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第二届(2015)中国金融管理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研究与金融教学改革。
时间:2015年12月20日(星期日)
地点:中国·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财贸经济》
《上海金融》
《科学决策》
《金融科学》
《金融管理研究》
12月20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研究与金融教学改革——第二届(2015)中国金融管理论坛在北京举行。
地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
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教授
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助理丁志杰教授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吴军教授
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伊行建教授
广东财经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段军山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张学勇教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唐文静教授
山东工商大学马宇教授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兴华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张震教授
河北大学名义院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处长蒋先玲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分党委书记邹亚生教授
感谢大家的到来。
下面有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教授致辞,大家欢迎。
施建军:尊敬的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作为东道主,我在这儿要表示热烈的欢迎大家,来到我们UIBE,来到我们中国金融学院前身的中国金融学院,我们一直想宣布一个重要的消息,就是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想继续用邓小平签署的名称,这是一个宝贵的无形资产。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光临,真的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现在年轻的学者也在继续努力,所以这次大会相信是一次思想和观点相互碰撞的学术盛会。为搭配高水平的金融平台,由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经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杂志社、上海市金融学会、上海金融杂志社等杂志联合发起的中国金融管理联合研究会暨教研同盟,每次举办一次论坛,我校作为第二届论坛,发布征稿启示以来,我们受到专家学科的广泛关注,最后受到论文260多部,最终确定一百篇入选会议论文,选出最佳论文一篇,优秀论文若干篇,除了今天的主旨报告,论坛还将组织参会专家分成九个分会场,进行研讨,必将对我国金融学界,以及社会经济的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大家知道,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研究与金融教学改革,这个题目是一个热点,到目前为止,聚不完全统计,金融学是全世界,也是全国高校考分最高的专业,开始是世界,像美国的大学也是金融学最高,然后接着是生命科学、生化专业、计算机,近几年金融学一直是头牌,可见金融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它研究的复杂性,我们相信在我们这个学科,理论还赶不上实践的发展,我们这次会议讨论的就是云计算、大数据的条件下互联网正在影响我们的金融和方方面面,成为国家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金融学领域互联网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一次我们将对P2P借贷、移动支付、互联网众筹、余额宝等新的产品和服务,对新的专业业务的拓展,以及传统的金融学理论的挑战,确实让我们发现和研究新的学术问题,P2P借贷让陌生人借贷成为可能,互联网众筹使股权和融资更加便捷和高效,余额宝使资产保持流动性的同时有较高的收益率,紧密结合金融科学发展的新局势,金融学的教学和研究都需要相应的改革,这一点我们感受是比较深的。特别在互联网+的条件下,我们现在的教育遇到很大的挑战,我们现在的学生不是空白的一张纸,你在上学之前他对金融不了解,他有许多知识比你了解很多,因为新知识发展太快,所以对我们学生的教学有很多新的挑战,特别是事件的发展,所以我们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今天召开这样的会议,对我们国家金融,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将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的挑战。出现了大量的这种现实的互联网金融的新现象、新问题,需要我们更多的用数据、用理论去思考、去研究。现在这一块是刚刚起步,应该说是年轻人的天下,在座的青年学者会比较多,因为资本市场和金融学,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学的研究完全是全新的尝试,我刚刚在底下看了许多演讲的题目,这些题目都是最新的,他不是传统理论的,所以青年人有很多的机会,如果一个社会新的领域研究问题越多,年轻人的机会就越多,因为他在一个同等平台下,年轻人可能比成熟学者在新问题上更多的敏感度,更多的关注度,所以青年学者是有机会的。我想这一次能够有这么多的青年学者参加必将能获得诸多的收获,祝愿此次会议圆满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吴卫星):好,感谢施校长,刚才施校长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因为我们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可以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对外经贸学院中国金融学院,就继续原金融学院的传统,第二点名了我们会议的主旨,在互联网时代,金融怎么研究,怎么发展,感谢施校长。本次论坛,我们中国金融管理年会每年举办一次,本届的主题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研究和金融教育改革,本次论文260余篇,论文数量多,质量高,让我们组委会选择的时候,和各位理事昨晚评选优秀论文的时候,都是爱不释手,不知道选哪一片,昨天经过很长时间的条件,最后选出五片优秀论文和一篇最佳优秀论文,下面有请本届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礼卿教授宣布优秀论文和最佳论文名单,嘉宾颁发优秀论文和最佳论文证书。
张礼卿:尊敬的施建军校长、尊敬的高培勇院长、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受第二届中国金融管理论坛学术委员会的委托,我现在宣布,本届论坛的评选结果。
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260余篇,经学院组织专家匿名评审,评选出18篇候选论文。经中国金融管理论坛常务理事会匿名评审,最后投票选出最佳论文1篇,优秀论文5篇。
这优秀论文5篇分别是:
第一篇:家庭投资组合,资产收益与财富不平等,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魏尚进 吴卫星 张琳琬
第二篇:信贷约束风险态度与家庭资产选择,作者:广东财经大学 段军山 崔蒙雪
第三篇:Venture Capit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ost -IPO Performance,作者:中央财经大学 张学勇,Yeqing Zhang
第四篇:"对手"还是"队友":盈余管理语境中的卖空者和监督者,作者: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贺学会 李琛 徐寿福 徐龙炳
第五篇:银行的影子、资本缓冲与流动性风险监管,作者:南开大学 梁琪 涂晓枫
现在让我们隆重请出五位颁奖嘉宾,他们是施建军教授、吴晓求教授、丁志杰校长助理、吴军教授和吴卫星教授,大家欢迎。现在请获奖者到前台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这五位表示祝贺,谢谢我们的颁奖嘉宾。
现在是要进入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现在我宣布本届优秀论文的评审结果
最佳论文1篇是: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企业投资行为?作者:厦门大学 陈国进 王少谦
主持人(吴卫星):好,祝贺获奖的各位代表,其实这次论文质量非常高,所以很多很优秀的论文,我们没办法在这里一一颁奖。由于我们本次会议没有闭幕式,所以说我们现在就宣布下一届中国金融管理年会的主办单位由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主办,有请马宇院长代表下一届的主办单位致辞,大家欢迎。
马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非常感谢理事会对我们的信任,把2016年年会承办交给我们山东工商学院金融学院,我们学院是今年成立的金融学院,工商学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是原中国煤炭经济学院,1986年成立,2003年划分为山东省,该名山东工商学院,我们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其他有经管、文法、理工,我们对于烟台,烟台有很多美丽的风景,蓬莱、中日甲午海战著名的遗址刘公岛、还有莱梨,欢迎大家到烟台去,2016年烟台见。
主持人(吴卫星):谢谢马宇院长。我们上半场到此结束,下面有请蒋先玲教授来主持第一场的主题演讲,大家欢迎蒋教授。
主持人(蒋先玲):好,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学生,大家早上好。我们这个会议呢,现在就进入正式的学术研讨,现在我们主旨发言,第一个教授是我们请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教授,他的题目叫迈入十三五的中国经济,刚刚聊天的时候,我可能更愿意听到,我相信在座的学生和同事们,更愿意听到高教授讲税收,十三五的攻坚到底在哪里,它的亮点在哪里,它的改革痛点在哪里,所以我们有请高教授。
高培勇:谢谢蒋老师,本来在会议之前,我准备的一个条目迈向“十三五”的中国经济,也准备了一个PPT,刚刚蒋教授说让我说税收,我就改为迈向“十三五”的中国税收。没法做PPT了,我就尽量讲的通俗一点,讲到“十三五”时期的中国税收的发展的前景,我们先打扫一下战场,迄今为止,眼下的这一轮税收制度改革进展到了什么样的状况?按理说也该进行这样的清理过程,从2013年11月份,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召开部署新一轮的税收制度改革,到今天大体上两年多一点,在座的各位老师也好,同学也好,不妨回顾一下这两年当中发生在中国税收领域的改革,都有哪些进展?以我专业的眼光,应当说只有一项营改增,那就是从2014年开始,营改增的实施的范围在逐步的拓展,但仔细的论证呢,营改增的起始之日,不是三中全会之后,而是早在2012年就在上海推出的,我们所作的只不过是沿着原定的营改增的路线前行,本应在今年年末完成的全面实现营改增的目标,看来已经不能如期实现了。除此之外,大家还听到过什么样的税制改革的进展的信息?恐怕基本没有。如果说有,就是停留在纸面上,还在研究论证阶段。对比一下,我们以往曾经经历的税收改革,比如说发生在20年前的1994年的税收制度的改革,你会发现那一轮税收制度的改革发展的非常迅速,1993年就提出要进行税收制度的改革,当年定计划,当年走立法程序,1994年1月1号就全部推开了,这次两年之后,我发现进展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那么这是为什么?背后有没有其他值得我们关注的原因?我想一个原因大家应该看到,以往的税收制度改革相对来说呢,其路径我们比较熟悉,以往的税收制度改革围绕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展开的,1994年的税收制度改革,基本目标就定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税收制度体系,所以在经济这个圈子当中,围绕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搞税改,至少是我们在座的各位比较熟悉。但是这一轮税收制度改革,显然不同,他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条件下所推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二字就在这一次的改革不仅限于经济体制,而且包括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甚至包括党的建设制度,他是一个无所不包的,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旗帜呢,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对于这样一个改革的路径,我想包括我本人在内,我们并不是十分熟悉。因而,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就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大背景的不同。第二个大背景不同既然是围绕着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而谋划税收制度改革,这次本身税收改革就定义建立现代税收制度,那什么是现代税收制度?一定是相对于传统税收制度而言的,最大的变化和灵魂之所在,在我看来就是三公,公开、公平和公正。当把这三公和税收制度挂在一起的时候,你就能发现,这次税收制度改革的看点、难点以及重点,其实不是别的方式改革,就是直接是税收制度的建立。就是我们的税收负担是多少是一个公开的状况,什么样的税收制度的安排让我们感觉税负分配是公平的,什么让我们感觉到这个结果是公正的?看什么?看一个国家的直接税制的进展状况,而不是看间接税制的进展状况,因为我们知道间接税的特点是一锅煮,一勺烩,我们说征求五千亿的新税制,只要烂在价格当中,究竟这个税负落在谁身上了,究竟最终是谁来买单了,我们是不知道的,有人如果说他知道,那真是异想天开。所以真正的要能说我征这笔税,就想向吴晓求教授征,结果吴晓求买单了,这才能公开公平公正,这是它的难点所在,这是它的看点、重点之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税收制度在中国能够建立吗?这就需要来论证我们中国的发展到了哪样的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当中有一个关键词,反复提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是这么讲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改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那么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是什么?就是我们在从一个经济大国要转而追求现代意义的大国,要从打造现代意义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入手,而其中就包括现代意义的税收制度体系和税收的征管能够。既然我们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自然我们的税收制度就要沿着这样的方向走下去。那么我们现在的税收制度体系的格局是什么样子?我只讲两句话,一句话就是我们目前的税收制度体系当中,70%的税收是间接税,不是直接税,政府在2014年征了12万亿的税收,70%税收是流转税,至少说明我们这70%的税收不是透明的,或者透明度不高,有人谁说我这五千块钱的手表中包含多少税吗?说不清楚,即便其中有两千块钱的税,这税是谁交的,你也说不清。所以在这样一种处于混沌模糊状态的税负的状况,很显然是做不到公开的。那么它是公平的吗?究竟我们这70%税是谁来交的呢?有人说低收入者交的,有人说高收入者交的,你也说不清,但是有一个基本判断至少是中低收入者交的,收入越高的人缴纳这种税收的额度占的税收之比越低的,一个月收入10万人和一个月收入一千块钱的人,那么谁会把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只能是低收入者,你买东西多,自然就交税多,这是不公平的。这个结果是公正的吗?还不是,迄今为止我们在税收制度的设计的过程当中,还很少把这三公问题纳入到税制设计的理念当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如何保证让国家税收及时的、可靠的、可持续的交入国库,很少提及所谓三公问题,只有在三中全会之后,才把三公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当中,我们说这是一个大的改革的线索。
第二我还想说,十二万亿的税收当中90%是来源于企业的缴纳,这个我想大家是知道的,但是不一定知道这个确切的比例,就是政府每收一百块的税,90块钱掏的是企业的腰包,这意味着什么?在我的概念当中,企业所缴纳的税,都属于待分配的税负,而不是找到最终归属地的税负,他往前专家交在消费者身上,往后专家落在股东身上,只不过是一个统计的概念,他都是待分配的税负。你也不知道这个税负落在谁的身上。其二还一条,中国的企业家经常在我面前抱怨说中国的税负重,我们比较分析的结果发现,中国的宏观税负并不比其他国家重多少,2009年,工业化国家的平均税负是39.1%,我是用2010年的数字,那一年中央政治局学习讨论中国的财税制度体系问题,我们把所有的税负都算上32%,所以你不能说中国的宏观税负就高于其他国家,显然起码不高于欧美国家,但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家经常抱怨税负重呢?我的回答是中国的宏观税负其实不重要,但是企业的税负确实重,你不是矛盾吗?其实不矛盾,因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宏观税负约等于企业税负,这一点大家就明白了,中国有句古话,千金重担两个人分一人就五百斤,如果让一个人担九百斤,难道不重吗?所以要给企业减负,要减企业税,不是笼统的讲减税。
就根据这样的判断,这次改革路线就不一样,在保持宏观税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这是三中全会表述的稳定税负,进行间接税和直接税之间比重的这种彼增此减,这样以来,这次税收制度的改革,其实你要关注他的看点、难点、重点,其实就标准直接税的进展状况就可以了。但是到目前为止,无论是房地产税还是个人所得税实现综合制,面向自然人开征或改革的税制,在实践层面上还都没有任何进展。基本还处在雾里看花阶段。那么既然直接税的增加遇到了难题,没能按计划向前推进,那么大家就会关注到另外一个改革,间接税,稳定税负各位是个大前提,这不是主观影响,这是符合经济管理学规律的,我们有一个政府支出不断扩张的规律,但是从来没人说过,政府支出可以消减回来,这是前提。在这个大规律条件下,直接税的增加是要和什么连在一起?间接税的减少联结在一起,营改增就是一个实施间接税减少的改革,去年这一年,中国的通过营改增减的税是1918个亿,但是在今年,卡壳了,什么样的原因,有人说是营改增推进过程当中遇到难题,技术难题不好解决,但实际上除了技术难题之外更大的难题来源于直接税不能相应增加,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财税收入出现下降,直接减间接税,那又意味着什么?所以看起来在“十三五”期间,如果中国的税收制度改革继续朝着三中全会所描述的方向前进,最大的难题我们要盯两个税的建设,一个是房地产税能不能按时或不按时,能不能确保在“十三五”期间落地生根,这是大事。第二个人所得税能不能在“十三五”期间真正的走向综合制,这是两个重要的看点。
大家不研究税收也没关系,这两个税都是和我们所有人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一定要抓住这两个线索。那么接下来问,在“十三五”期间要让这两种税能够如期的推进,从而使得税收制度改革能够有一个结构性优化的效果,那么难题在哪?我想难题有那么几个,一个在理念的认知层面,我们必须知道一个最普通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中国不仅仅有直接税,而且还有间接税,相当多的人不知道这样一个结果,大家不相信,你去看,很快就到三月份,三月份人代会、政协会只要一召开,你发现我们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些中国人当中的精英阶层,他们只要提出涉税一案,你看他们瞄准都是什么?都是直接税,都是瞄向了个人所得税,甚至起征点,我们很少看到哪一个这样的精英人士去盯着营改增的推进,我们间接税的改革,因为在相当多的中国人脑子中,就征个人所得税,其他的税收他是不知道的。这是需要知道的一条,所有的人,特别是我们有点文化背景的人,我们学经济的大学生要知道,中国其实税收大头在间接税,不在直接税,个人所得税加和不过六千亿,5点多的比重,全国2800万人交所得税,什么概念?中国有13多亿的人口,打个对折是城市人口,对吧,再打个对折,是城镇的职工,你说2800万人在这三个口径当中占多大的比重,是少部分人。而且他不是税收的大头,因此要把注意力从个人所得税转向整个的全部的税负,这是一个概念。第二不讲普通人,讲我们的管理层,你要破除一个理念上的传统的认识,就是认为间接税比重高,是中国税收制度的优越性,讲什么东西是好事是坏事,我想最重要的取决于你拿什么标准去衡量,如果你就说有利于政府及时的、可靠的、有保证的、可持续的把税款征收到国库,那么我们说间接税万岁。不管什么样的产品,只要是你开始运行,也不管你这个企业是亏损状况还是盈利状况,只要你运转,没有死掉,间接税都是有保证的。
比如说中国的钢铁行业,没有一家企业是不亏损的,但是在亏损状态条件下生产的钢铁即便是它的卖价低于它的成本,他也要按时的,把该交的间接税交到国库去,这样想是很好的,换另外一个标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现代税收制度这个标准,就不需要加以改造它了,所以这是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的认识间接税本身。第三个需要破除的,就是我们已经成惯性的价格形成机制,中国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其他的价格形成机制真的有很大差别,这个不用我多说,大家一出国就知道了,到国外你买这块手表,人家告诉你五千块钱人民币,千万千万我有过教训的,你别掏五千块钱给人家就完事,我记得88年还是87年,我第一次出国到美国,看过(英文)牌的体恤衫,我觉得这个东西还很便宜,他说大概是82,我就掏了82给人家,人家说不行,你还得再交税,我心里就一咯噔,早知道你告诉我,说你这个价格不是最终卖价,还得加税价,那么你就看出价格形成机制问题了,就是到境外价是价,税是税,但是你走进中国,在任何情况下买东西,你发现价当中含着税呢,我们的价格要素成本、利润加税金,主要是流转税的税金,当然你也可以说所有企业交的税都可以融入价格,我说是,流转税可以堂而皇之、公开的透明的加入到价格当中,每年的税收财务大检查,他告诉你我成本多少、税收多少,税金多少,就是一点流转税,你得悄悄的、隐含的,通过迂回的办法进入到其中,所得税是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环节发生的,那么我们怎么办?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让税价、税收和价格的形成机制分离开,让人们能够认识到税是税,价是价,税的变动不直接导致价的变动,所以当价格和税收混在一起的时候,你就很难让人们感受到税收负担和他个人的影响,也很难让人影响直接税增加的同时是间接税的减少,在人们认识到间接税减少的背景下才有可能去增加直接税,这些都需要调整,需要我们加以澄清的。
如果认识到这一轮的税收制度改革,不仅仅是税收制度设计实践层面的事情,而且还牵扯到理念层面的重大调整,特别是我们沿袭已久的制度惯性的调整,那么“十三五”期间的税收制度的改革,将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也将不仅仅是税收领域的事情,事关全局,事关中国发展全局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需要在座的各位,从我们各个专业领域,从我们经济学科的这种整体的角度去一起研究,共同推进。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蒋先玲):谢谢高教授精彩的演讲,通过这个演讲我发现我很后悔,因为高教授讲了一个沉重的话题,通过这个税收的改革,我们发现我们真的“十三五”是一个攻坚战很难,但是我很庆幸让高教授讲了题目,我们税制改革最大的痛点是理念,我们在座的肯定也有两会代表,提高我们的质量,我们再次对高教授的演讲表示感谢。我们现在很荣幸的请到第二个专家是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教授,题目是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结构,我们期待。
吴晓求:早知道我会发一个很好的PPT过来,但是我不知道这个会议的内容,后来发现互联网+,所以我临时跟蒋老师说,我就讲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结构,这个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实际上我在两年多前,就对互联网金融产生浓厚的兴趣,我研究的专项实际上是资本市场,但是在2013年的时候,大概9月份,互联网金融开始有所发展,虽然没今天这么红火,但是还是有苗头。因为我是一个观念比较开放,而且是比较先进的人,但是行动是一个非常落后的人,什么意思,就是我意识到金融的确要发生深度的变革,因为金融的使命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它的方式也会发生重要变化,而且随着我们的收入的增加呢,现行的金融体系提供不了或完成不了对投资者或融资者的需求,也就是说提供不了这种特别好的金融服务,所以这两方面促使我思考金融的变革,互联网金融是启动于非常重要的一个支点,但是我虽然意识到,但是我的实践是非常,行动是非常落后的,我不如高教授他们行动和理念都很先进,上网还是上,但是基本上迄今为止,我很抱歉,我不会拿,没通过计算机打一个字,所以我所有东西都是我拿笔写的,包括所有的书,所有的论文。当然这也是我感到欣慰的,我的东西部可能是抄的,因为我没办法从网上去贴,这点我可以确保。因为一个连打字都不会,更别说其他的东西,但是还有互联网金融,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所以我首先看关于互联网的书,请我的学生,我说你给我从网上找十关于互联网技术的书,我要看一下,因为不了解互联网,想搞互联网金融是不可能的,我看完以后发现,有七八本书,我认为没价值,其中还有几本教材,我发现我的教材写的太差,什么乱七八糟,弄一些枯燥的概念,语言也不生动,所以我扔了。后来看了大概有一个多月,我终于了解到互联网的价值,我才了解到互联网是人类发展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因为他把现实的人力社会通过信息的整合形成了一个网上的社会,他会使你现实复杂混乱的社会会变得可计量,通过信息流的整合,达到非常的对称和透明。所以这点我理解了。我后来也理解了,为什么互联网会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也为什么人们网上购物和电子商务成为重要的商业模式,是因为互联网有这个功能,他对于规模大、市场广阔、利润空间丰厚,以及产品可以标准化的行业是可以颠覆的。因为互联网恰恰有这些技术的特点,包括成本低,信息对称性进一步加强,使透明度增加提高等等,所以这些就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因为商业和金融是非常靠近的,都属于服务业,金融比商业更加精致一点,他可以颠覆商业,传统商业,那他一定会影响我们传统的金融,虽然我没用颠覆这个词,金融有特殊性,因为他对物体的依赖在一些特殊客户里面还是非常重的,在大多数,他只要消费他的标准品就可以了。
看完技术书我就开始研究金融,金融对我来说还是比较熟悉,慢慢我就在思考,互联网金融有没有未来?他是不是一个昙花一现的东西,互联网这种巨大的一个新的工具,他和金融的特性在基因上是不是匹配的,又想了很久,慢慢想明白,就在写,写了大概,有一篇文章,写了一个月,这篇文章是我写的最快乐的文章,叫《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这篇文章,已经写了一些好文章,这篇文章是突破了我原来的瓶颈,因为你对互联网这个技术本身不了解,但是你要了解他们之间的内在的连接、功能上的契合,这就非常重要,写完以后,写着写着,我首先了解他和传统的金融理论结构有什么差别,他们是不同的业态,它的基因是不一样的,以及他的成长的逻辑是什么?他的底下的结构是什么?你必须要搞清楚,如果这个搞不清楚,那这个行业就很难以发展。当然慢慢我搞明白了,包括成本、信用的颠覆,包括信息的对称性,以及功能结构的升级等等,这些角度去思考、去研究,最后找到它的理论结构。最难的就是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是什么?这是最难的,我们一般说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但问题的关键是你依据什么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如果没有监管准则情况下,你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就意味着你是依据传统的金融准则去看互联网金融,这两者的风险不同,风险来源和风险特点是不一样的,一个不一样的东西,虽然都是发烧、流鼻涕,一个是感冒,一个是N7H9,相似的东西,背后的基因完全不同,用普通感冒的药据治N7H9是不能的,我后来也发现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脱媒,资本市场是从融资方式,对传统的金融进行了第一次脱媒,才造成了具有风险定价的金融体系。现在互联网金融是继资本市场之后的第二次脱媒,他的脱媒就是在传统商业脱媒,这个脱媒是脱哪?如果资本市场第一次是对融资的脱媒,互联网金融就是对支付的脱媒,支付、财富管理和财富媒介,融资这一块比资产市场慢慢在脱媒,支付是没有的,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有一个与电子商务相匹配的支付方式,传统的支付不可以完成经济转型的要求,或者这样一个电子商务变革的要求,所以第三方支付出来了,特别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推动了这种模式的转型,他和消费模式高度的契合,在基因上高度的匹配,在传统金融体系原来的支付已经脱媒了,他的卡片不一样了,完全脱媒了,后来慢慢思考,它的基因是不一样的,互联网金融变得更加清晰化,这些东西我思考清楚了,最后那篇文章就写成了,最后那本书就出来了,《互联网金融理论结构与风险特点》,《逻辑与结构》这本书就出来了,这个文章,最后我跟培勇讲我自认为很好的文章,写的非常抽象,你看互联网金融的,我看过,因为之前写的还是不太好的,都是举P2P怎么逃跑,这个不行,必须内在的结构要清楚,为什么逃跑,这个很有意思,你要了解它为什么逃跑,互联网金融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他没有自身结构相匹配的风险对冲机制建立起来,所以他就存在下来,互联网金融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风险对冲的机制,培勇看了说好,隆重的放在2014年第一期。
两年前我就在思考这一系列的问题,这又过去两年,又有新的思考,当然最近一段时间呢,我在思考一个更大的问题,今年资本市场出了大的问题,我们叫灾难也好,危机也好,我就在反思为什么出这个问题,我又带我的团队,我们人民大学有一个团队,大概有六七个、七八个教授,十几个副教授,我们带着他们一块,一般大的问题都是我们一块来研究,研究什么呢?研究金融危机的历史,1987年,最近三十天来,为什么频繁的发生危机,内在的原因是什么?这个也很难的,你要把那个图画出来,发现挺有意思,危机是一个传递过程,今天不讲这个。同时还要思考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它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我当时认为是非常好的,他是普惠性金融,一方面他对传统金融的颠覆,另外是对传统金融功能上的弥补,在整个金融体系功能结构更加完善,可是最近易租宝出来之后,我发现问题很大,恶名不断,这个需要深度思考,我就写了一个劝告,互联网金融的从业人员五要五不要,做理论,除了要说一些抽象的,也得说一些让大家明白的东西,你光说理论结构,从业人员不听的,他不知道你说什么,什么信息对称,什么授信成本,他不管这个事儿,为什么出这个问题,还是没有理解互联网金融是什么,第一个我觉得首先是要摆正心态,要有微利心态,不要有暴利心态,我也发现案例表明,就是原来做互联网的后来做金融,原来做金融,或者其他实业投资的奔到互联网金融来完,他死的概率大,他不知道互联网金融本质是创新,他是一个创新,他是为客户服务的,等做金融的人来了,等做实业的人来了,他要暴利,他不知道这是一个草根行业。第二要服务于草根,不能追求显赫,本来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的不足来的,比如小微企业的融资,财富管理是对中低阶层的财富管理,你的客户本人就是比较小的,比较微的,你怎么能有暴利呢,你必须要服务我们草根,你不要追求显赫,不要通过想做什么什么家,那是不可能的。
第三个就是我说要生命长久,不要昙花一现,我们很多业态都是昙花一现,特别是融资服务的,昙花一现非常明显,支付,还是比较长久的存在,他没有理解这是普惠金融有关系,如果你理解了普惠金融,你就会存在下去,如果是追求暴利的行业,他一定是昙花一现。第四要重点关注风险,不要刻意的追求规模,这个风险,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必须要研究,互联网金融特别是融资平台的,我们叫融资中介平台的风险对冲机制的建立,我们传统金融有完善的对冲机制,包括存款准备金率等等,都是对冲风险的,互联网金融对冲风险的机制是什么?我跟团贷网的一个老总讲,你们必须要注重这个,下一个完善创新,不要跨越,你不要把互联网金融变成资金池,一旦变成资金池,你就死定了,你一定要关注你的流动性风险,对客户的流动性风险时刻关注,不要把流动性变成群体性事件,否则你也死定了,包括你互联网金融的资产配置要合理,五要五不要看清楚了,这个行业本身还是有很大发展前途,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蒋先玲):谢谢吴教授,说自己是思想上比较开放先进,行动上比较落后,我们想大家都是这样的。吴教授说非常好的概念,互联网金融是二次脱媒,我们都在讲金融脱媒,但是给我们一个概念,资本市场是对我们第一次脱媒,互联网是对我们第二次脱媒,更重要的我还是觉得吴教授刚才说的流动性风险,还有风险对冲的机制等等,互联网金融可能更多的需要监管,下午会有峰会讨论,再次对吴教授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好,组委会下面请到了我们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来给大家做一个主题演讲,叫人民币加入SDR之后的新趋势。大家欢迎。
巴曙松:谢谢蒋教授。很高兴来到我们对外经贸大学,我从今天开始在这任研究生的指导老师,所以要多来。在这20分钟时间我想谈点什么呢?因为他们前边两位都是大牌学者,可以不在乎题目到底是什么,想讲什么就说什么,实际这一次的题目是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教学与金融教学改革,这是主题。我在互联网上投入的时间非常的多,所以呢我也要给年轻人点一个题,要不然前面的致辞没有点题,要不然同学们在微博微信上前面的三个人谈的什么呀,我们做教学工作要习惯挑战,说任何观点,你都随时要准备有不同的多元的挑战,第二要尊重年轻人的创意,自我的组织能力和现在年轻人的强大的信息传递沟通能力,要发自内心的认可和尊重他们,这是我想提的第二个。第三个就是因为信息的获得,已经不是主要的学习障碍,所以反而凸显了有深度研究的价值,在以前,比如说反复的考量张良,测试了好多次,给他送一本书,张良成为一代名将,后来互联网一搜出来,马上能看到,研究本身变得非常重要。所以其实我想说,第一个我给大家共勉,第二点站在年轻人角度说一下,第三点也鼓吹鼓吹前面几排的老师,不是因为互联网产生之后,你们很容易拿到信息,老师的教学研究不重要了,不是,更重要了。所以这样我们点一下题之后呢,他们学生就说,今天毕竟还是叫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教学。
那么作为今天刚当选的贸大的研究生的指导老师呢,我来汇报一下,只好院里领导在呀。进入角色很快,我现在也在港交所做一个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在市场上多一点,但是我怎么带研究生正好跟大家说一下,我非常严重的依赖互联网,我的金融学教学,今天我的学生也在,来了好几个,毕业的在读的。
第一个我有一个公众读书号,公众号,叫金融读书会,有21万的订阅用户,是专业的金融的研究的公众号里边订阅用户最多的几个之一,我是怎么做得呢?特别是在读的学生,我觉得他们要养成一个密切跟踪最新的动态,但是又不是只看标题而有深度文献的,而在互联网上非常欠缺的,所以我原来组织了一个读书会,每个人分成不同的小组,你自己阅读今天你觉得有意思的文章,读了五篇六篇以后,有一篇有价值,推荐给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会在中间做挑选,到了晚上的时候发给我,对他们是一个督促读书交流,对我也是一个时间的节省,我五篇一看,我觉得有价值、有深度的文章我都阅读了,然后第二天七点到八点发出来。难能可贵的是,自开始以来,没有中断,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今天在路上刚发出,这只不过把我内部委员和原来团队的同事做读书的时候,大家内部化做一个分享。
第二个我做了一个学生的微信群,利用这个微信群分享我自己的报告以外,一人一天一换题,每一个人,结合你自己有心得和研究的领域,在微信群里边主讲,大家讨论,早上八点之前要发出来,发不出来,我就要骂人的。然后中午和晚上,中间讨论,第二天中午12点之前,必须整理出讨论的纪要,交给一个专门评估你这个纪要水平如何的一个委员会,由学生自立组成,第一次退回,第二次就给我了,写三千字的检查,不满意写五千字的检查,第三次写一封信告诉学校换导师,到现在没有学生敢不做的。这样使得我们金融学原来的很大的缺陷,理论和实践脱节,金融机构内部,银行不懂证券,证券不懂基金,基金不懂信托,使得学生能够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对自我教学,尊重大家的创意,学生自己成立学术委员会。
第三为了防止年轻人自满,容易自大,要他们知道,山外有山,所以有两个工作,第一我请前面两排打牌的金融机构的董事长、教授,加到微信群里给大家做讲座,我把定位叫传薪讲坛,薪火相传的意思,今天前面的几位都有份,你们讲座的奖励是一个红包,整理出来以后,一期一期整理下来,大概有40多期,我认为这是最前沿的金融学的一本教材,做信托的总裁,做银行银行怎么风险管理,做行长,以前还要专门找个教室,还要请他们来路上接送,这个不用,整理出来。同时学术上要进行深入的文献,年轻人最怕一上来我觉得,我见到这三个字就非常痛恨,你觉得,你的依据是什么?你的假定是什么?逻辑框架是什么,数据支持是什么?所以首先读文献,读了之后,你就能理解凯恩斯说的一个自大的决策者,自认为自己的决策不受任何文献的影响,只不过是一个奴隶和信徒而已。所以你们要有点创见,很难的,所以要读点文献。
第四个做法,还有很古老的BBS,最早的时候,我的核心有一个加密的BBS,头几年带研很困难,教他怎么写文献总数,怎么选题,给他们写邮件,到第二年,这就变成讲义,先看这个,看完再说,第一届的学生论文第一稿怎么改,第二稿怎么改,什么毛病,都有交流,正式答辩之前,先在微信群里面预答辩,要提出修改意见,不同改法都在微信群里贴出来,这就形成了电子版的讲义,你只要愿意看,资料非常丰富。
第五点,我自己编了一个电子杂志,让学生自己编,就是你自己在读书期间和毕业之后发表的论文和我发表的论文自己认为有点价值的,变成一个杂志,收藏起来,立此存照。博士生毕业之后出一个专集,你的论文和学习期间发表的有点价值的文章和你读书期间的学习的体会有什么要给大家分享的,形成一个专题,硕士生把你论文中很有创意的那一章摘出来形成一个专集,所以这就是我想讲的第二个部分,也呼应这个题目,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教学,我的一点初步的探索。
接下来才是今天的命题作文,就是人民币加入SDR之后的一些新的市场和政策的走势。我想谈四点,最近11月30号,人民币加入SDR之后,12月18号美国国会批准了IMF的份额改革方案,在SDR的货币篮子里边,中国占10.92,是排在美元和欧元之后的第三大货币,在IMF份额改革之后,排在日本之后,也是第三位,所以大家做了非常多的讨论。象征意义、理论意义,各种影响,我更多的从市场角度来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那么第一个我觉得这意味着国际货币博弈的模式多元化,比如说我们原来经常一写,我看的最多的文献谈IMF的改革,批判的是美国太不象话了,15%的否决就通不过,所以他实际上控制了IMF,但实际上现在中国在其中占有6.39,如果把后面的两三个新兴经济体的份额加起来到了15%的话,我们同样也有一种否决的可能,也形成在国际货币基金的一个事实上的否决权。所以这跟原来单一的由美国主导的博弈模式来说,可选择性要多的多,所以仔细计算一下,投票权的改革的进展和投票权的计算方式,我们会发现,这个拿到6.39第三的份额,对于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现在需要的是我们研究界提出有价值的参与治理的方案、模式、主题。
再比如说,你从SDR的货币篮子的构成和这次变动看,我觉得基本上展现了当前的国际金融的变化,我过去在纽约待了两年,现在在香港时间比较多,有明显的变化,中国第三SDR的份额,10.92主要来自欧洲的减少,日本的减少,美国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所以这也看到了美国实际上在现在的金融体系里边,还占据支配地位,欧洲和日本的影响力的下降。那么作为一个简单的加减法,实际的博弈比这个更复杂,比如中国加上欧元,他在SDR的货币篮子的权重就超过美元了,但是中国加欧元加上英国,即使跟他合作的再好,还是小于美国加日本,所以这个就有一个博弈模式就是你仔细看,我们亚投行的基础设施银行比较顺畅,与中国和欧洲的合作有突破是有直接关系的。英国带着欧洲做投票支持,实际在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里面,是形成了一个有影响力的话语权,所以这个也是一个事例上的印证,就说现在在人民币加入SDR作为一个标志国际货币的博弈越来越多元化,我看到香港市场的份额,在纽约市场的份额,欧洲在收缩,日本在收缩,中国在扩张,新兴经济体在上升,所以我也欢迎我们贸大金融学院把香港交易所作为一个基地,如果你们要参观交流的话,我来安排,此处应有掌声。
第二点就是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之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根据MF的SDR货币篮子调整的计算方法,中国这10.92个百分点有差不多十个百分点来自于贸易结算,真正来自于金融,比如国际借贷、市场开放不到一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说从主要靠贸易结算驱动,正式转到以发展多元化的金融产品驱动这样一个关键性的转折阶段。那么尽管说SDR不算什么,大家很多人会说,很多错误的理解,SDR总份额不过两千多亿美元,你就占10.92%,不过两三百亿美元,他的标志和象征意义非常的大。你就以10.92数据的贡献来看,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的提升这个指标的话,可能来自贸易的贡献很有限,你已经贡献了十个百分点,所以更多的改进空间来自于金融方面的发展,而金融方面为什么占比比较低呢?我发现在这个份额的计算里面,有很多的研究,非常的粗浅,有很多问题,很少有人涉及,我作为市场参与者,深切感受到的,比如说计算机,有一些合理的,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原因,比如把港澳台不算在里面,他说你不都是一个国家吗?这个时候,他高度的支持是一个国家,所以有一个阴谋论的解释是促使中国的很多业务放到了伦敦,在香港的存量人民币还是最大的情况下,交易指标我做了一个对比,还不如伦敦。我现在让我的小组说,你每一个月必须做一个全球人民币产品动态预报,有什么新趋势,有什么新竞争,交易量变化。
所以那么香港的问题在哪里?就是海外市场或者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前期一个主要依靠贸易结算,可以理解我们是贸易大国,第二在金融方面过分依赖单向的升值预期,以及由此衍生的套利需求,大量的人民币需求说我拿着人民币,我希望它升值,或者我两边做套利,做这种投机套利,这在初期作为人民币启动国际化的时候,是无可非议,但是要想做成一个有深度的国际货币,你必须依赖于一个双向波动下的多元化的人民币计价产品。我不赞成说,汇率波动不利于国际化,人民币在升值时期,有利于人民币作为资产货币,人民币的贬值时期,有利于他作为负债,正好发展人民币计价的负债,人民币波动比较频繁的时期,正好发展人民币的风险管理产品,恰恰是单向的升值预期,不利于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使得海外持有人民币的主体过于单一,这是我想讨论的第二个人民币加入SDR之后意味着、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动力的转换。
第三个就是人民币加入SDR之后,意味着一个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透明化,我们也看到很多讨论,说不应该把人民币加入SDR和人民币汇率捆绑,这个写出来是具有价值,阅读价值,但是也几乎是一个正确的废话。那么因为当市场都一致的认为,你在加入SDR之前会很稳定,在加入SDR之后会很不稳定,就很有预期,我们要分化这个预期,这样的废话,给我们这些资深的研究人员说说可以,你跟年轻人说他会骂你。我想的是什么呢?就是人民币加入SDR跟人民币汇率水平并不直接相关,但是有很深的影响。影响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真正的大国的货币,是在事实上被动的挂住另外一个国家的货币,就说我们当然在官方的文件里面,今天你看丁校长,管涛司长都是这方面资深的专家,我从93、94年在银行工作就参与外汇体改,现在外汇纸币银行多了,以前完全是中行。我们叫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你从事后评估看,他是一个软性盯住美元,你现在加入到SDR货币篮子成为第三大货币,如果你的汇率是跟在篮子的另外一个货币的话,那我何必再加你进去呢?我加你跟着这个货币的权重不就完了吗?所以他跟汇率没有直接相关,但是跟汇率体制有关系,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而且逻辑上也是可以站得住脚的时机,就是把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我甚至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指数也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所以我在呼吁几个交易所,全球都不怎么关注,我们找两个交易所,挂出期货、期权出来,看看还关不关注,纯属个人意见,不代表交易所的看法。大家在我们贸大的金融课程里学到的,经济发展到这样一个水平,也就不可能三角,你不可能同时想获得内部平衡、外部平衡,汇率和利率都控制的好好的,这个时候,也要做一个自己的选择,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内部平衡更重要,更优先、汇率的灵活幅度是内部货币政策独立决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是一个正好合适的时机,加大汇率的浮动。
第四个人民币加入SDR后,我从市场角度看,也更加需要建立这种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的良性互动机制,我们人民币国际化原来提出一个模式说,开放,冒然的开放,金融市场很容易调节,市场容易冲击,所以就慢慢来,所以就以香港离岸作为一个试点,这是一个离岸、在岸模式。那么在人民币加入SDR之后,我们从实际感触的情况看,需求很大,仅仅靠在岸或者仅仅靠离岸,都很难推动下一步的进程。比如说加入SDR之后,我和我们有些金融机构也做了调查,他可能短期增持人民币的比重不是很大,但是从中长期看,基础设施完备,产品多了之后,增加是很迅速的。那么就有大量的投资,配置的需要,一些大的国家的央行,大的机构投资者,他会到北京来,到上海来,他去审批,漫长的审批的程序,昂贵的运营的成本,还有代理行的协议,非常的繁琐,做尽职调查,大央行、大机构会来做,更大部分的这些中小的投资者手里有人民币的,中小国家的央行,他不能够承担这些成本,所以他一看没渠道,我就不要了。而如果在离岸市场建立这样的平台,他低成本的,用他原来习惯的交易方式,而不是全新的交易方式,在中国市场配置的话,对人民币需求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再比如说商品市场,我们谈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沿线很多经济体跟中国有密切的资源往来,所以资源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这些项目的盈利能力,甚至决定它的成败。即使我们是很多商品最大的消耗国,我们没有定价权,香港交易所收购了全球有色金属交易量占70%到80%的伦敦交易所控股,但是即使如此,全球的商品定价,有色金属还是在伦敦,欧洲时段,以欧洲的规则,以美元和欧元计价,所以在国内目前发展状况情况下,冒然开放,可能有冲击,但是在香港离岸市场上,完全有条件获得商品的定价权来支持一带一路,美元计价转到人民币计价,从欧美时段转到亚洲时段,从我们没有影响力的交易基础设施和交易平台转到有中国影响力的交易基础设施和交易平台,只有多元化的投资形成的价格才是有国际影响力的价格。所以我们在离岸市场有条件推动这个转变,这就是我想给大家汇报讨论的一些个人看法,讲的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主持人(蒋先玲):谢谢巴教授,我觉得我从教务处的来讲,巴教授是非常合格的教授,我不知道在微信发了多少红包,他是把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一个教授,因为他把互联网的技术做指导学生,这个是我们今天会议的很大的一个收获,而且我还以为他们请我当主持人,我觉得很多有教学研究的事情,但是不是。巴教授还给我们介绍了人民币加入SDR之后的新趋势,以及在岸人民币还有离岸人民币市场,我们理解为什么当时习主席到欧洲以后,我们央行在伦敦发现央票,所以未来离岸金融市场的改革应该是任重而道远的,所以我们再次的谢谢我们巴教授给我们做的精彩演讲。
那么我的任务就到此结束了,按照计划好像是要休息,大家休息一下,然后进入第二场,交给我们的亚生教授。谢谢大家。
(休息)
主持人(邹亚生):刚才上半场,我们几位应该叫大咖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那么有税收、有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结构,然后还有人民币加入SDR,还有我们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来进行金融学的教育改革。那么下半场应该紧贴我们的主题,互联网+的领域,首先有请中国金融四十大论坛高级研究员,也是我们金融学院的兼职教授管涛先生来给大家做精彩的演讲,请大家欢迎。
管涛:谢谢邹书记,非常高兴,离开外汇局以后,已经是第二次来贸大参加这个活动,我是贸大金融学院的兼职教授,所以到这来参加活动,也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刚才巴曙松首席给大家交流了一下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我就做一个案例分析。互联网金融也是在刚刚学习接触,自己也不是很熟悉的领域,所以有一些看法不一定正确,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以HOMS系统场外配资为例。
今年6、7月份股市有一个波动,我们正在进行反思,6月15号证监部门有一个条文,导致了反向的剧烈调整,有暴涨之后必然有暴跌,具体的场外配资扮演什么角色,我到了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以后,专门成立一个课题组对股市波动进行反思,小的题目就是对场外配资的研究,在这里结合互联网创新呢,我想讲三个看法,第一个就是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监管应该坚持疏堵并举通过HOMS系统场外配资,导致杠杆放大,是酿成国内股市剧烈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后监管部门对于提供HOMS技术的相关公司进行了查处。本来作为监管部门的本意是为了保护投资者,避免过度投机,但是客观上又把这些本可以纳入监管的大量基金挤出了监管视线,客观上刺激了低门槛、高杠杆场外配资的迅猛发展。由于场外配资在传统证券市场监管范围之外,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途径,出的一些规定跟市场预期有很大的差异,导致了市场的集中的强制平仓,形成了踩踏,造成了后面的暴跌。
而在HOMS之前,在之前也有很多互联网创新的技术,比如说余额宝,人人投这些产品,实际上他发展很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各阶层的强烈的投资意愿和融资需求,这是一个大的背景下,更大的背景就是在全球主要货币当局实行宽松货币,产生投融资的需求。对场外配资进行了清理,对HOMS进行了取缔,这是一种技术手段,对它的打击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客观存在的杠杆投资的需求,而且在现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你把这条道堵住了,有可能会从另外一条道冒出来,如果不拓宽合法渠道,很可能会催生新的技术监管的创新。
那么从堵和疏并重的角度着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券商融资门槛,提高券商融资杠杆倍单率等手段,拓宽合法融资渠道,明确民间配资公司的资质要求和最高融资杠杆限制,并将分仓帐户体系纳入监管体系,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这是我们的第一点的看法。
第二点看法是跨市场的金融创新呼唤金融监管走向统一融合,我们并不是说一定要把相关的监管机构都整合起来变成一个,至少在一些功能上有所协调。近年来的互联网创新呢,表现越来越明显的跨市场的特点,产品的设计的各个环节呢,都符合相应领域的监管规则,但是此环节构成的整体很容易突破法律框架的约束。作为投机者来讲,他从境内、境外跨境转移可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作为监管部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很难让信息充分的沟通,政策充分的协调,每个监管部门的职责是不一样的。证券投资能不能设企业,那是工商和商务部门管理的事儿,能不能买买股票,那是证监企业的事儿,证监部门不知道买卖股票的钱是哪里来的,外资局不知道换成人民币以后是干什么的,所以在管理上确实有很大难点。我们在这一次分析场外配资也发现,你从表面上看每个环节都符合相关的法律,但是串起来发现是脱节的,我们是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所以跨市场的金融创新,使得单部门很难发挥监管作用,涉及各部门的利益的时候,造成彼此的推诿,导致监管真空。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简单的场外配资的流程,配资公司和信托公司合作开发一款结构化证券投资产品,配资公司自有资金一亿,信托公司独资两亿,在整个流程过程中,商业银行发这种理财产品,软件公司出HOMS系统,然后为其开帐号建立交易,有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符合法规,违法的环节是配资公司向匿名的配资客户进行分仓帐户,然后进行股票投资交易使用,个人操作并没有证券公司留下记录,突破实名制的原则。有的软件电子公司提出的交易技术,像洗黑钱一样的,所有的交易记录都给你删除掉,这是很大的一个隐患。
由于这种配资公司并不在一行三会的传统监管范围内,他的财务状况、杠杆倍率、融资渠道等,对于监管部门来讲,都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当然在整个实际运营中,那几方,银行、信托、证券公司对于操作是心知肚明的,为了确保资金安全,甚至会参与配资公司的交易,所以在这种对场外资金进行清理之前,并不掌握场外配资的具体情况。在目前的分业监管的情况下,没有一家监管机构有能力监管市场风险所具备的信息和权威,各个监管部门也难以做到有效的协调,即使做到有效协调,在机构监管方面可能遇到超过视野的操作,所以客观上将所有流程纳入统一的监管范围,由单一机构行使监管职责,监管不应该仅限于具体业务的合规,对债券、股票、信托、信贷的稳定要确定明确的监管责任。实际上在股市波动以后一方面证监监管部门对场外配资进行了清理,而且对系统的介入也进行了重新的规范,重新登记,然后在统计方面,信息方面,实际上也有一些新的举措,我看11月底的时候,人民银行司长在研究院举办的第二届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上,人民银行已经将互联网金融统计入金融业务部门。
最后一个看法是认为金融监管必须避免影响到各个金融领域的经营实体,金融产品及价格体系,但监管机构既不应为独立经营的金融机构设置具体的经营目标,一旦监管部门有发展的目标以后,就很容易对有利于目标实行的金融创新放松监管,造成违规的部分。还是以HOMS系统为例,场外配资对HOMS大范围使用,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对实名制的做法,业内早已经知道,但是由于前期我们资本市场的发展被社会舆论赋予了过高的使命,所以在监管部门,对于场外配资的情景就有所顾及,投鼠忌器了。在股民上市公司政府对股市上涨都持肯定情况下,对各类杠杆入市都采取了默许的状态甚至是纵容。而且银行证券信托公司在配资业务都能分得一杯羹,只要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任何部门都缺乏动力对它主动约束,最后导致杠杆急剧膨胀,股市也在快速上涨中积累了巨大的风险。像我们在2008年的时候,从六千多点跌到两千多跌,也没有入市的情况,这次股市上涨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杠杆资金推动了股市的上涨,然后杠杆资金的强制平仓加剧的调整。
从股市振荡的经验教训表明,规避现有法规为目的的金融创新往往可以迅速活跃市场,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导致监管机构不愿对其进行监管。从余额宝,场外配资等金融创新短期内急剧膨胀的经验看,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创新由于可以充分挖掘从草根到精英各个社会阶层的投融资需求,很容易在监管机构反映过来之前就已经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监管如果在活跃的时候,对它放任,那么就容易造成野蛮生长,最后导致尾大不掉,带来系统性风险,所以坚持合法合规是金融创新准入的基本原则,才能确保监管独立性,防患于未然。体制机制的问题,还有很重要的就是监管不足,还有监管的一些专业性不够的问题。
最后概括一下,对于任何金融创新都应该有基本的监管体系,不能够放任自流,以至于尾大不掉,养虎成患。互联网金融只是拓宽获取金融服务的渠道,而改变金融交易的本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金融创新在极短时间内动员庞大社会资金,跨市场运作的能力大为增强,我国目前以分业监管为基本框架的金融监管体系在风险识别、评估、预防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所以我们总的看法是应该统一监管资源,明确系统性风险责任主体,强化监管独立性,积极疏导社会投融资客观需求,大力提高社会投融资信息,透明度是对金融创新施加有效监管的急迫要求。
主持人(邹亚生):创新本身就意味着突破,突破对原有的监管,到底怎么样来做,确确实实提出了非常大的问题,而且今年的股灾从上到下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一种现象,我们面对这种现象如何来做,我觉得刚才我们管涛教授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演讲,我们再一次对管涛教授表示感谢。下来我们就有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吴军,做“互联网+时代:金融的创新、风险与监管”,请大家欢迎。
吴军:首先要谢谢大家,特别谢谢会议邀请我来做这一个演讲。我今天很忐忑,让我讲什么都行,我一看,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研究,那么我不能脱离这个主题吧,可是互联网呢,我年纪比较大,对互联网,本来我上网,我连微信都不带上的原来,让我讲这个,后来不行,我们卫星院长给我了这个任务,还得完成,我就做了这样一个命题作文,叫互联网+时代:金融创新、风险与监管。互联网时代,我认为应该是一个金融的创新时代,随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电讯设备在金融业的应用,是促成金融创新的重大因素。特别是互联网的大数据下的信息处理等,网络技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广泛使用,使得在结构上更为复杂的新型金融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为从事金融衍生的产品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可见我说互联网技术是现代金融创新的基础和动力。特别是我们在实现新常态下稳定发展,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需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发展,中国的金融也同样要求从货币驱动、信贷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然而,创新一方面具有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的功能,另一方面又会带来新的风险。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金融风险又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传统的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层面,而互联网+下的金融风险同时又会体现在金融消费者的层面,网络的信息传播广泛快捷,加之各种虚假信息,极大程度的增强了风险的扩散速度、程度和范围,风险可以从几何级数的传播、积累,系统性风险,金危机的发生可能性更大。
而这种创新所带来的金融风险的积累党委机到金融的稳定剂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时,金融当局就会加强监管。而加强监管又会导致新的创新,从而形成相互推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并且金融创新本来是推动经济、金融发展的动力,而在互联网+时代,金融的虚拟性明显增强,从而使实体经济发展脱节也更为加强,这就产生了在互联网+时代处理好金融的创新、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这三者互为因果,共同推动金融发展关系的问题。
下面我就想用近年来两个比较大的事件,一个股灾的问题,一个就是我们钱荒的例子。第一个事例,股灾,我们认为股灾的发生,是因为我们对牛市的监管缺失,我们可以说从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半年,一下子,我们的股价急剧上升,然后到第二天开始,就形成了一个断崖式的下跌,到了2015年的8月26号,又跌到了2850.71。那么大家讨论都是从今年6月13号开始新的断崖式的下跌股灾,却很少关注去年11月后股价锐角型上涨问题。当经济还处于下行状态,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股市锐涨,无疑是股市的泡沫。
这是我们的GDP按季的增长率,这是我们工业的增加值,在这段时间,股价上涨最快的那段时间,那么我们经济,整个GDP在下降,特别是工业增加值也在下行,因此呢,我认为股灾的问题在于前面的涨,泡沫总是要破灭,什么促使它破灭,怎么样破灭,可能是急的破灭还是缓的破灭,另当别论,这个不再研究,把股市的那些人都抓进公安局了,这个我不管,我觉得前面,我们要研究的是前面的锐涨是怎么形成的。这跟互联网就很有关,互联网下的利好消息,尤其是来自政府高层的信息,高速传播,蔓延、扩展。
从现象来看,融资是投入信贷资金去注入流动性,意在扩大股市需求,拉上股价。融券是驱动沉寂股票,意在扩大股市供给,稳定股价。而事实上,融券只是加快了股票流动,并没有实质性的扩大股市容量,特别是在股价上涨的时候,都是融资。于是,在利好消息传播的蔓延、放大下面,在创新交易手段的驱动下,中国的故事形成了与实体经济逆向发展的所谓的快牛、甚至奔牛的现象。然后市场总有它自身规律运转,总体市值的高估,就为做空者提供了套利机会,那么在股指期货这一衍生工具下,形成了6.23后股价断崖式现在的股灾。
总结一下,那么这个股灾实质性原因,我认为在前期,与实体经济逆向的股价锐涨而形成的股市泡沫,互联网下信息的高速传播蔓延放大形成了风险累计,旨在推动上涨的创新,再加上牛市下监管缺失,牛市没人管,牛市都是好,都觉得好,所以不会监管,倒过来会推动它,监管部门都在推动它继续的牛,尽管他也希望能够慢牛,但是市场有它的市场的规律,你这样的推动先,不可能。
第二个例子,前面讲资本市场,现在讲货币市场,就是钱荒,我觉得源于同业业务创新的监管缺失,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至2013年期间,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呈现两大特点,一个就是同业的规模迅速扩张,同业的资产规模达到总资产增速的两倍,同业负债规模的增速也达到总负债增速的1.5倍。同业业务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比如说信贷资产转让,银信合作理财,票据双买断,同业代付等等。本来同业业务是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到这个时候,却已经成为银行融通资金,管理资产负债、创新产品和拓展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渠道。那么随着同业业务的创新和超常的发展,操作不规范,信息不透明,期限错配较研究和规避监管等问题也逐步显现,最终就导致了2013年6月的钱荒事件。
同时银行间债券回购七天加权利率达到了11.62的最高点,这就是我们当时所出现的钱荒问题。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突现飙升情况,正说明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在某些时刻出现突然的紧张局面,银行体系流动性结构严重失衡现象在时间层面的凸显。2014年5月16号,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的出台,同业业务增速显著放慢,得到了约束。从这里面可以看到,监管阻碍了金融活动,金融主体通过创新来规避监管。创新大量把银行的表内业务,为了规避资本金的管理和存贷比的业务,用在表外,甚至到了表表外,脱离了整个监管,这样使得创新,使得原有的金融管制失去了效率,并增强了金融风险,当危机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时,金融监管当局又会确立新的法规法律来进行有效的监管。
我们说利率管理的放松,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监管,资产质量考核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商业银行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因,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创新绕过了资本充足率、存贷比、信贷规模等监管和宏观调控要求,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增强了收益。同业业务超常扩张,加大了流动性监管和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防控防空的难度,就影响了监管的效果。因其存在严重的期限错配,金融机构系统关联度深化等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诱因,影响了金融稳定,金融机构、同业市场的监管当局陷入了创新、监管、再创新、再监管的动态博弈过程,三方处于本次不断适应的过程,推动了金融螺旋式的发展。
我们再看一下,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再看一下,跟实体经济,他们两个,一个是可以明显的看出,在实体经济下行的同时,股市为什么会涨的这么高?最终造成了股市泡沫的破灭,形成了一个系统性风险问题。那么我们这样,就是本来金融产业是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的产业,金融产业自身并不创造价值,而他是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等,而分享实体经济创造的价值,但是我们从进入本世纪的情况来看,2005到2015年,这条红线是金融业的增加值,金融产业的增加值,这个黑线是第一产业,是农业的,粉色的是第三产业,绿色的第二产业,我们明显的看出来,金融业的增加值,明显的在这阶段都明显的高于实体经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整个增加值的情况,特别是我看了这一条线,好像跟我们刚才看的股市那个,股市锐涨的线差不多吧,只不过到这儿没有锐跌,这个期限差不多,这个期间段也差不多,这是2015年第一季度,这是2015年第二季度,只不过没有断崖式的下跌而已。
可见我们说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承受力,片面的追求自身效益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经常引用重庆市黄奇帆市长在今年的金融工作会上讲到的一段话,他说筋肉不是单纯的卡拉OK,自拉自唱行业,他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就没有灵魂,就是毫无意义的,金融泡沫一旦破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计,将会导致金融危机。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久前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国际金融危机都有了深刻的教训,以股价飙升为前提的股灾,大量资金、包括信贷资金涌入股市,形成股市泡沫,提升了市值,却并每对实体经济产生实质性效果,反而与实体经济逆向发展。以同业业务超常扩张为前提的钱荒,资金在金融机构空转,增加了融资成本,加深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效率低等问题。那么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失衡的问题,已经比较集中的反映出来了,因此我们觉得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关系,应该值得重视。
既然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动力,而金融最本质的职能应该是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因此金融创新在提升金融主体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应该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评判金融创新是否有价值,应该看其是否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价值,应该说片面追求自身价值的金融创新是无效的创新。我开玩笑,我有一次参加一个董事会的时候,我就说起,他们那些另类投资,可以带来多少个点,十个点,十一个点,我说你这个十个点,我说作为独立董事来讲,当然是好事,我是肯定同意你的融资,但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你们这十几个点,那么你们最终是要融资给谁的?给实体经济的,那实体经济的成本多高,他们嘿嘿对我笑了一下。所以我就说,你这个金融创新,特别是造成金融机构中间空转,结果越转成本越高,那么所以我说不能单纯追求自身价值的金融创新,我认为是无效的创新。
最后呢,我就讲一下结论与建议,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应该说是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恰好是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联系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媒介正是风险。因此,金融监管、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这三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共同推动金融的发展。并且金融创新应该是以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为评判其创新的重要价值依据。第二我认为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创新,要关注一项重要标准,就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标准,同时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个是视任何监管为限制创新,监管本来是为了保护你创新,第二以监管扼杀创新,股灾以后,就把我们股指期货给停了,期货交易,证券市场期货交易是90年代的时候,国债期货给扼杀了,现在又把股指期货完毕了,这不是一种监管的方法。
第二我提个建议,在金融研究和金融教学中应该重视,对金融风险,特别是互联网下的特有风险研究,要转换位置,由以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研究,转换到以金融消费者面临的风险研究方面,我们也有对消费者的,比如说像股市,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就像我们抽烟一样,烟盒上都要写吸烟有害健康,我们不仅要研究,作为我们搞研究工作者。同时对创新的有效性研究,应该重点置于是否有效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我的报告就做到这,代表我个人观点。
主持人(邹亚生):吴军教授的讲座,我感受很深,特别因为在座的有咱们金融学院大量的学生,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片面追求自身价值的金融创新是无效的创新,我觉得这个对于我们所有学习金融的同学们来讲,我觉得大家可能要留下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因为咱们现在金融学院的招风是最高的,我们不能形成一批叫聪明人在市场上利用自己聪明的才智成为一种给个人攫取财富的手段,我认为这一点,大家应该有一个很深的感触。那么下来呢,我们就有请我们最后一位应该是国家杰出代表青年获得者余乐安教授,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本来邀请的是苏宁云商集团副总裁黄金老,也是我们的教授,他临时有公务,不能参加,所以呢,我们就请与这个内容相关的余乐安教授来给做讲座,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请大家欢迎。
余乐安:好,非常感谢主持人邹书记的介绍,也非常感谢卫星院长的邀请,虽然是最后一个报告,时间也比较晚了。我想花一点时间,分享一下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的一些看法,可能有一部分的同学或者是老师听过我以前类似的报告,因为在对外经贸大学做过报告,昨天卫星院长跟我说要我来补个台,我说可能这个大题目不变,加一点数学的东西,看到今天现场,数学的东西不会讲太多,更重要的讲一些理论性的东西。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互联网+,不管是产业加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产业,我们面对互联网都是一场革命,以前基础设施是我们的铁路、公路、机场,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个最坏的时代,同时我们在社会转型的时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给我们提供一些新的机会,所以大家,特别是我们在座的同学,要迎接这种新的转换、新的变化,适应这种变化,理解它,而且接受它,因为我们现在大家可能经常能够感受到我们现在的时间,有很多时间是在网络上度过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虚拟空间,我们真实空间,在座的各位都是一个真实的生物人,我在某些场合上,我们未来五十年,大家要过渡到一个生物机器人的时代,为什么叫生物机器人,就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要跟我们的互联网结合,现在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很多芯片可以给人进行无缝连接,所以我们人不再是一个单独的生物人,而是生物机器人,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我们这样一个社会的一分子。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要学会在虚拟空间生存,我们互联网金融也是一样,建立在网络虚拟空间上的金融的生态,大家怎么来看待?举几个例子,诺基亚手机,大家还用的比较多,直板的,很抗摔,但是大家现在还能看到吗?还有就是柯达,现在大家还买胶卷吗?所以我们的基础设施在发生变化,我们的社会的进步都在发生变化,所以说传统强大的企业,包括索尼、摩托罗拉、东芝、诺基亚,他们什么被淘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互联网改变了好多东西。下一个要改变的就是我们的金融。
进到我们今天的主题,从实体的经济危机讲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我们的经济面临空前的挑战,2015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面,IBM裁人两万人,微软裁员1.8万人,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讲互联网金融,BAT是不能回避的,这个图片大家都见过,互联网金融支付宝、余额宝,一系列的宝宝产品,然后来冲击着我们现在传统的金融,像阿里巴巴做的支付宝,余额宝是跟天弘基金合作,成为最大货币基金。阿里金融成立了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在2014年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在美国上市的时候,马云很聪明的把金融从阿里巴巴电商这块业务剥离开来,在座的人也投资了阿里,你把最好的业务剥离出来,不管怎么评说,但是金融的业务,特别借助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业务。网上有一些投资专家估计,阿里金融,叫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将比电商市值高三倍,阿里电商在纽交所上市,现在市值两千多亿美金的市值三倍,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除了阿里金融,他是更新了我们传统理财的形式,特别是碎片化理财的模式,有一个数字,截止到今年9月1号,阿里余额宝的用户是2.26亿,规模6133亿,累计收益400亿,但是余额宝的出现并不是一帆风顺,除了阿里巴巴之外,还有一个BAT三家腾讯,周三到周五我们去深圳,专门去腾讯做过调研,我不讲具体的过程,我们讲微信,这个界面怎么进行理财,还有微信理财通,他的投资收益要比我们放在银行要强的多,这是我们发红包的业务,在春节的时候,阿里巴巴和腾讯之间的竞争,特别是腾讯的红包,是给了阿里巴巴一个珍珠港的事件,使腾讯在香港上市港股暴增千亿。还有京东,京东做了很多金融的业务,大家都知道,京东和阿里都是电商,阿里是做平台的,他自己不做商品的买卖,京东很多是自营的,自己又是商家,要把买的东西卖给消费者,像网银、消费金融、很当媒体都在进行报道,特别是京东白条,消费金融的最重要的典范,2014年跟阿里巴巴一样,在美国上市,然后2014年5月22号21.75美元开盘,当时的市值三百亿,现在中美前十名,全球前十大的互联网公司,中国占四个,美国占六个,京东排在第八还是第九,他的市质刘强东占五分之一的股份,这是京东的情况。
还有百度,BAT百度做了很多金融的产品,百度百发、百发百赚,与华夏基金合作推出理财产品百发、百赚,无论是百度,无论是京东,无论是阿里巴巴,他都是跨界的,像阿里巴巴、京东都是做电商的,百度是做搜索引擎的,他们是跨界做金融,给我们传统巨大的压力。还有中国平安也在做保险的业务,很多互联网金融的产品,人人投、宜信,P2P的业务在美国上市,还有陆金所等等,所以说现在我们对互联网金融处在一个争霸天下的局面,所以说我们的互联网金融是在我们的实体经济走下坡路的时候出现的情况。互联网金融市场包括腾讯的社交体系,阿里电商体系,社交的金融像平安的壹钱包,所以说互联网金融是不是下一头会飞的猪。我们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即使你是一只猪你也能飞起来,能不能飞起来,我们看后面的一些例子。我们讲到互联网金融,它的始作俑者,以支付宝为代表的金融互联网支付的例子。
我们讲阿里巴巴,有三流,信息流,这是他做的电商的这块业务,还有资金流与支付宝,蚂蚁金服,还有物流,菜鸟物流,所以阿里巴巴,特别是在双十一的连续几年的发力的情况下,我们四大国有银行,包括我们的股份制银行、中信银行,天弘基金纷纷跟阿里巴巴来进行合作,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公司,原先看不上阿里巴巴,在网上看过马云,我去美国融资的时候,我去美国没有一个人给我钱,十年以后,我去美国,N个人给我送钱。雅虎公司被他吃掉了,特别是雅虎中国的业务,雅虎现在是阿里电商的第二大股东,高德公司也是阿里的一部分,他做的东西就是把我们的互联网当成是我们的一种业务,我们在讲业务就是IT,IT就是他的业务,雅虎吃掉的搜索,当作产品的搜索引擎,第二就是阿里云的平台,12306一开始宕机,双十一的时候,今年成交额是912亿。我们现在大数据,大数据,就是首先是现有常规的数据是存不下来的,基于大数据我们做了很多大数据的分析,阿里也一样,做的阿里小贷蚂蚁金融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创造的典范,以数据创造新的价值。除了大数据的分析之外,创造新的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之外,还有移动互联网投资了很多像高德、新浪微博、丁丁网,还有O2O的流域。所以他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增强客户的体验,大家在双十一抢购的时候,如果网速很慢,各个方面的影响,大家也不会去用它,移动化、社会网络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互联网新的模式,无网点银行的出现,在中关村网络银行没有实体的银行,所有的交易都在网上来进行,他的一些股东,相京东、百度、联想、中兴、拉卡拉等等。
就是因为这些虚拟经济业出现了一些新的机遇,用友、完美、金山、谷歌、百度,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联合,产生了淘宝、京东、易备、携程等等,也出现了虚拟货币,比特币、虚拟币等等,我们的电商也好,互联网金融也好,从传统的B2B专项为B2X到C2B,我们的变化体现在我们的供给与需求的变化,我们个人需求端是虚拟化加速,现在我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变化,让我们的社会由新一代的消费者来进行引领,我们的虚拟化体现在我们的手机、iPad、穿戴设备、谷歌眼镜,智能手环,各个方面都在快速的渗透,我们在座的70后,我们已经40多了,没有40也有将近40,现在主流的人群都是80后、90后,他们成为我们社会消费的主流人群,同时带动60后、70后的互联网使用的习惯,所以我们智能手机、电子产品、快速渗透加速虚拟化的进程。供给端就是我们的极致体验,对运营效率的提升。零售这块,最早是集贸市场,到大卖场,到连锁店,最后到电子商务,因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使得我们的产业链重新进行构造,所以互联网大数据打出信息不对称,通过信息流来进行分配,使传统的方式发生变革。
我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出版书籍,我们出版书在国内要自己掏出版费,我们自己掏钱,我这个例子是举的国外的例子,我在国外出过书,自己能够拿到8%到12%的收益,其他的收益在什么地方?20%给出版商,20%给印刷商,20%到批发,20%给零售,我们把中间环节全部去掉,作者占有70%的收益,实现了价值创造者的最大利益的回报,我们创造价值,还自己掏钱出版,这是一个非常荒谬和可笑的事情。借助互联网,我们的这种格局,特别是对我们出版的格局,未来的格局叫发生质变,不仅仅是我们的金融业,我们的金融业处在大混乱、大变革、大机遇的时代,我们的进入者都有很大的变化,时间关系不一一展开。
大数据怎么来影响我们的金融业?实际从两端,我们看左边,借助新兴的公司,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深入到传统领域,最早以支付结算做增值服务,供应链金融、网络借贷,P2P,在互联网时代,怎么借助互联网减少金融风险。还有股权,在线IPO,还有众筹。传统的金融,传统的银行、信托,我们的证券公司怎么应对金融的变革,像保险、基金、银行,我们网上银行,网络贷款,为什么要竞争电商,就是要掌握数据,银行已经有大量的数据,但是银行的数据都在睡觉所以说传统的金融公司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变革。所以在大数据时代金融业面对的三层竞争,第一层面是潜在进入者,行业竞争者,第二就是银行、保险、整钱基金、第三就是中小区域性银行、大型全国性银行来进行竞争。所以说互联网金融力量,跨界公司:京东、东方财富网,微信是跨界做通信,取代我们传统的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比特币等等公司,还有网络的借贷,P2P,众筹的公司,规模最大的行业都在发生改变,所以这是颠覆性的革命,从信息不对称的服务业出发逐步延伸到政府、制造业、甚至第一产业中。许多企业家的坐标系,商业直觉失灵,许多投资人对趋势的判断失效了,最早体现在客户结构的变化,80、90后人群的消费成为主体,带动游戏规则的变化,物理隔离、时空交错。实体环境虚拟化,智能终端,摄像头、传感器、其中延伸出去,不可思议的商业模式,导致不同的竞争格局,数据资源的争夺,数据入口的强占成为胜利的关键。
所以说大数据时代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变,技术已经到了一定的引爆点,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我们信息基础设施,高速公路,使得我们政府、企业、个体都成为可能。围绕数据资产发发生的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的变化也有六大类。最后我们回顾一下互联网金融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无现金社会即将到来,最早货币是用贝壳,后来用金属,最后是纸币,然后刷卡,后来支付宝、财富通,移动支付。电子支付也已经成为主流,这是2014到2016年的情况,2013年互联网支付规模是5.37亿,2014年是8.08万亿,移动支付同比增长都是四倍、五倍、六倍、七倍的变化,垂直搜索和金融平台在削弱物理渠道,80后、90后足不出户,在网上买,有这种销售平台,金融超市,天猫、淘宝都在做金融的销售,特别是在线的冒险。另外一个借贷,P2P冲击传统银行的借贷模式,2013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润近1.42万亿,躺着都能赚钱,我们的互联网金融就是打破这种利益。标杆Lending Club引领未来,2012年平台收入是三千多万美元,现在股指几十亿、上百亿的规模。王健林和马云的一个赌约,就是对电商的未来,在未来十年能不能超过我们传统行业的一半,就是这样一个赌约。
另外就是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我们的风险,传统金融的引用数据创新我们的金融产品,像做抵押贷款,一个月、两个月都是靠抵押房产、机械设备,游行的资产来进行抵押贷款,效率是非常低下的,供应链金融,就是京东做的很多订单,服务销售是中等规模,网络的小额贷款,依靠个人的信用数据,国家批了八家做征信的企业,做风险控制美国一个Kabbage的新玩法,通过多渠道的行为数据对他的客户进行评估,信用数据化,数据资产化。另外一个就是众筹冲击我们传统的融资模式,这个就不讲了,还有互联网金融的变化。另外就是我们金融业的未来,重点聚焦创新和复杂业务,建立客户流量经营和数据资产管理的意识域能力,服务好20%的客户,并覆盖80%的客户,为应对后向收费做好准备,创新多种流量变现模式,或自我培育互联网基因式加强与公司的合作,渠道、产品、思维都要借助我们的互联网+的情况,所以在座各位都是来自高校或者是学金融教育的这一块,我们要注重除了金融之外,自身之外,我们要加入大数据理论和应用的探讨,同时加强互联网思维的导入,IT技术新方向的了解,特别是对于80后、90后消费者理念的研究,同时进行跨学科实践性培养人才,加大对新数据环境下的监管、信用、风险、决策、产品设计、理念、商业模式设置的创新研究,干中学,跑步中调整姿态。我们产业界和学术界都在行动,行业上2013年10月30号首届全球互联网金融峰会,几乎三千多人,中国前20大互联网公司,前20大IT企业全部到齐。2015年1月209日第二届全球互联网金融峰会,严格控制人数,还有两千多人参会,央行、外管局、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等一些重要领导。
最后做一个总结,作为银行,我们怎么应对互联网的发展,作为投资人,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是什么心态?大数据我们看到的是资源,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个产业,更重要的想强调大数据是一种思维,所以我们处在互联网大数据颠覆时代,我们要重新审视,重新评价这个公司的新的价值来进行投资,所以说模式的变化,实际上是小米手机的老板说的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整个金融业的影响,在企业层面,拥有大数据的规模,活性,以及收集、运用数据的能力,决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大家做投资就要关注互联网大数据的影响,掌控数据就可以支配市场,意味着巨大的投资回报,大家做投资应该关注我们技术的变革,所谓大数据这样的时代,各行各业都有新的需求,运营和结构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谢谢大家。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刚才余教授显然讲的内容是一个让大家意犹未尽的内容,也毫无疑问互联网+在改变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大数据也使得我们生活再一个很特殊的环境内,可能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分钟所做的任何一个动作,特别是大家现在使用的移动设备,也许都已经成为了大数据中间的一个内容。那么我想今天我们大家通过这么一个思想的盛宴,然后来获得一个最新形势下的金融交易、金融改革方面相关的内容。会议到现在,应该是已经圆满的完成了上午的阶段,那么下午的相关内容呢,我们一会儿请我们的会议的主要的组织者给大家做一个安排。那么今天上午的内容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08:00-08:50 | 会场报到签名 |
08:50-09:00 | 会议合影 |
08:45-09:10 | 开幕式 主持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吴卫星教授 |
09:00-09:05 | 介绍与会嘉宾 |
09:05-09:15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 施建军教授致辞 |
09:15-09:30 | 本届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张礼卿教授宣布优秀论文和最佳论文名单,嘉宾颁发优秀论文和最佳论文证书 |
09:30-10:50 | 主题演讲一 主持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处长 蒋先玲教授 演讲人:高培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演讲人: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演讲人:巴曙松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
10:50-12:10 | 主题演讲二 主持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分党委书记 邹亚生教授 演讲人:管 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演讲人:吴 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演讲人:黄金老 苏宁云商集团副总裁 |
分会场一:国际金融 会议地点:诚信楼111 | |
13:20-13:40 | 演讲人: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方艳 贺学会 刘凌 曹亚晖 题 目:沪港通实现了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初衷吗 |
13:40-14:00 | 演讲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苏应蓉 |
14:00-14:20 | 演讲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郭红玉 王璐 |
14:20-14:40 | 演讲人:南京农业大学 林乐芬 |
14:50-15:10 | 演讲人:南开大学 刘程 陈满 |
15:10-15:30 | 演讲人:南京师范大学 陶士贵 刘睿辰 |
15:30-15:50 | 演讲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吴婷婷 何俊文 |
15:50-16:10 | 演讲人:上海师范大学 张震 马楚楚 |
分会场二:宏观与货币 会议地点:诚信楼303 | |
13:20-13:40 | 演讲人:厦门大学 陈国进 王少谦 |
13:40-14:00 | 演讲人:中国人民大学 孟庆斌 胡静静 王裕 |
14:00-14:20 | 演讲人:社科院 李虹含 朱新蓉 |
14:20-14:40 | 演讲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卢建新 金晓刚 |
14:50-15:10 | 演讲人:上海师范大学 王周伟 王许利 |
15:10-15:30 | 演讲人:东北财经大学 熊海芳 王志强 |
15:30-15:50 | 演讲人:湖北经济学院 熊劼 |
15:50-16:10 | 演讲人:上海财经大学 陈杰 胡明志 |
16:10-16:30 | 演讲人:浙江大学 王志凯 |
16:30-16:50 | 演讲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郭红玉 王可 |
分会场三:互联网金融 会议地点:诚信楼305 | |
13:20-13:40 | 演讲人:东南大学 高彦彦 孙军 周勤 |
13:40-14:00 | 演讲人:广西师范大学 郭贝贝 |
14:00-14:20 | 演讲人:南华大学 姜瑜 刘培青 |
14:20-14:40 | 演讲人:中国人民大学 李琪 李宗龙 胡德宝 |
14:50-15:10 | 演讲人:武汉大学 彭红枫 米雁翔 |
15:10-15:30 | 演讲人:南开大学 彭俊华 周爱民 |
15:30-15:50 | 演讲人:南京大学 孙武军 冯雪岩 |
15:50-16:10 | 演讲人:西南财经大学 张赟肖 羽朱南 |
16:10-16:30 | 演讲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勐 |
分会场四: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专硕培养 会议地点:诚信楼307 | |
13:20-13:40 | 演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 程都 王茜 |
13:40-14:00 | 演讲人:华东师范大学 李亚敏 王浩 |
14:00-14:20 | 演讲人:西南财经大学 梁洪 蒋昊然 张晓玫 |
14:20-14:40 | 演讲人:东南大学 刘晓星 |
14:50-15:10 | 演讲人:上海大学 钱颖 林江 |
15:10-15:30 | 演讲人:厦门大学 钱争鸣 黄耀鹏 |
15:30-15:50 | 演讲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郭红玉 张运龙 |
15:50-16:10 | 演讲人:辽宁大学 罗春婵 |
16:10-16:30 | 演讲人:南京审计学院 王家华 王瑞 |
16:30-16:50 | 演讲人:合肥工业大学 张根文 王红霞 |
分会场五:家庭金融、金融工程 会议地点:诚信楼311 | |
13:20-13:40 | 演讲人:广东财经大学 段军山 崔蒙雪 |
13:40-14:00 | 演讲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魏尚进 吴卫星 张琳琬 |
14:00-14:20 | 演讲人:湘潭大学 侯新烁 张智颖 |
14:20-14:40 | 演讲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易行健 陈仁静 来特 |
14:40-15:00 | 演讲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吴卫星 尹豪 |
15:10-15:30 | 演讲人:江西财经大学 黄涛 吴峰 于静 张博慧 |
15:30-15:50 | 演讲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杨小玄 刘立新 颜建晔 |
15:50-16:10 | 演讲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郑海涛 张文睿 林黎 |
16:10-16:30 | 演讲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余湄 冯建芬 陈展 廖成凤 |
16:30-16:50 | 演讲人:上海师范大学 张元庆 |
分会场六:金融工程 会议地点:诚信楼313 | |
13:20-13:40 | 演讲人:上海师范大学 程超 |
13:40-14:00 | 演讲人:吉林大学 林煜恩 陈宜群 池祥萱 |
14:00-14:20 | 演讲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唐文进 苏帆 |
14:20-14:40 | 演讲人:上海师范大学 敬志勇 赵帅 王周伟 孔东民 |
14:50-15:10 | 演讲人:西南财经大学 童牧 文景然 |
15:10-15:30 | 演讲人:西北工业大学 王柏杰 李爱文 |
15:30-15:50 | 演讲人:中国矿业大学 张卓 王亚会 |
15:50-16:10 | 演讲人:华中师范大学 郑承利 姚银红 |
16:10-16:30 | 演讲人:北京化工大学 周荣喜 刘晓 |
分会场七:商业银行 会议地点:诚信楼315 | |
13:20-13:40 | 演讲人:中央财经大学 郭建鸾 王晓燕 |
13:40-14:00 | 演讲人:北京科技大学 蔡卫星 |
14:00-14:20 | 演讲人:东北财经大学 丁宁 宋雯婷 |
14:20-14:40 | 演讲人:中央财经大学 郭建鸾 薛力 |
14:40-15:00 | 演讲人:暨南大学 李仲乐 |
15:10-15:30 | 演讲人:南开大学 梁琪 涂晓枫 |
15:30-15:50 | 演讲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屈满学 左文盈 |
15:50-16:10 | 演讲人:中央财经大学 李建军 韩珣 |
16:10-16:30 | 演讲人:湖北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研究中心 王国红 |
16:30-16:50 | 演讲人:西南财经大学 张桥云 黄文虎 |
分会场八:资本市场 会议地点:诚信楼320 | |
13:20-13:40 | 演讲人:中央财经大学 张学勇,Yeqing Zhang |
13:40-14:00 | 演讲人:厦门大学 戴淑庚 傅雅勤 |
14:00-14:20 | 演讲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丁建臣 孙晓杰 董小平 马纪元 |
14:20-14:40 | 演讲人:上海师范大学 傅毅 朱敏 |
14:40-15:00 | 演讲人:北京工商大学 郭娜 赵翰星 |
15:10-15:30 | 演讲人: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贺学会 李琛 徐寿福 徐龙炳 |
15:30-15:50 | 演讲人:华东理工大学 金永红 周小洲 刘桂荣 |
15:50-16:10 | 演讲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李春涛 周鹏 |
16:10-16:30 | 演讲人: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嵇尚洲 徐寿福 |
16:30-16:50 | 演讲人:中央财经大学 李丹 袁淳 廖冠民 |
分会场九:资本市场 会议地点:诚信楼322 | |
13:20-13:40 | 演讲人:中国人民大学 李俊强 |
13:40-14:00 | 演讲人:山东师范大学 王辉 徐红 |
14:00-14:20 | 演讲人:厦门大学 王建新 吴世农 彭叠峰 |
14:20-14:40 | 演讲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肖欣荣 陈卓异 |
14:40-15:00 | 演讲人:河海大学 宿晓 潘卓愉 |
15:10-15:30 | 演讲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徐寿福 贺学会 邓鸣茂 |
15:30-15:50 | 演讲人:江西财经大学 严武 熊航 赵玉 |
15:50-16:10 | 演讲人:上海师范大学 杨宝华 黄虹 |
16:10-16:30 | 演讲人:中国人民大学 周率 陈鹏程 周孝华 |
16:30-16:50 | 演讲人:上海师范大学 朱敏 汪传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