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争当引领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蓄势腾飞 张江科学城大扩容

宋薇萍上海证券报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引领区意见》),张江科学城的目标非常明确:建设大师云集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硬核主导的高端产业增长极、共治共享的创新生态共同体、活力四射的国际都市示范区,成为国际一流科学城。

  张江的行动力也惊人:《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浦东新区推进张江科学城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先后发布,一批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从昔日的一片农田,到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再到支撑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张江扩容升级的步伐马不停蹄。

  从“园”到“城”:一批大项目拔地而起

  作为张江科学城核心区的地标建筑,张江“科学之门”将是张江面向世界、欢迎全球创业者来张江共建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象征和标志,由东塔、西塔两栋320米超高层建筑组成。目前,“双子塔”已拔地而起,未来这里将成为张江科学城建设的首个超高层项目。

  建设中的李政道研究所位于张江科学城孙桥科创中心单元中部,于2018年8月启动建设,总用地面积约41亩,总建筑面积约56000平方米。未来,暗物质与中微子、实验室天体物理、拓扑超导量子计算等国家重点建设的实验平台将在这里落成。

  在张江实现从“园”到“城”的转变过程中,张江城市副中心也将建成一批地标性建筑。其中,位于张江城市副中心核心地带的张江科学会堂正在揭开神秘面纱。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张江集团获悉,张江科学会堂计划于今年年底竣工,明年二季度启动压力测试。

  作为“智能造”硬核产业的集中承载区,张江机器人谷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张江机器人谷先导区、张江机器人谷一期地块、ABB超级工厂、逸思医疗厂房等园区硬件设施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张江机器人谷预计实现园区机器人工业总体产业规模700亿元。

  科学城大扩容:

  5年将新增科技型上市公司50家

  在业内看来,真正打响张江服务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新征程“第一枪”的,是近日出炉的《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

  在这一规划中,大张江的蓝图徐徐展开:张江科学城面积由现在的95平方公里扩大至约220平方公里。

  这是张江科学城的第三次扩区。上海市科创办相关人士表示,从空间看,扩区后的张江科学城将形成“一心两核、多圈多廊”的布局。其中,“一心”即张江城市副中心,“两核”即张江科学城南北“一主一副”科技创新核。

  上海科创办执行副主任、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彭崧形象地表示,科学城“长胖”了。他说,张江之前是狭长型的,这一次东西向扩展后,通俗地说就是长胖了,这次长胖的意义除了面积扩大之外,将加重城市功能的调整,更加突出城市的概念。

  根据规划,张江科学城形成了“十四五”重大项目清单,涉及“一批大科学设施、一批创新转化平台、一批城市功能项目、一批设施生态项目、一批产业提升项目”等5大领域、180项重大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

  上述上海市科创办人士表示,围绕科学高度、产业核心竞争力、创新浓度、城市温度等四个方面,张江科学城设置了众多具体指标。

  张江的产业核心竞争力稳步增强。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5至10个百分点,累计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3200家,5年累计新增科技型上市公司50家,5年累计新增总部30家。

  制度引领:“张江20条”显优势

  担更大的任务、挑更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未来的张江将展现更大的作为。

  上海市科创办相关人士表示,张江要争当改革创新的先行者,争当原始创新的先行者,争当服务创新的先行者,争当开放创新的先行者,争当党建创新的先行者。

  到2025年,张江战略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1.1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5万家,累计新增上市企业100家。

  进一步深化“聚焦张江”,近日,浦东新区发布了《浦东新区推进张江科学城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简称“张江20条”),围绕打造创新策源新引擎、引领核心技术新突破、发展高端产业新集群、激发创新主体新动能、构筑创新人才新高地、优化创新生态新环境、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区等7个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助推张江科学城引领创新发展的创新举措。

  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对记者表示,“张江20条”是张江科创城落实《引领区意见》的务实举措,体现了国家制度创新、上海市机制创新和张江科学城政策创新的协同推进。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张江的未来更可期。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