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金九银十”来临 钢铁市场向好

周文天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的钢铁行业2020年1-7月运行情况显示,钢铁产量持续增长。1-7月全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51086万吨、59317万吨和7239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2%、2.8%和3.7%。

  钢材进口量持续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1-7月全国累计出口钢材3288万吨,同比下降17.6%;累计进口钢材994.8万吨,同比增长49.3%。     

  同时,进口矿价持续上涨。据海关总署数据,1-7月全国铁矿石进口量65955.5万吨,同比增长11.8%。7月进口粉矿(62%品位)平均价格106.53美元/吨,环比上涨5.76美元/吨,涨幅为5.7%。

  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8月31日发布的报告,2020年8月国内钢铁行业PMI指数为47%,较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今年2月钢铁PMI指数下降10.5个百分点。3月至5月,钢铁行业加快恢复,该指数持续回升。

  需求回升

  今年上半年钢材价格持续回升。截至2020年7月31日,我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4.52%,较6月有所回升。重点钢企6月、7月利润同比增长。1月至7月中钢协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7万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利润868.7亿元,同比下降28.6%,降幅持续收窄。

  中钢协相关人士表示,近期国际钢铁市场有明显复苏迹象,建筑业在度过南方洪涝灾害、夏季高温期后,将迎来“金九银十”,带动建筑钢材需求增长。综合判断,我国钢铁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运行,实现全年生产经营计划目标。

  近日,河南安阳、河北唐山、山西临汾等地相继出台限产新方案,开启新一轮限产潮。市场人士预计,短期钢价稳中偏强运行。

  中钢协负责人指出,钢材需求超出预期,钢铁生产高位运行。特别是用于工业生产的钢材品种增速较快,显示了制造业较快恢复对钢材需求的拉动效应。

  对于今年的钢材需求情况,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郑玉春表示,我国钢材需求主要集中在建筑、机械两大领域。建筑领域受基础设施投资影响较大,传统基建投资仍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力量。

  机械制造业方面,今年上半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比一季度显著收窄17.5个百分点。6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分别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4.2和3.9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将呈现前低后高、逐步回升的态势,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将有望小幅增长。

  此外,汽车、家电、船舶等行业的数据向好。随着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用钢需求将增加。

  郑玉春表示,2019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9.42亿吨,增加7300万吨,同比增长8.3%。预计2020年粗钢需求量将增加3000万-4500万吨,同比增长3.2%-4.8%。

  业绩改善

  从上市公司业绩情况看,普钢、特钢企业二季度净利润均较一季度有所修复。特钢企业受益于周期性较弱,下游需求稳定,原材料成本占比较小等因素,业绩相对平稳,利润修复情况比普钢企业更强。

  宝钢股份、华菱钢铁、中信特钢、三钢闽光、南钢股份、新钢股份半年报净利润均超过10亿元,盈利规模居前。

  宝钢股份上半年净利润为40.02亿元。公司表示,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进程加快,钢铁需求回升。但受高库存叠加海外需求萎缩影响,4月-5月钢价进一步下降,6月受需求支撑,钢价企稳回升。上半年公司完成铁产量2199.3万吨、钢产量2345.7万吨、商品坯材销量2232.4万吨。

  金洲管道、ST抚钢、广大特材、华菱钢铁、久立特材半年报净利增幅均超过20%。其中,金洲管道上半年净利增幅为274.82%,居同业之首。公司表示,湖州金洲公司资产被征收,确认大额资产处置收益,非经常性损益大幅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下降12.99%;营业成本为17.5亿元,同比下降15.37%;净利润为3.57亿元,增幅274.82%。

  从净资产收益率看,金洲管道、方大特钢、中信特钢、华菱钢铁的净资产收益率均超过10%。

  业内人士表示,“金九银十”是行业传统旺季,市场需求有所保障,钢材生产高位运行。但原材料成本短期难以下降,钢材价格在原材料和需求的支撑下,预计呈震荡偏强走势。

  兴业证券认为,厂家对需求回暖较有信心。考虑到后几个月财政资金投放规模大,工业企业效益持续向好,加上天气情况好转,开工旺季到来,需求较大概率出现爆发情况。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获悉,今年1至7月全国钢铁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钢材价格有所回升,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持续向好。

  业内人士表示,“金九银十”开工旺季到来将拉动需求增长,上市公司盈利状况将得到改善。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