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蚂蚁集团IPO“自带流量” 折射A股投融资生态韧性

证券日报

  凭借“自带流量”的高比例战略配售,蚂蚁集团在成为科创板市场“大象级”企业的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对于流动性的担忧。  

  笔者认为,蚂蚁集团的IPO创下科创板战略配售比例新高,且锁定期限长于监管要求,虽为公司的个案式选择,却在更深层面折射出A股市场投融资生态的韧性和包容性。 

  首先,A股市场的投融资生态是正在不断重构、优化的“动平衡”,好的公司和适配的资金能够互相成就、共同成长。 

  考验A股市场投融资的韧性,有两个指标必不可少,其一是融资端优质上市公司储备的丰富性;其二是投资端流动性对于新股发行的承受力。

  在部分市场人士的担忧中,类似蚂蚁集团等“大象级”企业的新股发行会挤占流动性。笔者认为,如果按照切蛋糕的方式来理解流动性的分布,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但事实上,流动性是A股市场的源头活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核心是流动,而流动正意味着变量。 

  今年以来,融资端新股发行十分热闹,年内募集资金总额不仅同比大幅增长,甚至创下近10年来新高。同时,投资端交投也十分活跃,日成交额破万亿元的交易日共49个,且年内近半数交易日的日成交额超过了8000亿元。 

  笔者认为,上市公司资源和资金流动性的“双充沛”,表明了A股市场投融资生态的韧性。去年以来,资本市场持续加强基础制度建设、推动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投资者保护,市场的生态进一步改善。折射于投资端,是一级市场网上申购中签需要“万里挑一”,是二级市场A股市场投资者超过1.7亿户。可以说,资本市场是不断在改革中重构并夯实了发展重心。 

  其次,透视蚂蚁集团A股战略配售涉及的机构类型、资金体量来分析,A股市场潜在中长期投资者分布广泛、增量资金充足。 

  参与本次蚂蚁集团的A股战略配售的战略投资者共29家。笔者注意到,蚂蚁集团遴选战略投资者共有四个维度: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与发行人经营业务具有战略合作关系或长期合作愿景的大型企业或其下属企业;具有长期投资意愿的大型保险公司或其下属企业、国家级大型投资基金或其下属企业;主要投资策略包括投资战略配售股票,且以封闭方式运作的公募基金。具体来看,内外资大型机构(或下属公司)、央企、民企均有代表上榜。 

  事实上,除了上述四方面“关联”资金,A股市场增量资金依旧维度丰富。仅就较大的数据来看,逾百万亿元的资管规模已经证明了内资的潜力。其中,银行理财子公司更是与资本市场最具“适配性”的增量资金之一。此外,配置比例有较大提升空间的保险资金、养老资金等增量资金也都是千亿元量级起步。外资方面,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创造长期资金“进得来、留得住”的环境,其增配A股也有望常态化。 

  第三,借助战略配售机制,优质公司IPO,有能力将融资转变成向二级市场“补血”。 

  在IPO的战略配售环节,增量资金虽然通常是为特定上市公司而来,但伴随着公司挂牌,这些资金不可避免的融入A股市场中,至少是在锁定期内必然融入,实现了对于A股市场流动性的阶段性注入。 

  而且,即使锁定期解除,这些资金中的一部分也将继续留在一级市场或二级市场。例如,以参与战略配售为主要策略的资金可能返回一级市场继续“履职”;而实现了财富获得的其他机构资金,一方面可能选择继续持有并分享公司成长,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二级市场内完成“换仓”,真正成为A股市场流动性的一份子。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A股市场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优质的上市公司、更良好的投资生态。 

  笔者认为,蚂蚁集团“自带流量”的战略配售,不仅体现了市场规则、主体、中介机构的发行智慧,更是对A股市场投融资生态的一次“摸底”,未来,这样的考验也将越来越多。对于A股市场而言,只有在深化改革中持续自我优化、提升质量,才能够保持韧性,持续满足实体经济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诉求。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