虽然没有借壳的收益高,但胜在收益稳定和有保障。”
王辉并不是孤例,深圳一家投资公司总经理透露,近期明显发现之前许多着急人士都暂停了买壳工作,观望者变得多起来。不仅如此,许多此前强势的壳老板态度软化。“借壳谈判本来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现在要达成交易会变得更加困难。”
华南一家上市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去年年中上市公司想“卖壳”,当时前来找他商谈的买壳方络绎不绝,他抱着待价而沽心理一直没松口。没想到元旦后市场行情突变,壳价骤然下降,“现在我们已降低期望价格,借壳费的要价下降了大概三成左右。”
“现在每天看着壳市场行情下降,不止我们,很多壳老板都开始不淡定了。”上述负责人强调,原本之前聊过的几个借壳方现在也十分消极,前后态度变化很明显,“此前是我们提各种条件,而现在我们已降低了很多要求。如果借壳方资产优秀,条件还可以再谈。”
据上述投资公司总经理透露,从目前A股借壳上市的普遍操作手法来看,借壳成本主要集中在把股价做上去的花费上。例如,某家壳公司的原大股东持股市值为25亿元,借壳方拥有优质资产,壳公司直接发行新股收购资产,假设其后股价涨3倍,则原大股东的市值将变成100亿元。
壳股成“烫手山芋”
壳价隐形下跌促使不少持壳“大户”扔掉手上的“烫手山芋”。
春节前后,中科招商发布的一系列“清仓式减持”公告,其中涉及标的包括绵石投资、丰乐种业(000713)、大连圣亚(600593)等8家上市公司。据了解,这些股份多是中科招商于2015年股市异常大跌后举牌“扫货”而来的,彼时中科招商斥资40亿举牌超过12家上市公司。
对于清仓原因,中科招商方面回应称,减持计划有内外多重因素考虑,其中不乏对资本市场新变化的判断与应对策略,认为随着借壳新规实施以及IPO回归常态化,壳资源泡沫正在消退,壳资源价值面临下跌的处境。一位私募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壳资源价值下跌最直接的影响是多家私募机构均调低对壳公司的仓位配置,“特别是部分经营不太景气或者受到监管处罚的壳资源,机构尤其不看好。”
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相当一部分壳概念股价确实受到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