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创投持续聚焦“硬科技”

王鹤 郭慕清 经济参考报

  进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后,创投公司“掌门人”如何看待新的时代机遇?经济低迷时期,怎样积蓄向上动能?哪些行业将持续释放潜力?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说:“不出意外,未来15年,中国GDP还会增长100万亿元,这100万亿元一定是科技创新带来的,包括算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清科集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创投行业坚定地聚焦投资科技创新,创投的目光从几年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模式创新全面转向“硬科技”。

  据统计,当下,“专精特新”企业正持续获得VC/PE加持,2023年前三季度共发生1449起投资事件,吸纳投资金额1419.36亿元,分别占市场总案例数及金额的30.4%和28.0%。半导体、电子设备、IT投资量占到全行业的近三分之二。获得大额投资的企业也多数分布在半导体、汽车、生物技术、清洁技术等领域。

  资本涌向硬科技,让创新和新技术落地速度加快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

  “从科技投资角度看,这两年,新兴产业的成熟周期大幅缩短,一个新产业从技术兴起到商业成熟再到产能过剩的速度大幅提升,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电池等产业都是如此。考验投资人对于产业化时间节点和出手时机的判断。”联想创投集团总裁、管理合伙人贺志强说。

  多位创投负责人表示,今年看到的最大机会是人工智能和“出海”。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说:“从技术和模式两方面看,技术方面,2023年最激动人心的一个投资方向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个大的领域从长期看会改变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今年,启明在这一领域投资了若干家企业。”

  贺志强亦表示,今年比较热的赛道有两个,一是人工智能大模型,二是机器人。“我们非常看好人机协同,已经开始投资人形机器人,但用什么技术路径去实现,学术界和产业界尚未达成共识,对投资人来说机会和挑战并存。”

  至于创投为何会关注“出海”模式,有创投负责人提到,今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将毫无悬念地超过日本跃升全球第一,受到全球瞩目,标志着中国商品、中国企业的新全球化时代来临。

  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再到企业全球化布局,像这样的出海案例越来越多,覆盖各类制造、服务行业,出海的定向突破、能级提升和商业价值成为这些投资家的共识。

  “一个特别令人振奋的模式,就是中国的产品在走向世界,这个趋势虽然一直都在发生,但最近一两年从量变迈向了质变。”邝子平说,比如在医疗健康行业,国产创新药企的对外授权数量已经超过了许可引入数量。在其他行业,中国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产品走向了世界,他们的成功不是只靠“价廉物美”,而是在国际舞台上已拥有强有力的竞争力,这是未来非常值得深耕的领域。

  贺志强说,中国移动机器人在全球已处于领先位置,“我们投资的很多机器人公司与联想业务部门合作,一同出海服务海外客户,营业额和利润增长特别快”。

  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表示,高瓴投资的一家电动自行车公司,今年在欧洲市场发展非常好,从产品定义、供应链管理能力、软件迭代,稳扎稳打。“从这个角度,我非常看好中国供应链创新以及快速迭代的工程能力走向全球。”

  据了解,五年前,创业者的目标往往是要做到中国市场第一,而今,“出海”已是几乎所有创业者和早期团队从成立之初就会考虑的问题。

  零一创投管理合伙人余璐介绍说,前几年,很多项目“出海”时选择的目的地大多是东南亚地区,这几年,大家更多选择的是支付能力更强的国家,比如欧美、中东等,以便能得到更好的回报。

  险峰长青管理合伙人赵阳表示,对中国企业来说,出海已是必修课,是企业走出白热化竞争的一个最重要的课程。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