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9家房企2020年业绩预喜

董添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截至1月19日晚,A股17家房企披露2020年业绩预告,9家公司预喜,预喜率达52.94%。部分公司提及疫情对商业及开发领域的日常经营造成较大影响。在预计净利润增幅居前的房企中,不少企业积极拓展非地产业务,寻求多元化发展。

  预喜原因不一

  在上述9家预喜公司中,略增1家,扭亏2家,续盈1家,预增5家。

  部分公司预计净利润增幅较大。南山控股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亿元至14.5亿元,同比增长172.63%至259.38%。对于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抓住政策机遇,积极推动公募或类REITs的发行,打造业务滚动发展的资本闭环和可持续发展模式。2020年度,控股子公司宝湾物流首次以仓储物流项目发行的类REITs产品“华泰佳越-宝湾物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设立,计划总发行规模为18.5亿元。专项计划项下的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和权益级资产支持证券已经得到全额认购,公司实现相应投资收益。此外,公司房地产业务结转面积较上年度增加,归母净利润相应增加。

  疫情对部分公司日常经营造成较大影响。

  南国置业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0万元至30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报告期内,疫情暴发对公司商业及开发领域的日常经营造成了较大影响。公司践行央企责任,积极实施对商业及产业租户的租金减免政策。同时,积极复产复工,并通过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努力提升商业资产运营能力。在开发领域,公司持有的合联营企业投资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较2019年大幅增加。此外,公司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了全资子公司湖北森南房地产有限公司100%股权,预计本次交易将产生投资收益约3.2亿元,对2020年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多元化发展

  在预计净利润增幅居前的房企中,不少公司积极进行非地产业务板块的收购,寻求多元化发展。

  鲁商发展预计2020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5121万元至65451万元,同比增长60%至90%。公司表示,泰安、临沂、青岛等地区健康地产项目集中交付,结算收入有所增加;2020年加大了化妆品渠道促销推广力度,营业收入增幅明显,且公司持有权益增加;此外,收购山东焦点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山东焦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得净利润增加。

  部分企业剥离地产业务,积极拓展高新业务。

  *ST大港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亿元至1.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报告期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了较大变动。公司2019年5月收购苏州科阳65.5831%股权。报告期内,苏州科阳传感器领域封装测试业务价量均有较大提升。2020年7月,公司完成了资产置换,以应收款项账面余额107665.93万元与控股股东瀚瑞控股全资子公司瀚瑞金控持有的金港租赁30%股权和金控租赁30%股权进行了置换。置换事项完成后,转回的坏账对报告期净利润的影响5332万元,两家租赁公司投资收益对公司报告期净利润影响为2800万元至3500万元。

  *ST大港指出,2019年12月公司完成了大港置业、东尼置业两家全资子公司100%股权的转让,报告期合并报表范围减少上述两家房产子公司。报告期内,房地产收入主要为公司本部公租房项目商业部分的销售,预计实现净利润为4000万元至5000万元。报告期内,公司压缩了融资规模,预计报告期公司财务费用约为9000万元-1亿元,较上年同期明显下降。此外,非经常损益预计8000万元-9500万元。

  分化将加剧

  克尔瑞数据显示,2020年,TOP10房企融资总量为3075.62亿元,较2019年下降15.68%;TOP11-50房企融资量实现同比上升。特别是TOP11-30梯队房企,同比上升5.62%至6211.36亿元,融资最为积极;而TOP50后的房企融资量下降6.65%至2541.25亿元。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表示,中小房企销售规模不大,一旦市场降温资金压力较大。融资端变化倒逼房企投资更加审慎。未来房地产行业分化会进一步加剧,龙头房企占据优势位置。

  中科产城董事长郭莹辉指出,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基调下,未来房地产行业将出现三方面变革:首先,房地产行业分化加速。住宅领域,一线城市和非一线城市分化加剧。同时,住宅与非住宅领域继续分化,住宅需求较为旺盛,商业地产供给量大,而城市更新、产业园区升级改造等领域存在投资空间。其次,大型房企更具战略优势。大型企业可能从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转化为增量开发和存量运营的二元或多元战略。第三,中小房企可能转向服务于地产产业链上下游,或服务于城市更新、社区物业管理和产业社区运营管理等服务型产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