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易购“困境”中的逆增长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张兴旺)2020年,虽然遭遇疫情和债务舆情的双重打击,电商巨头苏宁易购依然保持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1月29日晚,苏宁易购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苏宁易购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575.62亿元至2595.62亿元。其中,四季度,自营商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45.28%,云网万店平台商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33.61%。

  引人注意的是,苏宁易购正从电器连锁卖场走向云网万店,通过供应链等核心能力输出,赋能中小零售商。2020年,零售云新开3201家门店,预计同比增长超过100%,并实现盈利。

  此外,苏宁易购子公司云网万店完成60亿元A轮融资,零售云业务板块也即将完成首轮10亿元融资,核心零售能力将全面对外开放赋能。

  中金公司认为,作为智慧零售的先行者,苏宁易购在全渠道网络协同、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壁垒。现阶段,公司基本面、现金流等逐步向好,显示其正处于转型变革、经营优化轨道上。

  线上交易规模猛增

  苏宁的线上经营能力,在2020年得到了充分展现。

  面对疫情对零售业的冲击,苏宁易购加强线上主动运营意识,大力发展离店销售、到家业务,其中,为家乐福拓展的到家业务订单量同比增幅达300%,服务1436万多名消费者。

  同时,苏宁易购紧紧抓住“双十一”“双十二”等大促节点,加大网络购物促销投入,加强线上渠道建设,持续以推客、拼购、直播等方式,加快社群、社交营销,用户活跃度显著提升,复购频次明显加大。

  数据显示,第四季度明显增长,云网万店平台商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33.61%,其中自营商品销售规模同比增长45.28%。

  报告期内,苏宁易购线上快消业务的发展,不仅带来用户与购买频次的提升,因用户、流量的增加还带动了开放平台业务。对于低单价、高复购的快消类商品加大推广,增加用户规模和提升用户体验。因此用户活跃度得以显著提升,四季度活跃买家同比增长达到52%,12月苏宁易购月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68%。

  受益于四季度销售的较好实现,经营性现金流改善,预计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转正,这也意味着公司经营抗风险能力得以提升。

  多年来,苏宁不仅是零售行业的从业者,也是行业的“服务商”。在完善自身零售场景的同时,也为其他零售从业者提供产品和售后服务,为商家提供供应链、流量及金融等各方面的零售服务。坚持服务的平台战略,伴随着经营质量的提高,正是经营性现金流稳步向好的根本原因。

  零售云跑出加速度

  线上稳步提升,线下跑步前进。

  作为苏宁易购智慧零售能力对外输出的开放平台,苏宁零售云以“供应链+门店+社交电商”的创新模式快速下沉全国县镇市场,帮厂家卖货、帮加盟商和小微企业主开店。

  从2017年底第一批零售云门店落地连云港、苏州和郑州,到2020年12月第8000家门店在河南鲁山县开业,苏宁仅用了3年时间,累计服务用户数量2亿多人次。2020年,零售云更是跑出了“加速度”,在全国新开3201家门店,第二季度,仍然逆势开店1094家。

  通过零售云,苏宁将自身完整齐全的品控、物流、营销、支付、金融等基础设施能力和成熟的零售商业模式开放给县镇加盟商,帮助他们成功创业来不断扩大规模,再通过规模效应,提升苏宁服务于下沉消费市场的整体效率。

  2020年,零售云协助超1800个品牌商实现渠道下沉,累计销售超2000万件优质商品,直接辐射上万个乡镇。零售云全年整体销售规模增长同比超100%,预计实现盈利。

  2020年11月11日,苏宁易购成立子公司云网万店,以面向用户和商户提供电商和本地互联网等全场景融合交易服务,以及面向零售商和供应商提供供应链、物流、售后和各业态的零售云服务。成立不到20天,云网万店便完成A轮融资,由深创投领投,融资金额为60亿元。

  2021年,苏宁明确了新开4000家零售云门店的发展目标,以发挥苏宁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的优势,推动更多平台商户、零售网点等小微个体创新创业。2021年1月25日,零售云业务板块A轮融资接近完成,融资总额约10亿元。

  东财证券认为,零售云作为苏宁易购智慧零售能力对外输出的平台,整合了苏宁易购的品牌、供应链、IT、物流、售后、金融、运营等能力,通过轻资产模式快速覆盖下沉市场,提高苏宁易购的品牌及市场占有率,打通下沉市场的商品流通渠道,快速提升了销售规模,将成为苏宁易购新的重要增长点。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