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装备:机器人替代加速前行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2016年中国机器人销量达9万台,全球销售份额占比接近30%,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的销量冠军。从机器人密度(平均每万名工人对应的机器人保有量)的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工业机器人存在巨大增量空间。根据IFR数据,2015年国内的机器人密度为49,与发达国家的机器人密度相比,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仍有数倍以上增长空间。按照行业经验数据,我们估算国内工业机器人集成市场空间应该在120亿美元以上,当前工业机器人本体及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重点公司:黄河旋风。公司收购的明匠智能是国内智能制造龙头企业,首创IPP模式实现快速发展,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高空作业平台:复合高增速可期
过去几年我国高空作业平台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国内高空作业平台在产销量方面表现良好,制造企业和租赁企业数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从高空作业平台使用密度来看,目前美国每亿元建筑业产值对应的高空作业平台量为8.57,欧洲为3.5,而中国仅为0.22,差距巨大。我国高空作业平台目前处于导入阶段,“十三五”期间有望进入成长期,迎来快速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空作业平台行业复合增速有望达到40%。
重点公司:浙江鼎力。公司是国内高空作业平台领域内的领军者,充分享受国内高空平台市场的高增长,同时在国际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
高铁:国产化率出现质的飞跃
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迅猛。“十二五”期间,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铁里程从6601公里提升到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运营里程进一步提高,达2.2万公里。2016年7月,发改委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根据在建和规划项目,我们预测2020年实际通车的高铁里程可能远超中长期规划,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高铁运营领跑者。
从早期“和谐号”到经过产品不断更新迭代后的“复兴号”,高铁的国产化率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整车国产化进程带动零部件厂商技术飞跃。目前“复兴号”的零部件国产化比例已经超过了80%,在整车厂和零部件厂商的共同研发下,预计未来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其中高铁轮对市场空间达32亿元,高铁列车闸片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其刚性需求达50亿元。
重点公司:华铁股份。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指导下,我国高铁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在中国标准推出后,复兴号在国内的普及或出口都将为产业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本土零部件厂商带来市场机遇。华铁股份剥离原有化纤业务,未来将更加专注于轨交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