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瑞思教育董事长兼CEO王励弘:未来线上教学渗透率将维持在30%-40%

证券日报

  2020年对于瑞思教育董事长兼CEO王励弘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1月初,瑞思教育换帅,董事会主席王励弘履新CEO。她曾在贝恩资本任职13年,期望推动公司实现数字化升级,从专注英语单科转型为综合素质教育平台,进一步实现规模化运营。

  而疫情的突然发生也成为王励弘上任以来要面对的第一道难题。12月8日,在瑞思教育办公室,王励弘向记者讲述了瑞思教育OMO(Online-Merge-Offline,线上线下融合)转型过程中的路径规划与思考。

  王励弘表示,“刚上任时,我的目标特别明确,就是要把瑞思教育打造成为数字化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教育平台。在疫情暴发初期,我们就快速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春节前开始着手准备,大年初二开始每天晚上9点开高管会议,讨论面对疫情,瑞思如何进行线上化、数字化。”

  大年初四,北京下着大雪,瑞思教育大部分员工从家乡赶回北京,紧急进入工作状态。“当时我们面临的是150个城市十几万学生同时在线学习的诉求,这个技术搭建能力全国也没有几家(平台),IT团队日以继夜做迭代工作,后来阿里云、腾讯、华为都为瑞思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帮助。”王励弘感慨,这一场战役过程艰辛,考验了瑞思教育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

  三阶段推进OMO战略

  今年以来,瑞思教育持续推进数字化的全体系落地。疫情期间,瑞思将Rise+平台由家校平台升级为面向全国学生的课程平台,并成功推出了系列在线课程,充分展示了公司的数字化能力。在教学方面,瑞思通过OMO的方式实现了线上线下课程的衔接与融合,并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和反馈。

  回顾今年,瑞思教育在OMO进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适应阶段,面对疫情,首先确保公司的生存、人财物安全,随后快速响应,与员工、学生及家长保持频繁沟通,维持业务正常开展。

  第二个阶段是全面线上阶段,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瑞思教育将线下课程做了一定筛检之后迅速转至线上。事实上,瑞思教育早在2015年就开始探索线上课程,当时公司推出了1对1口语课,在内部统称为1.0时代。2018年,公司线上化课程迈上新台阶,瑞思家线上家谱系统完成,学员可以通过该系统在课前课后进行线上练习,家长也可以根据此系统了解学员的学习状态,这也是瑞思线上辅助线下的教学阶段。

  第三个阶段就是线下线上融合,将线下课程在线上更好的呈现出来。除了针对学生的在线课程外,疫情期间,瑞思教育有2万多人次的老师接受了线上培训,学习时长达到23万个小时。瑞思教育要求全员学习如何线上授课,包括公司管理者在内。

  瑞思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搭建在线办公场景、在线培训场景、在线课程和在线直播,还要做智能教室、AI备课、AI巡课等。王励弘认为,教育行业在线渗透率是逐年增加的,未来将会持续增长,但线上不会变成教学渠道的全部,未来线上教学渗透率将维持在30%-40%之间,更多的是与线下机构相融合。

  免费流量的留存至关重要

  在OMO战略推进下,瑞思教育的业务实现了强劲复苏。今年第三季度,瑞思教育实现了3.2亿元的总营收,其中,课程收入2.936亿元,环比增长93.9%。更为亮眼的是,该季度瑞思教育净利润转正至2800万元,非美国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下净利润为357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疫情期间很多机构躺下来,要么装死、要么等死、要么真死。但瑞思教育没有,这个世界变了,我们必须尽快调整自己去适应,在新的环境中快速找到自己的优势。今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业绩向好,就是因为在疫情初期公司迅速做出反馈,比如利用一周的时间将在线办公打造好,十几天的时间将在线课程平台搭建完成。”王励弘表示。

  从财报来看,瑞思业绩向好一方面源于公司收入扩容,学生数量新生人数增长势头强劲。第三季度,瑞思教育常规课程(包括“RiseStart”和“RiseOn”课程)新注册学生数为8328人,而上一季度为3749人,增长率达122%。此外,参加其他课程(包括“RiseUp”、“CanTalk”、其他瑞思在线课程和领峰教育课程)的新生数为1183人。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公司对成本的把控。第三季度瑞思教育销售和营销支出同比下降8.8%,约为7590万元。这也得益于公司在市场营销方面采用了更加多元化的用户增长策略,促进获客效率提升。

  在教育行业营销战正浓的背景下,王励弘认为,“获客是教育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一定的投放也是需要的,但是过度的投放和营销能带来的边际效益很小。即便是获得免费流量的生源后,学生的转化和留存也很重要,关键还是要考验课程本身的体验效果。未来一到两年,行业内大额投放可能还会继续,但如果单个生源模型没有改善的话,投资方和公司未来将变得谨慎,钱也不是无限的,如果后期无法验证前期投入,那么这样的商业模式就无法持续下去。”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