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保险板块个股估值仍有上升空间

程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程竹)去年还普遍创新高的保险股,今年以来一下子从“香饽饽”变成了跌跌不休的“差生”。截至7月9日收盘,据Wind数据,万得保险概念指数当日延续跌势,跌幅0.64%,今年以来跌幅已超21%。

  保险股今年"不香"的主要原因,在于今年行业业绩增速的不及预期。不过,尽管当前保险股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机构依然普遍看好行业未来前景,尤其是根据Wind统计的五大上市险企的机构看涨度指标看,中国平安位于"强烈看涨"分数段,为五大上市险企最高得分。不少分析指出,包括平安在内的多家险企仍处于改革阵痛期,保费收入增速下滑属于阶段性挑战,但以质代量策略具备长期成长空间,中长期仍看好保险板块股价的增长空间。

  寿险改革正处“阵痛期”以质代量策略具备长期成长空间

  保险股的走弱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其业绩增速。今年前5个月,五家上市保险公司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3万亿元,同比仅微增0.7%,中国平安保费收入更是大幅下滑5.7%。

  梳理年报可知,造成经营放缓的原因主要与寿险及健康险和财产险两大业务净利润下滑有关。以中国平安为例,寿险方面,自2018年以来,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的新单和NBV(边际新业务价值,越高代表新增保费对公司的净利润贡献越大)就呈负增长趋势。财产险方面,受车险综合改革影响,行业整体成本提升。6月11日,中国平安公布的保费数据显示,公司2021年前5个月保费合计3610.8亿元,同比下降5.66%,其中作为公司两大支柱的财险和寿险收入分别下滑8.81%和4.19%,养老保险下滑14.43%。

  有行业分析师认为,行业疲软的主因是供需走弱叠加高基数所致;以及多家险企都在优化代理人质量,使得整个行业的代理人规模大幅缩减。一季度数据显示,五大上市险企的代理人规模已经比年初缩减了13万人。

  申万宏源非银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葛玉翔认为,保险新单复苏短期受阻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代理人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二是在有效人力供给没有及时恢复的情况下,寿险产品作为可选消费复苏乏力。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上述不利因素多为短期因素,特别是代理人改革是保险公司向过去粗放式人力发展模式的"断臂求生",虽要经历阵痛,但却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行业龙头,中国平安自2019年开始启动寿险改革,由马明哲亲自挂帅,目前已进入全面推广实施阶段。在中国平安2020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集团联席CEO兼执行董事陈心颖曾透露,要看到改革的全部效果,要等到2022年整个寿险改革推进完毕,以及疫情因素的有效缓解。

  头豹研究院的最新研报认为,寿险是中国平安最核心且最具成长性的业务,而代理人渠道是寿险业务中价值率最高的渠道,是最重要的流量入口,平安于2019年升级优才计划,推动寿险代理人精英式转型,提升优质代理人占比,伴随而来的是当年清退低效代理人达24万人。过去,平安依靠人海战术渗透市场,现在主动清退低效代理人,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短期内虽然会随即下滑,改革正经历阵痛期,但以质代量的策略具备长期成长空间。

  机构看好改革前景估值或有回升空间

  保险业正在告别过去粗放式渠道发展的模式,除了主动谋求代理人向高质量转型外,大型险企还率先尝试布局健康管理增值服务,提升客户经营管理能力。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尽管5月保费收入持续承压,但人身险方面,重疾险需求提前释放影响接近尾声,预计6月总体新单有望实现弱复苏;财产险方面,车险综合改革促进市场优胜劣汰,长期将利好龙头企业。长期来看,保险板块的相关个股估值仍有上升空间,持续看好低估值且业绩有望超预期的中国平安、中国太保。

  如借助数字化的发展,中国平安在医疗大健康领域的布局在业内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近年来,平安的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加速落地。

  中国平安公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显示,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加速落地。平安智慧医疗通过提供公共卫生管理、医疗机构监管、AskBob医生站、临床辅助决策、智能影像、慢病管理等方案有效服务监管部门、赋能医疗机构。截至2021年3月末,累计覆盖161个城市,赋能超3.7万家医疗机构,惠及约75万名医生。同时,平安与各地医保局开展紧密合作,2021年第一季度,新中标7个省级医保平台建设工程项目。

  中国平安参与北大方正重组更是让平安的医疗健康生态圈进一步扩围。天风非银分析师夏昌盛认为,参与方正集团重整,有助于构建平安集团"保险+健康医疗"的长期优势。近些年平安已经构建了平安好医生、医保科技等多个线上平台,而方正旗下的北大医疗体系正好能补充线下医疗资源这一缺口。通过保险+医疗的联动,从而更好地满足新重疾、长期医疗保险及康养的发展方向。

  不过,改革向来道阻且长。亦有分析认为,对包括中国平安在内的国内险企转型不可盲目乐观。头豹研究院研报就认为,中国平安结构化转型已初见曙光,通过结构化转型提升高净值客户占比,从而提升收入的方式已见成效,但考虑到金字塔式的利益分配模式未因客户结构改变而发生变化,中国平安仍需通过转化代理人的社会资源到集团的方式获利,吸收高质量人才的困难不可小觑,需保持谨慎乐观。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