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券商受益北交所“产业链” 申万宏源推荐挂牌数量及储备项目夺“双冠”

周尚伃证券日报

  近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设立,新三板迎来重大改革的消息,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作为重要中介机构的券商,也将迎来新的业务发展空间。

  对此,多位首席专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交所的设立将有望带来更多参与者,直接利好资本市场核心参与者券商。从业务线条方面来看,券商的投行业务、经纪业务、财富管理业务等均有望受益。”

  新三板储备项目

  中小券商占优势

  当前,在新三板的竞争格局中,不同于头部券商重点聚焦于A股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不少中小券商在新三板的推荐挂牌、储备项目、服务能力等方面更占据优势。

  目前,券商对新三板企业的服务体系已较为成熟。从新三板推荐挂牌主办券商统计来看,据Wind数据统计,共有99家券商为超7000家新三板企业提供推荐挂牌服务,其中8家券商推荐挂牌家数均超200家。具体来看,申万宏源推荐挂牌家数最多,为455家;安信证券紧随其后,为342家,中泰证券位列第三,为288家。其余5家分别为开源证券、东吴证券、中信建投、东北证券、长江证券。可以看出,中小券商的占比较高,而部分大型券商推荐挂牌数不足10家。

  从上市券商新三板储备项目来看,据国泰君安数据统计,申万宏源证券的储备项目最多,为30家;安信证券紧随其后为18家;中信建投位列第三为16家;财通证券、中国银河、国元证券、东吴证券等10家上市券商的储备项目均超过10家。

  从服务能力来看,全国股转公司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执业质量得分最高的上市券商分别是申万宏源、东北证券、西部证券、东兴证券和天风证券,不少中小券商依旧排名靠前。

  对此,中信建投非银金融团队表示:“无论持续督导、做市的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来看,还是从主办券商的执业质量评价来看,申万宏源都是排行上市券商第一,可从北交所的设立中受益最多。此外,多家中小券商拥有较为丰富的新三板项目储备,且执业质量上佳,可从北交所的设立中受益。”

  对此,从各项业务领先的券商在新三板的布局来看,申万宏源证券有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申万宏源证券高度重视新三板业务的发展,将新三板业务列为公司的战略业务和特色业务,坚定看好新三板市场并坚持投入,逐渐形成了覆盖推荐挂牌、持续督导、发行融资、研究、直投及做市的新三板产业链。”

  对于北交所的设立,不少券商也发声,将积极响应国家在资本市场层面的战略部署,继续把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国家“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投行及投资业务的战略目标;根据北交所的各项业务,做好各项业务的统筹和部署,加大推荐挂牌及在北交所公开发行的力度;持续关注创新型中小企业投资机会,大力推动股权投资,做好科技创新“助推器”。

  投行、经纪、财富管理等

  为券商业务带来增量

  近期,证券板块持续走强,申万宏源已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多只券商股纷纷跟涨。那么,作为资本市场中介,北交所的设立将会给证券公司带来哪些机遇?

  对此,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交所的设立使得新三板的交易又上了一个台阶,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市场的重视程度也会相继提高,特别是参与企业数量的增加,将为券商带来新的业务增量。同时,随着新三板业务总体规模的增加,会利好介入新三板业务较深、技术较好的券商,这也是近日券商股普遍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一些以新三板业务为特色的中小券商。”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短期来看,两类券商有望受益,一是新三板储备项目多、新三板业务优势突出的券商直接受益;二是资本市场扩容和短期交投情绪带来的A股市场放量,经纪业务、财富管理突出的券商受益。”

  需要注意的是,桂浩明向记者表示:“当前新三板本身业务量不大,扩容节奏并不是很快。虽然目前新三板有7000多家公司,但是公司质量良莠不齐。近年来新三板公司已经减少了近5000家,未来真正符合条件能够进入北交所的或许还是少数。从长期来看,券商要培育一批企业,形成从基础层到创新层再进入北交所,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是所有券商都有能力去完成培育的过程。所以,对于券商而言当前还是会存在预期上的时间差,并不会立刻就带来巨大的收益。”

  从投资角度来看,陈梦洁向记者表示:“长期来看,设立北交所将带来资本市场扩容,有望带来更多参与者,直接利好资本市场核心参与者券商,尤其是综合实力较强的券商龙头,如今资本市场再迎重磅利好政策,市场热度有望再上台阶,建议关注财富管理转型领先的优质券商股投资机会。总体来看,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券商的投行业务、经纪业务、财富管理业务等均有望受益。”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